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翚 焦玉刚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86)
迁移是学习中的一个关键主题,属于心理学范畴。一个人将以前在学习或问题解决时获得的经验及知识应用于新情境时即为迁移。迁移具有普遍性,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从不同角度划分,迁移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等。从迁移的性质来看,正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促进了当前的学习或问题解决。例如,学会骑自行车的人在学习骑摩托车时就相对容易。负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干扰了当前的学习或问题解决,也称干扰。例如,打羽毛球时需要压腕,而打网球时不需要压腕,学会打羽毛球的人在学习打网球时就相对困难。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深入探讨迁移问题,避免负迁移并发挥正迁移的作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Thorndike的共同迁移元素理论,“当母语的习惯、模式、规则等对第二语言起促进作用和有利于第二语言习惯形成的叫正迁移;反之则叫负迁移”。在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中,正迁移有利于汉语学习,负迁移则阻碍汉语学习。因此,我将从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进行对比,探讨正迁移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两种语言比较,相同部分易于理解,不同部分掌握起来相对困难。如果我们能深入挖掘两种语言的共性,在比较中多求同,少存异,势必会提高教学效率。反之,只重视个性,而忽视共性,这其实是片面的,或者说是不全面的。汉英对比的最新研究表明,汉语和英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主要是同,不是异”。例如:
(一)语音
汉英两种语言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在发音规则和形式上有根本差别(汉语有39个韵母,21个声母;英语有20个元音,28个辅音),但是在语音教学阶段,欧美学生却很喜欢学习汉语拼音。因为汉语拼音与英语字母相同,而且英语语音的/p/和/b/以及/t/等的音,与汉语相应的音相似,因此可利用正迁移进行教学,借助英语字母的发音、字形来学习拼音,学生发这些音时就不会觉得困难,易于学习和掌握。
(二)词汇
有的学者指出,《新英汉词典》大约收8万词条,除去1万左右的特殊情况,其余7万左右的单词大都与汉语存在着对应;并且,在汉英两种语言的复合式合成词的构成中都存在以下五种基本语法关系:
主谓关系:心动-earthquake;动宾关系:发火-peace-keeping;联合关系:广阔-into偏正关系:热心—blackboard;补充关系:澄清-breakdown;
(三)句型
汉英两种语言在基本句型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各有七种基本句型:SV,SVO,SVA,SVC,SVOO,SVOC,SVOA。例如:
(1)S+V eg.We’recoming.(我们来了)
(2)S+V+Oeg.My brother is listening to music.(我哥哥在听音乐)
(3)S+V+Aeg.ShelivesinHarbin.(她住在武汉)
(4)S+V+Ceg.The families are happy and gay.(全家人幸福快乐)
(5)S+V+O+O eg.He teaches us English.(他教我们英语)
(6)S+V+O+Ceg.Iask her to do the homework.(我让她写作业)
(7)S+V+O+A eg.Fate has treated him pretty roughly.(命运待他极为不公。)
汉英两种语言中,这七种基本句型的结构大体上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寻找共同的要素,促进其母语在汉语教学中的正迁移作用,为学生学好汉语树立自信心。
迁移的过程及效果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所受到的影响既有学习者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学习材料等客观方面的因素。
(一)影响迁移的主观因素
Gasshe和 Selinker(1994)总结了影响迁移的三个主观因素:
1、学生组织自己的母语的方式;
2、学生对母语与第二语言异同的不同认识;
3、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以及应用程度。
(二)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
“Ellis认为,有两个重要的非语言因素影响着学习的迁移:一是环境,二是学习的阶段”。
1.母语和汉语两种学习任务情景之间的相似性,包括在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等方面是否具有影响迁移发生的共同要素。
2.教师在教学时是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母语和汉语之间的共同点,启发学生将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
此外,语言迁移还可能受到学生的性格、年龄、母语水平、学习策略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是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
迁移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遵循其规律,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创造一定的条件,控制和调整有关影响因素,促进正迁移产生,预防负迁移出现。因此,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科学合理地编排教材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是整个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后来的学习是自然的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教材知识体系的编排要根据语言学习规律和汉语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出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此外,在教材当中还需要根据情境,有针对性的编排相关的练习,使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或技能得到巩固。
(二)注重培养对比分析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趋利避害,采取对比教学、错误分析等教学手段,将母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比较,突出两种语言的异同,使学生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充分利用母语正迁移的积极作用,创造有利于汉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同时引导学生更多地注意两种语言差异,鼓励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从而加强汉语学习的内化过程。
迁移成为语言教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至少已有百年的历史了。从以上的阐述和例证可以看出,迁移是一个复杂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认知过程,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教师应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利用正迁移最大限度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1]王小明.学习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32-36.
[2]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9-95.
[3]王国安.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国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