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彩林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有非常强的数学思维,以便解决问题时更准确、更迅捷、更富实效,特别提倡用创新思维解决常规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必不可少。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创新思维 教学情境 质疑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时所创设的教学环境,即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进行教学,设计形象有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参与实践探索,用教材上学到的有关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中感受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学习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使他们真切地感受生活的美。例如在教学了《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学生通过认真地讨论交流,设计出了一个计算方案:先在一个容器里放入一些水,然后测量并计算出容器中水的体积,再将不规则的物体放入容器中,再测量并计算出放入不规则物体后容器中水的体积,容器内水的前后体积的差即为这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通过这样的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既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使学生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使用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将圆柱体中的红色液体倒入圆锥体中,学生会发现什么?再将液体由圆锥体中倒入圆柱体中,又能发现什么?4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得出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存在着这样的关系:圆柱体的体积=圆锥体的体积×3,由此得到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更扎实、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创新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应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四、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观点、见解以及标新立异的设想和挑战性的探索予以支持和赞许。质疑是创新之源,教师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创新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追求真理,让学生大胆质疑。现在的课堂中,缺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老师,也就缺少敢于向教材质疑的学生。一般认为,学生积极提问,既可以锻炼其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其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十分有效。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质疑氛围,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如“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比、分数、除法三者间的关系为什么不用“等于”,而用“相当于”?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时要先通分……问题一提出,同学们探知兴趣浓烈,思维活跃,发言就更加积极,比、分数、整数和比例间的关系就一清二楚了。同学们的主动性发挥了,好学、善学、乐学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五、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問,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开放式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学生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能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使得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找到相应的实物或者模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喜欢数学。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教师的组织教学,也利于学生的操作探索,同时还可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