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民
(南昌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8)
Goffman 认为,“言语反馈是听话人在说话人的激发下做出的言语行为,其功能是通过反馈与说话人建立某种一致或共存的关系。”[1]再结合Sinclair 与Coulthard 提出的课堂话语结构“IRF (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即“教师引发——学生回答——教师反馈”[2],我们可以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的言语反馈定义为教师言语反馈。后来,于国栋进一步把言语反馈分为支持性言语反馈和非支持性言语反馈,提出:“支持性言语反馈指的是听话人在当前说话人的话语的激发下所做出的一种言语反馈,其目的是支持或帮助当前的说话人完成其言语行为和话轮,甚至表明自己对于当前说话人所讲内容和观点的支持性态度。”[3]因此,教师支持性言语反馈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的支持性言语反馈。它是教师课堂运用的一种言语策略,是教学互动和课堂话语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师生间的会话能否继续、顺利进行。所以,为了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增加学生语言输出,促进教学互动,本文将从功能和动因两方面对大学语文课堂教师支持性言语反馈做简要探索。
与基础教育阶段不同,大学课堂话语结构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对于每一个问题、观点的提出,教师都是具有引导性的一方,其在课堂交际中多处于听话人的位置;学生则起主体作用,对问题、观点展开叙述、讨论,常处于说话人的位置。此外,课堂话语交际是一个动态过程,且本身具有时限性要求,因此,为了让交际在有限的时间内更顺畅地进行,实现课堂最佳效果,教师往往会在学生叙述、讨论时,给予恰当、贴切的支持性言语反馈。而这些反馈常常携带着以下五种语用功能,即收到、认同、评价、帮助和概括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⑴收到功能。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倾听、疑问和参与。它主要是通过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当前话题,以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如:
例⑴-a)师:《硕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庄姜夫人的?如何写的?
生:出身地位。
师:啊。
生:是通过写庄姜夫人三亲六戚的高贵身份和显赫地位来体现的。
师:嗯。
例⑴-b)师:如何体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生:这是千古传神之笔。
师:哦?
生:写了庄姜的笑靥和眼睛,这是动态描写。我认为动态总是优于静态。
师:嗯。
例⑴-a)中的“啊”和“嗯”表示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倾听和参与。⑴-b)中的“哦”是升调,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疑问和期待,希望通过反馈提醒学生补足信息,给出更完整的答案。
⑵认同功能。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认同。根据程度的深浅,可以分为显性认同和隐性认同。前者指教师用明确的表示认同的语言表达他对说话人学生观点、看法的认同;后者则指教师通过隐含的表示认同的语言表达他对说话人学生观点、看法的认同。如:
例⑵师: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赋、比、兴”手法是如何在《硕人》中体现的?
生1:我觉得第一章运用了赋,通过铺陈直叙写庄姜夫人三亲六戚的身份高贵和地位显赫,进而写出庄姜夫人的出身地位。
师:对,没错。
生2:诗歌第二章运用了比的手法,六个比喻使庄姜夫人的美貌跃然纸上。
师:是的。
生3:第四章用了兴,以河水、鱼、葭菼等起兴。
师:嗯。
例⑵中教师给出的三个反馈均属于认同反馈,但其认同程度是递减的。“对,没错”是直白的认同语言,属于显性认同,说明教师对学生1 的回答非常赞同。“是的”表示学生2 陈述的是事实,教师没有不认同的余地,但较之于“对,没错”,程度稍弱。“嗯”是语气词,更多体现的是一种隐性认同。
⑶评价功能。表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中所提供的信息或者观点做出的正面且肯定的态度反馈,它支持了说话人学生的话语,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积极性。如:
例⑶师:请大家赏析《秋兴》(八首其一),找出并理解诗中相关意象,进而体会诗人内心深沉情感。
生1:诗中意象主要有“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波浪”、“风云”。
师:非常正确。
生2:还有“丛菊”、“他日泪”、“孤舟”、“故园心”、“寒衣”、“刀尺”、“白帝城”和“暮砧”。
师:补充很完整。
生3:我认为这些意象都是富有深意的,诗人是想借由这些内容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比如“波浪”和“风云”,似乎将诗人所处的时代及诗人自身的遭际都一表现出来了。
师:很好,寓情于景。
例⑶中的三个评价反馈越来越具体,“补充很完整”较之于“非常正确”更具体,而“寓情于景”直接点出了学生3的回答好在哪里,更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⑷帮助功能。指在学生应答的过程中出现思维停顿、言不尽意、口误等困难时,教师运用自己概念化、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状态和认知心理,选择合适的支持性言语反馈对学生未完成的话轮做出合理、恰当的推导,或对其应答信息给予修正帮助,使话语更好地过渡、衔接,达到最佳交际效果。如:
例⑷师:请大家体味“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生:我觉得这句话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惆怅,为下片的抒情做了铺垫,也让我想起了唐代李煜的一句词……
师:是南唐李煜。
生:(点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例⑷中,学生出现了一个错误认知,即李煜是五代时期的南唐词人,并非唐代。因此,教师及时给予了信息修正。
⑸概括功能。概括,是指用简短、浓缩的陈述性表达,对学生的话语进行有条理地归纳,以使学生的回答明确化、清晰化。如:
例⑸师:陶渊明是如何通过简单的白描写出乡村生活的宁静的?
生1:诗人借由“野外”、“穷巷”、“人事”、“轮鞅”写出了自己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和车马贵客的造访。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
师:嗯,环境幽静。
生2:陶渊明在乡村只和村民朋友们共话桑麻,聊天内容不涉及“人事”和“杂言”,与虚伪的官场不一样。由此可看出他生活的宁静。
师:嗯,以外在“动”写内在“静”。
生3:诗人身居乡村,躬耕劳作,喜忧参半,这个内心活动也是宁静的乡村生活的体现。
师:以心之“动”写心之“静”。
例⑸中,学生的回答内容较多、较长,教师便用简短的表达加以概括、浓缩,使得表达更清楚明白。
综上所述,教师支持性言语反馈在课堂会话交际中,呈现出了多种语用功能,其意义性不言而喻。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有其产生的内在动因,而教师支持性言语反馈这一言语策略也不例外。
⑴因材施教的要求。少数民族预科生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层次的汉语水平。他们对汉语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兴趣不够大,课堂参与度不够高,语言输出也不够多。因此,教师应该且必须在课堂话语交际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支持性言语反馈,极大地提高和增强学生的汉语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诱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
⑵礼貌原则的体现。礼貌原则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原则,也是课堂话语交际的基本要素。课堂话语交际是发生在特定场合里、规定时间内的言语交际活动。它的有效完成很大程度是需要且依赖教师支持性言语反馈。这一言语策略在交际中鲜明地体现了礼貌原则的核心——尽量使他人得益,尽量使自己吃亏。
此外,谈到“礼貌”,必定不能忽视“面子”,“Brown &Levinson (1978/1987)将面子分为两种:A.正面面子:指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认同、肯定或赞许。B.负面面子:指希望自己的言行或行为不受对方的阻扰,有选择的自由。”[4]教师通过运用支持性言语反馈策略,能较好地维护学生面子,进而提高和增强学生汉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教学互动,实现最佳课堂效果。
课堂话语交际中,教师选择或者不选择哪些语言形式作为支持性言语反馈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等,都有其内在动机。而对少数民族预科生来说,教师适时的支持性言语反馈对其汉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功能和动因角度对《大学语文》课堂教师支持性言语反馈做简单探索,旨在对教师发出支持性言语反馈的影响和动机作出合理阐释,进而为教师的言语策略运用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1]Goffman,E.1981.Forms of Talk [M].Philadephia,P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Sinclair,J.,Coulthard,M.1975.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the English Used by Teachers and Pupils [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于国栋.支持性言语反馈.外国语,2003 (5):24.
[4]冉永平.语言学:现象与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