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银香
(中共南华县委党校 教研室,云南 南华 675200)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相关要求,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有了明显好转。笔者通过对南华县级机关单位、乡镇、村(社区)及群众的走访调查,发现当前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整改落实。
1.落实“八项规定”持续深入。从广大党员干部日常行为和小事小节抓起,持续不断地进行突击检查和明察暗访,适时通报,追究问责,公款吃喝、迎来送往、公车私用和铺张浪费等现象比往年明显减少,领导干部下基层、摸实情、解民忧明显增多。
2.信息公开全面覆盖。通过搭建政务服务、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公共媒体等公开平台,构建全面覆盖的信息公开格局,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以及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力度。
3.群众关切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大部分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破解难题,尽心尽力地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保障性安居住房、农村危旧房改造、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等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4.发展意识日益增强。绝大多数干部能够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具体工作当中,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工作落实、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1.工作纪律执行不严。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自我要求不严,工作自由散漫,不能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上班迟到早退,中途脱岗,办理私事。有的在岗不在位,无所事事,出勤不出力,上班时间看视频、逛淘宝、打游戏、吃零食、玩手机,干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个别部门单位工作安排多、落实少,说的多、做的少,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现象依然存在。
2.为民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单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依然存在;一些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作风浮躁,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执法中的趋利倾向依然存在。一些窗口服务单位工作人员对办事群众态度冷漠,熟人靠前办、生人靠边站,让群众长时间等待,存在“看人下菜”现象等等。
3.不依法依规办事。少数具有审批权力的单位经办人员不按规矩和程序办事,对上门办事的群众乱表态、乱做主,给基层工作造成被动。一些群众明显不符合条件,但工作人员不按政策办事,而是按领导指示办,或为熟人开绿灯。个别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对于一些明显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事项,给相关业务部门强行打招呼安排,使政策的严肃性大打折扣。一些干部在调处矛盾纠纷时,不学法用法靠法,而是凭老经验、土办法,致使老问题未解决又引发新矛盾;有的单位不严格依法办事,执法不严、查纠不力,造成影响发展的掣肘因素。
4.行政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较为突出。少数基层单位领导干部无大局意识,对重点工作办法不多、协调不力,牵头的不主动,配合的不出力,敷衍塞责,不敢担当,怕负责任,遇到问题能推则推、能避则避,对群众提出的申请诉求重视不够、办理不及时。个别执法部门和少数执法人员不履行法律赋予的职权,对一些非法闹事闹访者不敢管、不愿管,对一些农村矛盾纠纷拒受理、怕惹祸,对缠访闹访、扰乱秩序、农村赌博、非法传教等歪风邪气打击不力、处置不及时。
5.执行制度不严格。个别部门在开展检查评比活动中,把评判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在看图版、查资料上,考核打分凭资料。公车管理不严格,有的单位公车管理不严格,用公车接送干部上下班、办私事。个别单位和部门存在超标准或违规接待的现象。个别单位对干部监督管理不严,对年轻干部教育管理手段少、措施软,还有个别临近退休的干部不能坚守岗位,社会影响不好。
6.干部监督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干部监督管理措施不够有力,特别是对基层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致使少数基层领导干部沉迷于一些“圈子”、“场子”,热衷于吃吃喝喝。干部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个别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特权思想严重,缺少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认为管理就是管权;一些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的干部乃至中层以下人员长期不流动,久而久之形成了行为上的惯性和思想上的惰性,导致单位内部忙闲不均、苦乐不匀,一些干部人浮于事。
1.强化学习教育,在提高认识中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学习教育是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和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第一,加强党性教育。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建设主题,坚持分层分类施教,在基层领导干部中大力开展正确政绩观教育,引导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执法部门中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引导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在服务窗口单位开展群众观点教育,引导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着力增强各级干部的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第二,加强纪律作风教育。紧紧围绕作风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基层干部习以为常的突出问题,分行业开展纪律作风专题教育,帮助基层干部纠正自身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行业痼疾。强化基层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的业务素养和服务能力,塑造高效、务实、廉洁、文明的单位部门形象。第三,加强警示教育。充分利用各级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2.开展集中整治,在正风肃纪中解决突出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关键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整改落实增强实际成效。第一,集中整改工作纪律、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小事和具体问题。小事细节关乎民生大事,影响行风、政风、党风。要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即知即改、立说立行,完善管理办法,从纠正上下班迟到早退等这些小事小节抓起,从解决不按政策办事、服务态度差、吃拿卡要等身边的事做起,制定整改方案,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并及时跟进督查,确保逐项落实。第二,集中整改解决一批关乎民生的实际问题。群众对关系民生、城市管理中如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堆乱倒等问题反映强烈,意见比较大,很多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共同推进解决,应持之以恒地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环境卫生治理等行动,切段分块明确责任,限定工作时限,一件一件落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给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第三,集中曝光处理一批顶风违纪的突出问题。继续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的方式,组织开展基层干部作风的明察暗访,持续形成对不良作风的有效震慑。对监督检查中发现和群众反映后查实的问题,要及时通报处理,典型案例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规范一方。
3.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在简政放权中提高办事效率。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环节,也是破解机关作风建设难题的重要举措。第一,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核实的基础上,尽快取消、整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严格审批权限,科学编制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明确管理层级,减少审批环节,公开办事流程,限定办理时限,切实提高行政效率。第二,加强政务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规范审批事项办理行为,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改善服务态度,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宣传引导,扩大群众对县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社区) 为民服务站点办理项目的知晓率;加强县政务服务中心与进驻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理顺关系,真正把县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社区) 为民服务站点建设成为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的“窗口”。第三,加大公开工作力度。继续完善公开工作机制,大力推行政务党务公开。对部门单位工作人员的身份、岗位职责以及办事内容、程序、时限等办事流程要公开;凡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事项要公开;对各单位的事权、财权、用人权及运行过程等敏感问题要公开;对行政执法过程和决策过程等执法行为要公布公开。
4.从严选拔监督管理,在选准用好干部中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良好的选任管理机制是促进基层干部作风好转的催化剂。第一,完善用人机制。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坚持从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识别和选拔作风良好、踏实肯干、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基层干部,不断端正基层干部作风、激发工作效能。加大基层干部轮岗交流力度,积极推进单位内部的轮岗交流和部门间的干部交流,使基层干部有机会在更多的岗位履职尽责,增加新压力,激发新活力。第二,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强化对基层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婚丧事宜报告、诫勉谈话、外出报告、请销假等制度;严格落实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调整不胜任、不适宜现职和不称职基层干部。对“四风”问题突出、推进工作不力的基层干部,及时予以调整和处理。第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分类考核和差异化考核,根据不同乡镇、不同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设置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分值。建立基层干部考察与平时考核、年终考核的实绩科学评价机制,综合运用测评调查、多元评价、综合分析等方式方法,把基层干部选任考察和一贯表现、能力实绩考评有机对接,确保把基层干部评准、评实。把考核结果与基层干部奖惩使用紧密挂钩,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5.拓宽监督体系,在全方位监督中优化干部工作作风。基层干部作风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只有不断强化监督,才能促进基层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第一,突出监督重点。把有行政执法权、项目审批权、资金支配权的部门作为作风整治和监督的重点,定期组织开展行风评议和民主测评,扬先促后。把部门单位一把手作为基层干部监督的重点,规范一把手用权行为。把服务窗口部门的干部作为基层干部作风监督的重点,督促其认真履职,优化服务。第二,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不断畅通电话、信访、网络等监督渠道,坚持不定期明察暗访,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凡是涉及基层干部作风的问题,全部予以曝光处理。第三,延伸监督触角。不断扩大监督的视野和范围,切实做到基层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
6.完善工作制度,在系统化管理中构建优化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第一,完善作风建设制度机制。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制度基础上,把上级要求、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围绕联系群众、会风文风、办公用房、公车管理、厉行节约、干部奖惩等方面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促进作风建设的制度化。第二,完善服务群众机制。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办理事项一次性告知制,进一步规范基层干部的服务行为,优化服务作风。着力理顺部门关系,特别是由多个部门负责的事项,要明确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的职责和运转程序,从体制上杜绝部门之间有利就争、无利就推等推诿扯皮现象。第三,建立快速回应机制。明确基层部门的职责边界和法定权限,对一些法定工作流程按透明、简便、高效的原则进行流程再造,减少层级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对涉及多部门处理的事务,建立经常性的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并联审批制度,以快捷、高效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第四,健全惩处机制。严格落实制度规范,对工作不负责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导致影响工作、发生问题的基层领导和干部进行严格问责,做到有责必问、失职必罚、渎职必究,实现治庸问责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1]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C].中发[2013]4 号,2013.
[2]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08.
[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论贯彻习近平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