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及当代启示

2015-08-15 00:44牛月永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从严治党制度改革

牛月永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山东 青岛 266071)

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党要化解危险,赢得考验,实现新的历史转折,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走一条制度建党的从严治党道路。为此,需要深入研究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及其对从严治党的重要启示。

一、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为解决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面临的新困境、新问题,在制度建党方面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观念,奠定了制度建设的根本性地位。

(一) 回答了为什么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问题

1.制度问题比思想作风问题更重要。邓小平在总结“文革”十年教训,针对官僚主义问题剖析原因时指出:“官僚主义还有思想作风问题的一面,但是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所以,过去我们虽也多次反过官僚主义,但是收效甚微。”[1]在邓小平看来,有两个问题导致官僚主义:一是制度问题。二是思想作风问题。但是,这两大问题不是并行不悖的,而是有所侧重。所以,解决官僚主义不能仅靠思想教育,搞一搞运动,刮一阵风,而是要依靠制度,因为制度能够让好的思想作风保持、坚持下去,让不好的思想作风得以纠正,进而规避执政党面临的执政风险。所以,没有制度的保障,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难以得到保障。在邓小平同志看来,虽然解决制度问题需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但是在国家社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时,从制度层面解决比在思想作风层面解决更加重要。进而,邓小平指出:“制度是决定因素。”[2]“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3]在强调市场经济诱发腐败时,邓小平指出:“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4]

2.制度管根本、管长远。邓小平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5]这是邓小平在历史转折中基于党和国家发展现实得出的经验总结,也是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一般规律的体现,是从实践视角对制度功能的有力阐释,也是回应“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6]的根由。经过1989 年政治风波,邓小平指出:“把一个国家、一个党的稳定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是靠不住的,很容易出问题。所以要搞退休制”,[7]进一步表明制度建设的根本性和长远性。

3.制度建设重在质量。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8]就毛泽东犯文革这样的错误,邓小平指出:“单单讲毛泽东同志本人的错误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毛泽东同志说了许多好话,但因为过去一些制度不好,把他推向了反面”。同时,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指出:“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9]邓小平所谈的制度具有广泛的内容和不同的层次,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制度体系,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等要素,分属于宏观部分、中观部分和微观部分,均为制度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部分。

(二) 回答了党的建设制度为什么改,如何改的问题

邓小平从党和国家建设的大局出发,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制度改革创新。

1.制度改革要遵循制度建设的规律。在历史转折的拨乱反正中,邓小平实事求是,抓住真理,始终扭住制度改革的主线不放松,积极推进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改革。为了避免或防止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邓小平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10]邓小平同志的伟大不仅在于提出制度建设,而且找到制度建设的动力,乃至党和国家制度建设发展的动力。这个动力就是改革。同时,制度建设要积极汲取世界政党建设的先进经验。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11]所以,制度改革是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要求,也是党建科学化的重要内容。

2.制度改革是逐步推进的过程。发展是逐步推进的过程。发展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历史经验证明,……不是用扎扎实实、稳步前进的办法,去解决现行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问题,从来都是不成功的。”[12]可见,在邓小平制度建设的思想中揭示出制度改革的渐进性,进一步表明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逐步推进的方式方法。为什么在制度改革要逐步推进?邓小平基于当时的形势做出了解释,“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解决具体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问题,同革命时期对反革命分子的打击和对反动制度的破坏,本来是原则上根本不同的两回事。”[13]在邓小平看来,革命时期对现有制度的破坏要快,社会主义时期的制度改革不应与革命时期一样,要逐步推进。在邓小平思想中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能重复革命党的做法,要立足建设与发展速度的需要推进制度改革。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对我国制度建设的渐进性作了展望,他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14]。

3.制度改革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么为人民服务?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适时进行制度改革,方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邓小平在《党和国家制度的改革》中指出:“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15]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邓小平指出评价制度改革的三条检验标志,“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16]邓小平制度改革的三条标准可以简化为:经济上的赶超、政治上的民主和人才的优秀,这也就构架了通过制度改革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三大支柱。

(三) 回答了党在新的历史转折期走什么路,怎么走的问题

邓小平指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17]不可置疑,当前我们走出了一条不靠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

1.改革党政关系,着力完善党的领导。党政关系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范畴,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此,邓小平提出要“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中央一部分主要领导同志不兼任政府职务,可以集中精力管党,管路线、方针、政策。这样做,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央的统一领导,有利于建立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管好政府职权范围的工作。”[18]即是说,党的领导至关重要,不是管具体事务,而是管路线、方针、政策。“今后凡属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都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讨论、决定和发布文件,不再由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发指示、作决定。”[19]不可置疑,在邓小平看来,“是为了使党委摆脱日常事务,集中力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监督工作。这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而是更好地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20]

2.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强化监督。1978 年,邓小平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现在党内外小道消息很多,真真假假,这是对长期缺乏政治民主的一种惩罚”[21]。邓小平既指出发展党内民主制度的必要性,也着重阐述了获取执政公信力离不开民主。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关键在于限制权力。第一,加强党内民主集中制建设。“各级党委要真正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决定时,要严格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一人一票,每个书记只有一票的权利,不能由第一书记说了算。”[22]第二,加强监督制度建设。一是加强党内监督,“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是来自党委会本身或者书记处本身,或者常委会本身”。[23]二是加强党外监督制度,“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24]

3.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实现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第一,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邓小平指出:“让比较年轻的同志走上第一线,老同志当好他们的参谋,支持他们的工作,这是保持党和政府正确领导的连续性、稳定性的重大战略措施。”[25]第二,实行干部任期制。邓小平认为:“要有步骤地和稳妥地实行干部离休、退休的制度,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的终身制”。[26]第三,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邓小平指出:“我们说资本主义社会不好,但它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非常大胆的,它有个特点,不论资排辈,凡是合格的人就使用,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这方面来看,我们选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力”。[27]

二、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 制度建设是从严治党的根本选择

从严治党关键在于制度治党,从严治吏。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启示我们要不断在制度质量上发力,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第一,树立问题意识,增强制度品质。当前,要从制度层面找出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这是破解党的建设面临困境的关键所在,才能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的公信力。第二,健全制度体系,提高制度的效能。制度的生命力在于遵循制度本身的规律,形成制度要素密切相连的有机统一,即形成制度体系。由于制度力量蕴藏于制度要素有机统一体系中,所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才能提高制度的效能。第三,加强理论研究,提升制度自信。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的理论研究,探析制度建设的内在规律,明确制度建设的内在要素,分析密切相连的实现形式,畅通制度要素与制度环境信息流通的路径,增强制度自信。

(二) 制度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从严治党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制度改革创新。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启示我们要坚持制度改革,拒绝改革,就会造成制度短路。第一,创新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加强党内选举制度、决策制度和监督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这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党建制度创新的根本所在,也是邓小平制度建设的根本启示。第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邓小平干部制度改革思想的核心在于打破干部任用的领导专断制度,特别是“一把手”说了算的人事垄断,致力于干部人事工作的民主化建设,通过系列民主制度,构建干部工作现代化的新路。要始终遵循干部制度建设的一般规律,合力区分选任制干部和委任制干部,在提高干部工作民主科学化水平上下工夫。第三,要善于从世界政党比较研究的视角,大胆借鉴吸收各国政党一切好的有用的东西,决不可固步自封,盲目排外。

(三) 制度改革不是目的,而是为发展提供保障

从严治党突出全面性,体现在制度建设渗透在思想作风、反腐倡廉建设中,表现出制度本身的工具性,所以,党的制度改革,就是让制度的工具属性发挥最大化,最大限度实现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为发展提供保障。第一,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建设的难题,是逐步推进的过程。深入学习邓小平党政制度改革思想,能够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理论指导,有利于我们更加科学理解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理念,为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提供根本性制度框架,有利于党通过规范和约束公权力的运行,科学、有效地实施对国家权力的领导和控制,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政府廉洁高效,社会健康和谐。第二,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执政为民、获取执政公信力的必由之路。当前,从严治党要从过去枝枝叶叶的治党推进到全面性治党,正是治党的全面性赋予制度改革的“新版本”,全面整体推进的制度改革,能够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故此,在改革步入深水区、进入攻坚期,各种利益盘根错节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制度治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保障。

[1][2][3][5][6][8][10][11][12][13][15][16][17][18][19][20][21][22][24][25][26][27]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社,1994:167、308、333、333、146、333、348、337、336、336、333、322—323、322、321、339—340、340、144—145、341、332、321、282、225.

[4][7][9][14]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9、325、333、372.

[23]邓小平文选: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9—310.

猜你喜欢
从严治党制度改革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改革之路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改革备忘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