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齐 吴伟明(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6)
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与社会体育互动研究
凌齐吴伟明
(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6)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对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参与角色、社会效应和自我评价以及所参与活动单位等进行调查情况,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分析体育生与社会体育互动的因素,综述分析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对促进社会体育发展、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衔接以及自身体育技能形成和培养运用能力的价值和意义,为学校制定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设置体育课程提供参考,提供社会需求体育人才信息和社会体育发展趋势信息。
关键词:高校体育生 社会体育 交流互动
全民健身计划和终身体育思想使得高校体育社会化和社会体育走入学校成为了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焦点,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与社会体育互动研究也正是基于此。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在校体育生积极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已经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
1.1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界定及情况
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是指学校招收的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以及高水平运动员本科学生。广西民族大学四个年级(2011级、2012级、2013级和2014级)体育生约有1000人。专项技术课有篮球、气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田径与户外运动、武术、散打、游泳和网球。培养目标学习专项技术技能、专项基本理论知识、竞赛组织和裁判规则,依照《国家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和《裁判员评审标准》进行专项裁判等级考试和证书办理。另外,社会体育专业的体育生需要考取社会指导员等级证书。
1.2社会体育定位
社会体育是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大众体育活动,是以全体公民为主体,注重保护主体自愿参加的公民性和权益性,培养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体育观的终身体育理念,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通过社会团体或组织进行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社会文化现象。
表1 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调查
表2 不同专项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调查
表3 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渠道调查
表4 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角色调查
表5 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目的调查
2.1研究对象
以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为调查对象,对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以及所参与活动单位的情况进行调查。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
通过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查阅以及CNKI检索进行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为项目研究提供政策和理论支持。
表6 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时间调查
表7 选用在校体育生的原因调查
表8 选用在校体育生的途径调查
表9 选用在校体育生单位的满意度调查
2.2.2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和选用体育生单位相关人员。研究设计有10个方面问题的《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互动研究学生问卷调查表》和9个方面问题的《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互动研究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表》,并进行效度和信度检测。对于在校体育生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取样本的方法,抽取400名在校体育生,其中2011级、2012级、2013级、2014级各抽取100名。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问卷326份,无效问卷11份,有效问卷315份,收回有效率为78.8%;对于用人单位进行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收回所有效问卷数据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确保第一手材料真实可靠,为研究提供准确数据。
2.2.3访谈法
访谈对象为随机抽取的体育生、用体育生单位以及学校体育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访谈提纲针对问卷调查的相关问题进行设计。
3.1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结果与分析
3.1.1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情况
如表1所示,体育生有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经历的占81.27%,说明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相对是较多的。在校体育生参与社会实践、主动适应社会是一种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表现,可以丰富社会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实践能力,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
3.1.2不同专项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情况
不同专项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排前三的,分别是气排球、篮球和田径与户外运动(表2)。分析认为: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与区域内的全民健身体育项目密切相关。气排球是我国首创的一个新兴球类运动项目。2000年,引入广西区域。至今已成为广西区域全民健身活动最普及的项目,体育生能更多以此专项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与市场选择全民健身项目有着直接关系。篮球运动在广西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传统竞技体育健身项目,广西体育行政部门在实施全民健身活动时,曾以村级篮球场作为公共体育服务资源打造广西万村篮球赛群众体育赛事品牌。据广西体育部门统计,广西区域内84%的行政村有篮球队,连续举办的三届广西万村篮球赛,共计有12085支篮球队参与3万多场次的比赛。多山多水的广西区域,是户外运动和探险者聚集的地方,也直接影响着田径与户外运动专项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程度。
3.1.3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渠道
如表3所示。老师和学校介绍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体育生占34.92%,同学和朋友介绍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体育生占39.36%。体育生获取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渠道是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工作的第一步,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老师和学校及同学和朋友渠道获得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体育生占74.28%,说明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范围广、安全性较高。在校体育生的社会经验、社会关系及自我保护意识都还欠缺,所以从安全的角度来说,通过自己寻找渠道获得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体育生所占的25.72%,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这个比例的人数,学校需要引起重视,加强人身安全意识防范教育。
3.1.4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扮演的角色
如表4所示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竞赛执裁占34.6%、体育活动者占39.05%,说明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与所学专业和专项关系度很高,是一项针对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缘于其他(相关产业营销)选项占17.78%,在对体育生进行访谈时,特意对其参与的活动进行了调查,这个比例的体育生多数是从事商家赞助体育活动的饮料、运动服装等相关产业的销营工作。如“红牛杯”广西篮球联赛的饮料推广和营销。
3.1.5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目的
选锻炼自己的占73.60%(表5),分析认为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思想端正,有一个正确和良好的动机。社会体育是我国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大众体育,其运作发展以市场为基础,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体育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更需要社会实践能力。正确目的是在校体育生真正能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实践能力的前提。
3.1.6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时间
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利用非课堂时间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占89.5%(表6)。参与社会体育活动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业,但是,若能做到绝大数利用非课堂时间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可以说是一件学业与社会实践锻炼一举两得的好事。
3.2用体育生的活动单位情况
3.2.1选用在校体育生的原因
选支付报酬低的占55%(表7),说明用人单位主要还是考虑经济因素,认为在校体育生是一种廉价劳动力,同时也看重体育生参与活动主要是参与实践锻炼的目的。访谈期间,对于认为体育项目多的选项单位,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是企业、事业和社会团体的职工活动,举办体育活动项目多,旨在丰富职工生活,促进职工进行体育活动,加强身体锻炼。如,南宁电信公司和广西林业协会的职工运动会。
3.2.2选用在校体育生的途径
采取联系学校和通过熟人介绍的占66%,说明多数单位还是采取传统方式选用在校体育生。通过访谈得知,用人单位认为参与本单位活动多数是临时的、一次性的活动,没有预演,只有通过有把握的途径选用体育生才放心、可靠。对占29%的其他选项访谈,了解到现在有许多相关体育活动项目都建有QQ群或微信,根据需要在群里进行公告选用(表8)。
3.2.3在校体育生能否满足本单位体育活动的需要
从表9可以看出,选用在校体育参与体育活动的满意度还是很高,占96%。分析认为广西民族大学对体育生专业技术技能教学目标的培养是符合广西区域内社会体育市场需要的,其综合素质也是得到认可和肯定的。
4.1结论
《高等教育法》第56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并进行引导和管理。所以,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是有政策依据的,学校应给予大力扶植。体育生在认真学好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体育活动有利于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及市场的需求,能够培养自身的社会化角色认识和就业能力,不断完善和发展个人的综合素质。学校也可依据不同专项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密切程度情况,灵活调整、规划体育专项设置和人数。气排球专项的设置就是学校依据广西体育市场需求,灵活设置的成功案例。气排球以其独特而较强的健身性、娱乐性、审美性、社交性等功效,在广西区域内已成为一项深受群众喜欢的全民健身体育项目,气排球专项生已成为用人单位的热门招聘对象和首选条件,为体育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4.2建议
在校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单位多数认为其活动多是一次性、临时性的,很少与体育生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同时,由于体育生爱面子、法律意识淡薄,常导致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时的权益受到损失,特别是体育生代表选用单位参加商业性体育活动时意外受伤或人身安全等方面,需要学校对体育生加强相关法律的教育和培训,以保护其自身权益。
参考文献
[1]刘勇.体育市场调查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3-102.
[2]凌齐.素质拓展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2013(3):49-50
[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01-203.
[4]韦娜.在校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5]姚远.大学生兼职行为特征研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4(1):108-111.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5(c)-0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