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春谷区中晚熟谷子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2015-08-14 09:40吉东发韩浩坤冯佰利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单穗穗长变幅

吉东发,慕 芳,韩浩坤,冯佰利*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2.山西省临汾市果树蚕桑站,山西临汾 041000;3.陕西省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长武 713600)

谷子是世界上传统的粮、饲、草兼用作物,具有耐瘠薄、耐干旱、耐储藏等特点[1-2]。谷子去壳后为小米,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是一种很好的食疗食品[3]。谷子起源于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32°~48°N和108°~130°E之间的北方各省,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有河北、山西、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主产区为东北春谷区、华北夏谷区、西北中晚熟组区和西北早熟组区[4-6]。客观评价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品质[7],可为生产推广新品种提供依据。该文通过对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11个参试谷子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旨在选出较优异的品种示范推广。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材料为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品种。参试品种共11个,分别为太选15号、长生11、长农44号、汾杂5号、CN2011-3、CNN2011-2、太选 17号、朝谷58、承11-727和K-34,以长农35号为对照品种(CK)。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4年在陕西省长武县进行,当地年平均气温9.4℃,海拔1 222 m,年降水量575 mm,无霜期171 d。试验地为旱地,土质为黑垆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玉米。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3 m×5 m),每区6 行,行距0.5 m,密度为40.5 万株/hm2。2014 年4月27日施磷酸二铵600 kg/hm2作为基肥,5月1日播种,7月4日追肥,施尿素150 kg/hm2。期间除草3次,时间分别为6月初、7月初和8月下旬。

1.3 生育期间气候情况记录 对2014年5~9月谷子生育期间气候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并与常年同期比较。

1.4 农艺性状调查及产量测定 谷子成熟后进行考种,记录指标包括生育期、株高、穗数、穗粗、穗长、单穗重、穗粒重、千粒重、谷粒颜色、出谷率、病害情况,小区产量在谷子收获后实际测量。

1.5 数据统计 试验数据采用Excel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间气候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14年谷子生育期间5月平均气温15.6℃,比常年同期低4.1℃;8月平均气温16.1℃,比常年同期低2.2℃;7月平均气温22.5℃,比常年同期高2.4℃。5月降水总量37.7 mm,比常年同期减少16.8 mm;7月降水总量21.1 mm,比常年同期减少89.0 mm;8 月降水总量 142.0 mm,比常年同期增加 45.5 mm;9月降水总量199.8 mm,比常年同期增加96.8 mm。2014年5~9月总日照886.1 h,比常年同期减少78.5 h。

2014年5月份气温偏低,降水减少,影响谷子出苗。6月份气温、降水适宜,利于谷子生长。7月份气温偏高,严重干旱,造成谷子抽不出穗,出现夹穗现象,抽穗期推迟。8、9月降水天气增多,出现连阴雨天气。尤其是9月下旬,此时正是谷子成熟的时间,连阴雨时间较长,光照不充足,造成谷子成熟期推后。

表1 谷子生育期间气候情况

2.2 不同品种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

2.2.1 生育期。从表2可以看出,参试品种出苗到抽穗时间变幅为77~92 d,太选15号出苗到抽穗的时间最长为92 d,比对照长13 d;太选17号和承11-727出苗到抽穗的时间最短为77 d,比对照短2 d。各参试品种抽穗到成熟时间变幅为61~73 d,太选17号的时间最长为73 d,比对照长9 d;太选15号的时间最短,比对照短3 d。各参试品种生育期变幅为143~153 d,均比对照长,其中太选15号、朝谷58号和K-34生育期最长为153 d,比对照长10 d。

表2 不同谷子品种生育期

2.2.2 主要农艺性状。由表3可以看出,密度除汾杂5号是27.0 万株/hm2外,其他品种变幅是 37.5 万 ~42.0万株/hm2,差异较小;穗数除汾杂5号是203.2万穗/hm2外,其他品种变幅为233.8万~295.2万穗/hm2,变幅较小;株高变幅为119.1~174.5 cm,差异较大,除汾杂5号外其他品种的株高均比对照低;穗长变幅为16.2~23.1 cm,差异较大,最长为太选17号,其次为汾杂5号;穗粗的变幅是1.9~4.0 cm,差异较大,除朝谷58、承11-727、K-34和太选15号穗粗小于对照,其他品种均大于对照;单穗重变幅为17.1~26.0 g,差异较小;穗粒重的变幅为 13.5 ~21.9 g,差异较大,除汾杂5号外,其他品种的穗粒重均小于对照;千粒重的变幅为2.497 ~3.247 g,差异较大,除太选17 号、朝谷58 外,其余品种的千粒重均大于对照;太选15号、汾杂5号、CN2011-3、太选17号、朝谷58和K-34谷粒颜色为亮黄色,长生11、长农44号、CNN2011-2、承11-727和长农35号谷粒颜色为暗黄色。

表3 不同谷子品种主要农艺性状

2.3 不同品种出谷率 参试品种的出谷率均高于对照,其中K-34的出谷率为86.4%,比对照长农35号(出谷率为78.6%)高7.8 个百分点;朝谷58 号的出谷率为85.5%,比对照高6.9个百分点。汾杂5号、长生11、CN2011-3、长农44号、CNN2011-2、太选15号、承11-727和太选17号的出谷率分别比对照增加5.9个百分点、5.2个百分点、4.7个百分点、4.4 个百分点、3.2 个百分点、2.9 个百分点、1.1 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

2.4 不同品种病害情况 参试品种中,汾杂5号的谷锈病发病率为3级,长生11、长农44号和朝谷58发病率为2级,CN2011-3、CNN2011-2、太选17号和承11-727的发病率为1级,太选15号、K-34和长农35号的发病率为0。参试品种对谷瘟病、纹枯病、褐条病、白发病、红叶病、线虫病等其他病害均表现较强的抗性。

2.5 不同品种产量 由表4可以看出,参试品种太选15号产量最高,与CNN2011-2和承11-727达到了极显著差异,与对照达到显著差异。长农44号、汾杂5号、CN2011-3、朝谷58与承11-727均达到极显著差异。长生11、太选17号、K-34与承11-727达到显著差异。汾杂5号、CN2011-3与CNN2011-2达到显著差异。产量结果表明,太选15号、CN2011-3及汾杂5号产量位于供试品种前3位,分别是3 760.8、3 718.3和 3 623.4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 19.92%、18.57%和15.54%。与对照相比,CNN2011-2、承11-727分别减产4.54%和14.34%。

表4 不同谷子品种产量比较

2.6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相关性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产量与穗数、出苗-抽穗、生育期、穗长、穗粗、单穗重、穗粒重呈正相关,与密度、抽穗-成熟、株高、千粒重呈负相关;千粒重与株高、穗长、出苗-抽穗呈负相关,与其他因子呈正相关;密度与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穗重、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穗数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出苗-抽穗与抽穗-成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穗长、穗粗呈正相关,与株高、穗粒重呈负相关;株高与穗长、穗粗、单穗重、穗粒重呈正相关;穗长与穗粗呈正相关,与单穗重、穗粒重呈负相关;穗粗与单穗重、穗粒重呈正相关;单穗重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表5 谷子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相关性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1)由于气候因素的影响,参试谷子品种出现出苗不齐、抽穗期夹穗、成熟期延长等现象。汾杂5号出苗影响最为严重,导致苗数少。各品种抽穗推迟,成熟期阴雨天气对CNN2011-2和承11-727影响尤其严重,出现穗发芽现象,造成减产。

(2)通过对11个谷子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试验中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谷子品种中太选15号和CN2011-3田间表现良好,产量较高。太选15号产量为3 760.8 kg/hm2,比对照长农35号提高了19.92%,增产显著;CN2011-3产量为3 718.3 kg/hm2,比对照长农35号提高了18.57%。这2个品种谷粒颜色均为亮黄色,商品性好,但其出谷率仅分别比对照增加2.9和4.7个百分点。CNN2011-2和承11-727由于受气候影响,分别比对照减产4.54%和14.34%。各品种生育期均比对照长6~10 d,产量表现较好的太选15号生育期最长。株高除汾杂5号外其他品种均比对照低。穗长、穗粗变幅较大。汾杂5号株高、穗长、穗粗、单穗重、穗粒重等性状均比其他参试品种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农艺性状受环境影响变化较大,而苗稀导致苗间肥水竞争小,生长较好。除部分品种发生谷锈病外,各品种对其他病害均表现较强的抗性。

(3)谷子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3因素的乘积,栽培措施以达到该乘积最大值为目的[8]。该试验结果表明,谷子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大到小顺序为出苗-抽穗、穗长、生育期、穗粗、穗粒重、穗数、单穗重、株高、千粒重、密度、抽穗-成熟。产量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综合评价认为,参试的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谷子品种中,太选15号和CN2011-3在陕西省长武县试验点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但由于特殊气候的影响,需要对各参试品种再进行生产试验,进一步鉴定,以便客观对品种推广进行评价。

[1]王殿瀛,郭桂兰,王节之,等.中国谷子主产区谷子生态区划[J].华北农学报,1992,7(4):123 -123.

[2]郭晋襄,李志华,李会霞,等.我国谷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J].中国种业,2014(3):16-18.

[3]毛丽萍,李凤翔,杨玲存.小米的营养价值和深加工[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97(2):14-17.

[4]秦岭,管延安,杨延兵,等.不同生态区谷子创新种质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8(9):10-13.

[5]张雪峰.中国谷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6]刘金荣,徐淑霞,刘海萍,等.参加华北、西北区跨区试验谷子品种主要性状比较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4(4):49-52.

[7]郭红亮,郭二虎,栗建枝,等.中国西北春谷区区试品种(系)的非参数统计分析与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9):150 -155.

[8]杨艳君,郭平毅,曹玉凤,等.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张杂谷5号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J].植物学报,2012,38(12):2278 -2285.

猜你喜欢
单穗穗长变幅
玉米出籽率相关性状的QTL初定位分析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微胚乳玉米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基于超声振动加工变幅杆的优化设计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大端接圆柱杆的复合圆锥形变幅杆设计及应用
籼粳杂交稻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研究
双排斜槽纵-扭复合振动变幅杆仿真设计
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研究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