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繁雄
摘 要:古人云:“教未见趣,必不乐学。”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是促使学生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最主要因素。学生有了兴趣,各种感官就会处于活跃状态,进而以最佳状态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汲取,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益。所以,各科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取各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关键词:初中生物;激趣教学;导入语;现实生活;课外活动
生物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中很多概念和规律让学生觉得学起来枯燥无味、呆板无趣,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让学生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生物,并对其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就从注重导入语的设计、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这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论题进行详细说明和阐述。
一、注重导入语的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决定着一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就得高度重视导入语的设计,使其精彩、生动、有趣,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并且饶有兴趣地进入对新课的学习和探索中。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各种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然后依据具体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合理、适时的选用,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时,上课一开始,我就为学生展现了几张现代类人猿的照片,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我向他们问道:“通过比较和观察,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吗?”学生声音响亮地回答:“有!”“那么,人与类人猿在进化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人是不是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如果是,又是怎样进化的?今天这节课,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一探究竟!”如此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入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中。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提出富有悬念性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了探索知识的良好情境,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顺利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一举多得!
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感受生物知识的趣味与作用
传统教学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教师常常是按部就班地安排教学活动,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视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教与学完全分离,本应活泼生动的教学课堂也由此变得呆板无趣。其实,生物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它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在进行这一学科的教学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生物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知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趣味与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觉得生物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觉得富有乐趣,乐在其中。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的“消化和吸收”时,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这样的现象吧,比如有些人天天吃营养含量高的食物却怎么也吃不胖,有些人就算天天粗茶淡饭,都会发胖。还有,我们经常说胃不好消化不好,那么是不是说胃就是消化的主要器官呢?”听完我的问题,学生你看我、我看你,纷纷摇头,“还有,我们每天吃各种各样的食物,那么食物中究竟有哪些营养成分?它们是通过人体中的哪些器官消化的?消化后的食物又都去了哪里?”……这一系列问题,因为与学生的生活极其贴近,立刻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生物知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趣味和作用,从而满腔热情、满身愉悦地投入,为这节课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三、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生物课程焕发浓厚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对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进行及时改进和完善,我们还应将其拓展到课外教学中。因为周而复始的课内教学,肯定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所以,我们除了每周固定的课内教学,还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此,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感受生物学习的无穷乐趣,进而焕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了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之后,我就把学生分成了5人一组,每一组选出小组长,并且做好分工工作,然后,让他们以组为单位,在课下对学校中的学生进行随机采访、调查,询问他们在平时都常吃哪些食物,然后,依据所学的有关无机盐、维生素的相关知识,自编自演与之相关的小品。
又比如,在学习了“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时,我们就可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如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等等,然后要求学生将其制作成PPT课件,课堂上,选取一些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课件,要求课件制作者到讲台上进行展示、讲解;另外,我们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用具,如浸泡过的小麦、大豆、清水、喷壶、废电池浸出液、培养皿等,让学生做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有关实验。这样,我们既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总之,通过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开展,我们能有效改变学生对生物学科枯燥乏味的印象,使学生对其焕发浓厚兴趣,并促使生物课堂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要认真钻研课本教材,积极探究学生心理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和创新,使枯燥、乏味的生物教学变得精彩、有趣,让学生愿意学生物、爱学生物,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对生物学保持持久的兴趣,且以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投入。
参考文献:
[1]吴楠.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12.
[2]刘炳燕.初中生物学习动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