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文体资源 激活文本表达

2015-08-07 14:23张晓素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月光曲语言文字文体

张晓素

[摘 要]

语文教学从原来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悟体验课文情感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转向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生语文实践为主要目标,后者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当下教学的首要任务。实现这种转变要从文本和文体切入:从文本出发,发掘文体的教学资源;从文体出发,彰显文本的表达特色。

[关键词]

文体;文本;发掘;激活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一直坚持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悟体验课文情感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近几年转向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生语文实践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但转型的情况并不很理想。在积极倡导语文教学转型的关键期,引导语文教学从文本和文体出发,发掘文体资源,激活文本表达,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一、从文本出发,发掘文体的教学资源

(一)传说文体的认识

传说属于叙事文学的范畴,具有其特有的结构形式、内容要求、表达风格和情感因素。为此,教师对传说文体要有全面、准确和深刻的认识,在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中掌握主动权。传说最先是一种人们口头创作的叙事文学,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依据,经过群众的口耳相传和艺术加工,逐渐演绎出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紧密关联的生动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人们的理想追求、情感依托和审美需求。《月光曲》(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一文的故事内容、情节安排、细节描写、人物塑造事实上是虚构的,但这恰恰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传说是一种历史和现实、真实与虚构、愿望与表达胶着在一起的叙事文体,故事性极强,备受人们喜爱。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现实为基础,以传说的故事表达为重点,发挥其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中的最大作用。

(二)传说资源的发掘

《月光曲》一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细节描写颇具传奇色彩。传说产生的背景、情节安排、人物的塑造、情感表达等都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最佳资源,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充分挖掘“传说”的文本内容与表达资源,促发学生语言学习与表达的激情。如音乐名家与穷人兄妹之间传奇相遇,音乐天赋在穷兄妹俩身上奇迹的发生,高雅音乐在底层人群中巧遇知音,举世名曲与创作环境的落差,欣赏名曲引发的联想……这些传说体传奇资源很吸引学生的眼球,很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认知热情和实践动力。传说文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它在学生中可信度大,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度,只要解读到位和利用巧妙,可以做到既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语文学习还要遵循文本的思路,要充分利用语境的资源。任何偏离文本思路、脱离文本语境的教学,必定是零打碎敲的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文章思路、文本语境主要受文体类型特征的制约。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强化文体细化分类,领略不同文本显现表达特点和细节描写,引领学生潜入文本语境中去学习,在体验、感悟和运用中把握准确、有效表达的密钥,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二、从文体出发,彰显文本的表达特色

传说的传奇色彩增添了文本的趣味性,符合儿童憧憬未来、抒发情感和满足审美心理的需求。传说的奇人奇事美文还是一种文化遗产。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从传说文体与表达特色出发,整合传说体文本的有效资源,展开板块教学,在语文实践中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素养。

(一)整合要素,板块教学

《月光曲》一文的传说体的资源要素是在文本阅读中抽取提炼出来的,这些资源是散落在课文的内容和表述之中的,教学时如果以资源内容逐条展开,那必然是凌乱的,难以有效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整合传说问题资源,组织板块式教学。《月光曲》一文可以安排4个板块教学:好奇驱动——对照感动——弹琴知遇——名曲诞生。

“好奇驱动”板块:紧扣“小镇”“夜晚”“幽静”“小路”“断断续续钢琴声”“弹的正是他的曲子”等词句,让学生体悟“好奇驱动”巧遇的偶然性。

“对照感动”板块:通过茅屋陈设的简陋与盲姑娘对贝多芬的痴迷,对音乐会的向往与姑娘体谅、懂事,家庭的贫寒与音乐天赋的流露,家中的贫穷与兄妹俩相依为命的情感等多项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并触摸到贝多芬的感动之心。

“弹琴知遇”板块:贝多芬的激情弹奏和在茅屋的知音相逢是人间艺术美谈,为贝多芬先生的豪情创作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名曲诞生”板块:月光照耀下的茅屋里,贝多芬豪情创作的琴声,兄妹俩眼前出现的“明月升起的奇丽的画面”,“由宁静到波涛汹涌的海面”,把兄妹俩带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兄妹俩陶醉的情景带给学生音乐的享受,并由此产生共鸣。

这种紧扣传说文体的板块教学设计,从词语、句子、结构、标点等语文元素中去发掘传说体学习资源,能让学生领略传说体表达的精妙,并借助文本语境在理解词语、感受情感、情感朗读、体悟表达中破解文本语言文字表达的秘密。

(二)激活思路,仿效创作

自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课程核心概念提出之后,学生随堂练笔就应运而生了,甚至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这是教师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课程意识加强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教学转型中必然出现的环节。然而,纵观整个随文练笔,多数囿于情感抒发,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好词、好句、好段的仿写,用一组词造句以及角色替换表达或填补空白、续写等范畴,很少从文体结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出发进行整体性模仿或创作练习。这种小家子气的小打小闹的练笔,是难以达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实践课程目标的。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大胆地跳出教材编写体系的禁锢,大胆组织学生进行经典文本中“种子”词句、篇段、篇章的模仿、改变、创新、随心地表达练习。如在熟知《月光曲》的表达方式后,可以布置学生以教材为创作参照物,进行《日光曲》《星光曲》《田园》《命运》《英雄》等传说的“创作”;也可以由学生或教师介绍某些艺术家、名人、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以及遗留作品,“创作”他们的传说;还可以鼓励能力强的学生“杜撰”理想中的有趣传说。尽管这些传说“作品”可能显得稚嫩、离谱、荒诞和不切实际,只要通过教师过程性指导、方向性交流评价,一定会逐步走向成熟。当然,这类表达的练习要符合年段目标,更多时候是化整为零地穿插阅读教学之中,分步推进,螺旋上升。

就当前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要实现语文课程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悟体验课文感情为目标向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生语文实践为目标的真正转型,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每位教师需明白当下,从年段目标出发,让教学化整为零,分步推进,螺旋上升,每天都进步一点,促转型的成功也不会太遥远。

[参 考 文 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4]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5]傅登顺.语文教学,守住“语文味”[J].教育研究与评价,2014(9).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月光曲语言文字文体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读”好《月光曲》,教出语文味
另类文体巧谋篇
《月光曲》中情与景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月光曲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月光曲》中的景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