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避税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

2015-08-11 15:32钟海燕李倩
会计之友 2015年15期
关键词:高管薪酬

钟海燕 李倩

【摘 要】 文章以我国2009—2013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高管业绩—薪酬敏感性和高管薪酬粘性两个角度考察了企业避税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避税程度和高管业绩—薪酬敏感性显著负相关,即避税程度越高,高管业绩—薪酬敏感性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避税程度加重了高管的薪酬粘性。文章的结论拓展了目前对企业避税的研究,也对高管薪酬制度的优化有一定的实证参考意义。

【关键词】 企业避税; 高管薪酬; 薪酬粘性; 代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5-0062-04

一、引言

企业避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有关企业避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避税对国家财政和资源配置的影响。企业根据当前的政策合理避税会促进国家对资源的配置,然而企业采用非法手段避税又会对国家税收造成侵害。在以往许多研究企业避税的文献中,通常认为企业通过避税可以减少企业税负,从而提高企业业绩、增大股东权益,进而对企业高管的薪酬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基于此认为企业避税有利于提高高管薪酬。然而,从企业委托代理的角度出发,避税并不一定能带来企业业绩的增加,并对高管的薪酬产生积极影响,只有公司治理机制比较完善的企业,避税才能带来业绩的增加。

国内早期的研究并没有发现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李增泉,2000;魏刚,2000),反而更多地受到所处地区环境和公司规模的影响。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形成,基于业绩的薪酬制度逐步形成,企业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李维安,2005;张国萍,2005),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在不断增加(辛清泉和谭伟强,2009)。以代理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最优薪酬契约模型表明,公司通过制定基于业绩的薪酬契约把高管和股东联系在一起,从而达成最优的薪酬契约(Jensen和Murphy,1990)。然而,在现实企业中薪酬业绩的敏感性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相关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公司高管薪酬业绩的敏感性偏低。从委托代理的角度,企业的避税行为会加大企业股东和高管的信息不对称,破坏薪酬契约,因而很可能会对薪酬业绩的敏感性产生影响。

近年来上市企业高管薪酬问题一直饱受社会各界的争议,不仅是因为高管薪酬的畸高,而且其薪酬具有很强的粘性,即高管薪酬在业绩上升时的边际增加量大于业绩下滑时的边际下降量(Jackson et al.,2008)。由于我国的公司有效制度起步和发展都比较缓慢,对高管的控制权缺少有效的监管,在许多由原国营企业改制的上市公司中,总经理同时兼任董事长,形成高管自己监督自己的情况,这样高管可以直接控制高管薪酬制度的制定,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等问题,加剧了高管薪酬粘性的发生(王克敏、王志超,2007;王宏,2008)。那么在企业避税的情况下对薪酬粘性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从避税代理观的角度出发,即在委托代理的框架下来分析企业的代理冲突如何影响避税以及企业避税所带来的经济后果,考察企业避税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以及薪酬粘性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说

(一)企业避税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

以往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是影响高管薪酬契约的重要因素。一是信息不对称影响了薪酬契约的有效性,降低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薪酬契约有效的前提是:股东能够低成本观测业绩,且业绩指标能够如实反映高管的努力程度。然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股东无法全方位了解公司真实的业绩水平和高管基于各种复杂局面的努力程度。二是代理问题引发管理层的自利行为(Burrough和Helyar,1990)。管理层通过在职消费等侵害股东利益,更严重的是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力影响自身薪酬的制定,使薪酬契约更有利于自身价值的最大化,降低了薪酬业绩的敏感性。

既然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是影响薪酬业绩敏感性的重要原因,那么企业避税是如何通过这两个途径影响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呢?

首先,企业避税会加剧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往的研究认为企业避税会提升企业的业绩,而基于薪酬契约的有效性高管薪酬会得到相应的增加,但是近来更多的避税研究表明,避税不一定会提升企业业绩,只有公司治理机制比较完善才能提升企业业绩。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而言,公司治理机制都不是很完善,因而通过避税来提高企业价值也不一定能实现。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呈两权分离的状态,两权分离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在企业的避税活动中显得更为突出。具体而言:当企业进行避税活动时,为了避开税务部门的监管,通常会进行隐蔽的特殊操作或者是不符合公司正常审批流程的与经营相关的经济活动,这些活动往往会加剧信息不对称;而企业的股东不能很好地监管高管的行为,在进行避税活动的过程中高管很有可能会有侵害公司利益的行为。避税的上述负面效应使得其并不一定会增加企业业绩。而且,企业避税活动加剧了企业信息的不对称,这导致在避税情境下会计信息不透明度增加。会计信息的不透明性增加了股东和监管者准确观察高管行为、评价其努力程度的难度,降低了会计业绩指标作为薪酬契约中业绩度量的质量。因此,股东在避税情境下无法与公司高管签订最优激励契约(Chen和Chu,2005),降低了薪酬契约的有效性,降低了薪酬业绩敏感性。

其次,企业避税会引发代理问题。企业存在的代理问题使得当避税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价值的行为时,就需要所有者进行适当的激励才能让经营者作出有效的税收决策。当然这里的有效税收决策是指增加公司税收收益的决策(避税的边际利润大于边际成本)。企业的避税活动增加了高管人员的风险,因此薪酬契约不仅要对高管人员的努力作出回报,还要对其承担的风险提供补偿并且能激励高管人员选取有效的税收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避税可能会破坏薪酬契约的有效性。在薪酬契约有效性破坏的情况下,企业避税必然会对高管薪酬业绩的敏感性产生影响。

(二)企业避税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

薪酬粘性问题最早是1998年Jennifer J.Gave和Kenneth M.Gave在研究美国上市公司CEO的奖金问题时发现的,当公司的业绩增长时CEO的奖金增加,而业绩下降时奖金并没有相应的减少,由此发现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业绩变化是不对等的。在我国对于高管薪酬粘性的研究始于2009年,方军雄通过对2001—2007年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的高管薪酬呈现显著的业绩敏感性,但同时也具有业绩敏感性不对称的特征,在公司业绩上升时薪酬的边际增加量显著高于业绩下降时薪酬的减少量,并发现董事会独立性的增强有助于降低薪酬粘性。此后,罗宏和程培先(2011)探讨了管理层权力与薪酬粘性的关系。目前对于薪酬粘性的研究并不多,有很多方面有待丰富。

薪酬粘性是一种异化的薪酬制度,造成薪酬的只升不降。当企业发生避税行为时,可能会造成短期内企业业绩的上升,在基于企业绩效的薪酬制度下,企业业绩上升时相应地高管的薪酬也会增加,由此加重高管薪酬的粘性。

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假说。

假说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避税程度越高,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越低,即企业的避税程度升高会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

假说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避税行为会加大高管薪酬的粘性问题。

三、研究设计与描述性统计

(一)实证模型

为了验证假说1,构建如下实证模型:

模型(1)中,COMP表示企业的高管薪酬,使用公司年度报告中所披露的“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作为经理薪酬的代理变量;RATE为企业避税战略风格变量。

为了验证假说2,构建如下实证模型:

模型(2)跟模型(1)相比,只是部分解释变量发生变化。D是公司业绩是否下滑的哑变量,当公司本期业绩低于上期取1,否则取0。ROA*D是ROA和D的交互项,RATE*ROA*D是ROA*D和RATE的交互项。根据假说2,如果企业避税加大了高管薪酬的粘性,可以预测?茁5的回归结果显著为负。

(二)变量定义

1.因变量(高管薪酬)

本文中COMP定义为企业的高管薪酬,使用公司年度报告中所披露的“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作为经理薪酬的代理变量,年报的数据来自于Wind数据库。

2.自变量(避税程度)

目前避税程度的衡量分为两种:一是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率及其变体;二是企业的会计—税收差异及其变体。本文中选用名义所得税率减去实际所得税率来衡量企业的避税程度,为了结构的稳健并且消除递延所得税带来的影响,笔者采用两种方式来衡量。

第一种方法是名义所得税率减去实际所得税率来衡量企业的避税程度,即RATE。陈旭东等(2011)在其文中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此外,Dyreng et al.(2008)认为,因为存在税收返还以及企业和税收征管部门的税务纠纷可能会持续好几年,所以仅仅使用当期的实际税率衡量企业避税是不恰当的。第二种方法是用名义所得税率与实际所得税率之差的平均值来刻画企业避税,即“名义所得税率与实际所得税率之差”的五年平均值(t-4年-t年)来衡量企业的避税程度,命名为LRATE。

3.控制变量

由于企业高管的薪酬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在实证的过程中结果往往也很受影响,因此,需要引用控制变量。

我国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主要取决于企业规模,因此将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Size,企业规模Size定义为企业总资产取对数。

(三)样本选择

本文采用我国2009—2013年的所有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选择2009年做研究的起点是因为在2008年我国进行了所得税的改革,2008年以前的样本数据与现在不具有可比性。进一步剔除金融行业和模型所需指标缺失的样本,最终得到1 168家上市企业,4 947个目标观测值。

本文所有数据取自WIND数据库。

(四)描述性统计

表1中列示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两个避税指标LRATE、RATE的平均值都为正,说明多数的样本公司实际税率小于名义税率,这就进一步说明了企业避税已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企业避税行为对企业本身影响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验证避税指标的合理性,笔者列示两个避税指标的相关性,处理结果显示LRATE和RATE在0.0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两个避税指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避税程度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

为了检验假说1,表2给出了企业避税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回归结果。由表2可知,两种避税指标都和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显著负相关,正如本文的假说1预期避税程度越大,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越低。企业的避税行为并没有带来高管薪酬随业绩的增加而增加,反而会减少,这就表明在企业避税的情况下企业的所有者和高级管理者无法达成最优的薪酬契约,削弱了薪酬契约的有效性。

(二)避税程度与薪酬粘性

表3列示了企业避税与高管薪酬粘性的回归结果。由表3可知,避税指标RATE与ROA*D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避税指标LRATE与ROA*D的回归系数也显著为负,由此可知企业的避税程度升高,加大了高管业绩—薪酬粘性,公司业绩下滑时的业绩与薪酬敏感性要低于公司业绩上升时业绩与薪酬的敏感性,这表明企业的避税行为不仅没有缓解高管业绩—薪酬粘性,而且使高管业绩—薪酬粘性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五、结论与不足

采用我国上市公司2009—2013的年报数据,笔者发现企业避税程度越大,高管薪酬业绩的敏感性越低。由此可知企业的避税行为并没有给高管薪酬带来好的影响,反而破坏了薪酬契约,降低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这个结论丰富了影响高管薪酬因素的研究,并对企业避税在这一方面的利弊提出了新的看法。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避税也会加大高管的薪酬粘性。本文的结论有效地补充了关于避税代理观的研究,也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避税的经济后果。此外,该结论还可以对企业在制定高管薪酬契约时有一定的实证参考价值。

本文的研究也有许多不足:本文中的避税只是对于企业所得税的研究,并没有收集这些企业流转税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因此结果有一定的片面性;没有对样本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区分,例如,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的企业在避税对于高管薪酬和薪酬粘性方面的影响是否不同,以及企业的代理程度不同是否能区分不同的影响,此类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讨来丰富对避税代理观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行,叶康涛.企业的避税活动会影响投资效率吗?[J].会计研究,2013(6):47-53.

[2] 张敏,姜付秀.机构投资者、企业产权与薪酬契约[J].世界经济,2010(8):43-58.

[3] 曲亮,任国良.高管薪酬激励、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0(9):73-79.

[4] 赵息,李粮.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结构对费用粘性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4):114-120.

[5] 孙丽,杨丽萍.所有权性质与高管薪酬业绩粘性[J].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3(6):123-131.

[6] 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存在粘性吗?[J].经济研究,2009(3):110-124.

[7] 刘华,刘江,张天敏.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避税关联关系的实证分析[J].涉外税务,2010(12):37-40.

[8] 张天敏.管理者与企业避税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9] 陈胜蓝,卢锐.股权分制改革、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J].金融研究,2012(10):180-192.

猜你喜欢
高管薪酬
国企高管激励困境与机制创新研究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问题研究
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公司治理视角下国有垄断企业高管薪酬问题研究
央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分红、经营业绩的研究
高管流动性对高管薪酬的影响
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对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相关性研究的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