陈君利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每组教材围绕单元主题,合理有序地组织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这样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总指导思想。但如果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而我们教学的思路没有改变,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那么课程教材再先进,新课程带来的变革也必将是浮光掠影。
我们在系统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持下,提出“单元整体教学”,把研究的重点从“篇”转移到“单元组”,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在主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主体探求,并充分融入教师的智慧,将听说读写、综合活动等加以优化整合,以获取语文教学整体综合的效应。
对于整个单元,目标导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将在一个单元的范畴里发生影响。我们经过了近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深深感觉到,进行单元目标导向意义非凡: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目标。
1.用好导语,渗透目标。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对一个中高段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
2.全面感知,整体接触。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加深对整组课文的感受。
3.合理铺垫,奠定基础。单元整体感知,除了整体感知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让大家心中有底,胸有成竹。
1.设置认知冲突,组织合理质疑。单元整体教学,使学生立足于单元整体来思考,有利于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提出更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的问题不仅覆盖面大,穿透力强,而且思维容量大。比如第七册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周恩来和肖复兴从小立下了志向,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坚持到底的?”第八单元“科技成就”——“植物种子登上太空,未来住宅电脑控制,这些都发生在近20 年里,为什么近20 年能够带来这样大的变化?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21 世纪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涵盖着整组或整篇课文,能够唤起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并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这种建构是主体自觉的,是联系和发展的。这些有价值的疑问,完全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的提升点与制高点。
2.抓住要点,深入感悟。特级教师高林升说,语文教师应该尚简,追求简约之美。要想把语文教得简单而有实效,首先要好好钻研教材,把一本书,一篇课文读薄。这一思想为单元整体教学亮起了“探照灯”。因为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一个框架式结构,立足在单元整体的高度上,删繁就简,把一单元读薄,体悟最精妙的语言,体悟最有价值的语言规律,以求达到简单化、艺术化、精良化与高效化。
整合中比较,比较中深思,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悟”的过程。“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部分感悟只须选取典型的几点,感到心里,悟到深处即可。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会逐渐增强自主研读,自主建构的能力,并将焕发出强大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度影响。
一个单元的学习到了尾声,如果教师不去着力引导学生综观全局,发现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增强思维训练的力度,实现一些学习过程中所无法企及的学习目标。
1.回顾中探求学习规律。四年级开始,语文园地里“我的发现”由以往发现字词的规律转变成了关于阅读、写作方法的对话,呈现方式很新鲜:由“小林”和“小东”两个学习伙伴,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体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交谈。教师要充分运用这样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加入他们的谈话,进行交流。
学生在主题汇谈的基础上,尝试自己来归纳“发现要点”,先个体概括,再小组筛选,最后全班讨论。学生感到这些精练的语言来自他们自己的思考和甄别,总是非常喜悦地回顾和记取,并有意识地将这些方法用到自主阅读和自由习作中去。
2.训练中提升表达水平。单元整体教学,旨在打通生活、阅读、习作的通道。我们不能直到教学完一单元的课文,才去涉及语文园地里的“口语训练”和“习作”,那是一种为交际而交际,为习作而习作的应命行为。事实上,“单元整体感知”的第一个环节,当师生开始围绕单元主题聊谈的时候,口语交际就已经开始了,习作训练也悄然酝酿了。
3.综合性学习展成果。在综合性学习中,“学什么”“怎样学”都是学生自主解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参与选定主题,制定研究方案,在实施中提供一定的咨询。第七册语文第三单元主题是“中外童话”,我们进行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的尝试,主要采用“课外活动,课内展示”的方式,以“活动”为主线来进行课内外一体的学习。学生积极性之高,远远超越了教师的预估。
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便是零散的。感性知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才能完成认识上的飞跃。教师引导学生回首两周左右的学习历程,通过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强化单元目标,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获得整体性的认识,融会贯通。
鲁道夫·斯坦纳创建的沃尔多夫学校以“整体教育思想”著名世界。其教育目标陈述为:“培养能够赋予自己生活以意义的个体。”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在一套新的课程标准,一套以“整体提高语文素养”为精神编写的教材面前,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不去革新自己的观念,不去积极行动,将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和人类自身的遗憾。
在系统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持下,进行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尝试通过整体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要想取得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效,还需要以教师深厚而广博的积淀,准确而丰赡的理解,完整而深刻的把握,巧妙而精到的点拨作为支撑,否则难以在一个单元里,以及更大的语文学习范畴里,游刃有余,以简驭繁。实践中,我们尽管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但毕竟历时不长,有失全面和深刻,离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简单化、艺术化、精良化与高效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