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轮流日记”教学尝试

2015-08-07 16:53颜丽媚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7期
关键词:精心设计

颜丽媚

[摘 要]当前习作中存在着“假、大、空、抄”这一普遍性问题。“轮流日记”则因主题灵活,形式多样,通过合理分组形成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解决了习作难的问题。精心设计的轮流日记,加上教师的有效讲评,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轮流日记 精心设计 有效讲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1-019

日记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有效积累素材资源。但因其耗时多,教师没有时间及时批改,导致学生思想懈怠,无法坚持。我幸运地找到了一个较为有效的形式——“轮流日记”,点燃了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念想,与学生们签下了一个不见不散的约定。

一、一次美丽的邂逅

暑假期间,我为学生们原地踏步、徘徊不前的习作水平苦闷不已。在阅读《小学语文教师》的《管建刚习作专辑》时,我眼前一亮,于是圈点批注,摘录重点,一气读完。管老师的日记摘要给了我灵感,我决定再次尝试。当然,之前的日记问题必须面对并设法解决。我知道,学生们会把每天写日记当做一项任务,因而产生排斥心理,而我也会因为无法挤出时间批改反馈而倦怠,教学回到起点的可能性很大。思量之间,一种适量而自主的灵活型日记出现了——“轮流日记”。有道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活。”学生们一周只写一到两次日记,并能通过观察先积累,早做计划安排,这就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二、一份精心的设计

“轮流日记”要将其付诸实施需有一条可行的途径,需要落到实处,清晰的计划安排是必不可少的。于是我连夜草拟计划,作出如下安排。

1.合理分组,良性循环

全班五十六个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齐,分组不合理会使两极分化更为明显。为了更好地培优辅差、促中游,让优、良、暂差生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我根据学生们的习作水平、性格特点、人际关系,进行初步分组安排。征求学生的意见后,稍作调整,最终形成以优生为组长,良、中、暂差生顺序排列的十一人日记小组。

2.主题灵活,形式多样

虽说是日记,但我们只选取日记的基本形式:日期、星期、心情、题目。日记内容不一定是当天发生的事,取材广泛,不为写日记而编造,可以是书信对话式,也可以是仿写、续写等。这样宽松的要求让学生们更乐于表达,更能抒真情、写真意。

实践中,这种分组排序取得了良好成效。每周一组长写日记,他们会努力把上一周积累下来的精彩见闻真实记录下来,形成各组长之间的无形竞争,同时对小组其他成员起到了示范作用。其他成员写日记前都会先阅读组长们的日记,然后进行批注,画出好词句,有时还会进行点评,这样在学生自己写日记时就会更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平级竞争,纵向学习,整体促进的良性循环的习作氛围,写日记不再是学生的负担,更像一个有趣的游戏。

三、一段有效的讲评

作业要及时批改,尤其是习作、日记作业。学生写完后总渴望被阅读和认可,及时批改、反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在日记评改上遵循以下原则。

1.表扬当先,奖励为主

学生不论处于哪个层次,写作时总有一个假想的对象,渴望被倾听。所以我每天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日记批改,争取第一、二节下课前批改好,并在班级“美文驿站”中展示出优秀作品,让大家先睹为快。我以红旗定等级,每篇日记至少可得一面红旗,上不封顶。每天下午上课前为日记交流时间。评价形式也较灵活:有小组横比,也有个人纵比;每日展示、点评,累积月评、季评,换作业抵用券等。这就将教师的鼓励化为无形的动力,促使学生认真观察、多加积累、倾心叙写。

2.方法引导,授之以渔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注重积累固然重要,但方法指导也必不可少,而有效点评作用之大也是人所共识的。于是,我常常选择有代表性的日记进行点评,引导学生选材,巧述感悟,首尾呼应,化整为零,将习作的要点指导融入每天日记的点评之中。这种方式学生们更乐于接受,并且能马上运用于习作中,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轮流日记”对学生习作的方法指导和引领作用还可以通过阶段性地根除常见病来实现。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管老师的归纳根除“习作病”的方法,从易到难,从轻到重,从共性到个别,先后根除了以下“病”:“的”“地”“得”不分“病”;“我们”“我”多头“病”;“这时候”“那时候”口语化“病”。

3.路遇瓶颈,及时出招

学生们写了一段时间日记后,出现了原地踏步的现象,形式和内容都没有了新意。在他们出现习作“瓶颈”时,我以“全国创新杯”获奖习作《给水痘先生的一封信》为他们开启了日记的新形式。之后,学生的日记出现了《给禽流感病毒的一封信》《网络游戏的自白书》等,他们在模仿中有了创新与提升。

四、一些意外惊喜

写“轮流日记”最初只是想变换习作的形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换种方式完成作业。没想到,竟然在学生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收获了一片绿茵;打开了一扇天窗,看到了满天繁星。

1.流露真情,让心与心相连

一本本小小的日记本,一次次有序的轮流,小组“轮流日记”活动成了爱心教育的新渠道。日记内容包罗生活各个方面,形式不拘一格。有的以书信形式写,表达谢意,送上祝福,说出歉意,提出希望。比如,小骏写给小林的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由于先天原因,小林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他也“破罐子破摔”,不愿写作业,更别说写“轮流日记”了,因此也让他们小组失去了夺冠的机会。但小骏一封鼓励加指导并提出真诚希望的信,改变了他。我在班上读了那篇日记之后,小林变了,上课认真听讲而且不时还举手发言,作业也认真对待了。类似这样的日记还不少,小晶给琪琪的信,化解了她们之间的误会,加深了朋友之间的友谊;调皮的小凯在《给老师的信》中写出了他对老师辛勤工作的理解,也表达了自己要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以良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的美好愿望。

2.深入思辨,使对错、是非了然于心

有一段时间,在学生当中刮起了一阵玩具风。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天使。但在玩与学之间产生矛盾时,若教师一味否定,强硬制止,必然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时,“轮流日记”成了心灵沟通的舞台。我以“玩具该不该进校园”为主题,展开日记辩论。第一天,学生们全部选择了“该”,还振振有词地罗列出各种有利的理由。我照常交流,但要求第二天写的学生理由不能与第一天的雷同。两天下来,学生们能想到的、可写的理由都写了,原来的那股疯狂劲也过了。他们开始静下来思考:到底该不该带玩具进校园呢?于是,不同的声音出现了,玩具进校园的弊端学生们也清晰地认识到了。那么,该如何对待呢?他们更进一步思考了这个问题。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玩什么?部分学生深入了解了玩具“魔方”的来历与作用及游戏的利弊,于是《魔方的历史与价值》《假如我是玩具设计师》等日记陆续出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学生们达成共识,不带玩具进校园,特殊的活动时间里可以举行玩具大赛,如“六一”节我们举行了“魔方”比拼,学生们将“魔方”玩出了花样,玩出了自信与友谊。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的观察力提高了,以前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现象,现在他们能驻足观赏、俯首观察、用心触摸了,激发了他们习作的兴趣,增强了他们习作的真实性,学生习作也呈现出鲜活、真实、快乐的童真意趣。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每个孩子都有一双独特的慧眼,一颗敏感的心灵。用心写日记,交流出精彩。“轮流日记”是我和学生们不见不散的约定,是我教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精心设计
浅谈语文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精心 激趣 提问 评价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现路径研究
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研究
如何上好音乐课
探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