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玲
摘要: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文以真实小学科学课程案例讲解学生在课堂内外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明确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对中小学科学授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科学探究;科学课堂;亲身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016-01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灌输给学生。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课堂内的探究活动
科学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既能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又能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指导,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容易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学会设计探究方案。
1、体验式活动。如学习《我们的身体》这个单元,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会准备大量图片,演示给学生看。但是这往往只能吸引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一旦某些学生在课外已经了解这些内容,他们会认为这些图片无趣,这些学生也会因此溜号,这时教师的教师的讲授就无意义了。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临其境的感受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所以课堂上安排数一数、摸一摸自己身体的骨骼;让每个学生右曲臂的动作,另一手放在右手上臂,感受曲臂时自身肌肉的变化;课堂上让学生起立,椅子收到桌子下,然后原地做蹲起动作5次,后感受自己的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这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一个小面包,课堂上吃的时候要有步骤,第一口感受门牙的作用,可感受两次,之后咀嚼时感受臼齿的作用和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个体验过程建议让孩子们对着镜子。这些活动让学生较好的感受、体验我们的身体。
2、操作类活动。学科学的最好方法是“做中学”、“玩中学”。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指出“学习科学是小学生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例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制作“土电话”、风向标、实验100毫升水中能借多少克食盐、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制作“鼓膜模型”、现场制冰、做一个指南针等等。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亲自实验验证道理的习惯,必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出较大的作用。
二、课堂外的探究活动
科学课堂的时间很有限,想要让学生充分的体验探究过程,明确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把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
1、调查类活动。如学习《天气》一单元后,让学生调查一个月的天气情况,通过制订计划、搜集数据、整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将对天气的变化问题的探究推向深入。
2、种养类活动。如通过种养常见的、易于管理的动植物活动,交流栽培植物和饲养小动物的经验和体会,展示观察记录,全面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我校利用学校资源,在校西北角建立了“科学实践生态园”。目的就是通过学生亲自种植常见的植物,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以下是不同学年学生的观察记录:
二年级“今天我又来到了实验田,于是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我选择的那棵茄子秧,它比前几天长高了1厘米,叶子也长大了,还开出了紫色的花,非常漂亮,但是还没有结出茄子来,看来我还得耐心等待啊!”
四年级“上次我专门观察的茄子苗,有的已经20厘米了!或许是因为我们的爱护,他的叶子碧绿碧绿的,有的都长了几个茄子,已经和正常的茄子一样大了。这种茄子再过几天就可以吃了。我希望这些小苗都能茁壮成长!”
三年级“……每个小苗的叶子上都有许多细细的小毛,小毛一摸起来软软绵绵的特别舒服。小苗的茎上有一些小刺,摸起来很扎手。我还发现茄子的茎是紫色的,其他的茎都是绿色的。”
这些记录真实的反映了学生对某个植物的探究记录过程,体现了学生经过的努力,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3、竞赛类活动。竞赛形式可采用手抄报或者问卷式。这种形式的活动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参与面也广,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的探究意识及互助协调、合作交往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我校开展了这两项活动①“科学知识竞赛”活动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内容包括书本中内容、也涉及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结果在上交问卷后公布,根据答卷情况评奖。②“手抄报”每个学生每学期作为期末评分的一项内容选择上交,亲手制作,内容不限,期末展出2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近距离的欣赏、观察作品,然后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通过名签找到制作人进行交流、询问、答疑、解惑。学生们互学长处,增长彼此的学识。这不就是很好的合作探究学习吗。
4、兴趣类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种科技兴趣小组,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践调查,撰写科学小论文,尝试完成科技小制作或小发明等。
综上,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潜能。科学课程的讲授不局限与课内,要把科学知识延伸到课外,通过合理组织、巧妙的设计,科学可以使孩子快乐学习,科学点亮人生。
(作者单位: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
参考文献:
[1]朱金静.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目标与追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1):190
[2]黄晓,孙丽伟.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4):111-120
[3]蔡铁权,陈丽华.体现科学本质的科学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12(10):84-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