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英
[摘 要] 教师应剖析“犯错”资源生发归因,探寻“犯错”资源再生价值,构建优化整合策略,把“犯错”资源创生成教学资源链,链接“犯错”资源与“属性”资源,链接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链接教师引领导向与学生自主生发,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领悟方法、发展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犯错”资源;优化整合;策略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教学预设和效果预期往往在教学动态发展中产生落差,教学的偶发事件和容错细节是完全无法预设的.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纷繁复杂的数学知识,学生往往以感觉代替分析,把部分看成整体,将现象误作本质,导致他们的思维取向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资源生成、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巧妙地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找出正确的方法.
重建错误观,构建因势利导策略
改变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事情,因为人们口头上的理论与行动中的理论常常不一致,口头上的理论往往是合理的倡导的理论,而行动中的理论则支配着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念,反映在个体解释的、处于无意识水平的表象之中. 教师们常常固守着不合理的行动中的理论. 尽管教师和学生都会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是完全正常的,就像一个健康的人也会感冒一样,但在这种错误观指导下的教育,是消灭错误、鄙视错误的教育,这种教育让学生在错误面前得到的是紧张、羞愧,而不是理性的分析与反思.
例如小学二年级上册有这样两道题:
(1)有2排椅子,每排4把,一共有多少把?
(2)有2排椅子,一排4把,另一排5把,一共有多少把?
让学生独立练习后,发现学生第二题很容易出错. 有的学生列出5×4=20,有的学生列出4×2=8或5×2=10,甚至还有的列出2+4+5=11. 很显然,学生受乘法应用题思维定式的影响,没有读懂题意就胡乱列式.
面对这4种错误的方法,笔者并未加以指责,而是指导学生认真地读题,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达成共识:以后做题一定要多读题目,理解题意后再列式. 这样似乎已经将问题解决好了,但笔者并未就此结束,而是继续引导: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改编一下题目,使得那些列式正确?于是学生充分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编出适宜的题目.
生1:有5排椅子,每排4把,一共有多少把?列式为5×4=20.
生2:有2排椅子,每排4把,一共有多少把?列式为4×2=8.
生3:有2排椅子,每排5把,一共有多少把?列式为5×2=10.
生4:有3排椅子,第一排有2把,第二排有4把,第三排有5把,一共有多少把椅子?列式为2+4+5=11.
……
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中,大家共同明确了:遇到较熟悉的题目不可想当然地简单套用经验,而要看看条件、问题有没有改变. 条件、问题发生变化时,解题思路、方法也应随之改变.
学生在练习中的一次“犯错”,引起师生更深层次的探究. 只有教师自己并且使学生一起真正视错误为学习中完全正常、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看到错误的价值,树立正确的错误观,才能真正把合理的“倡导的理论”转化成合理的“行动中的理论”,才能使学生愿意敞开心扉,使错误浮出水面. 只要我们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分析并找出原因,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错误成为探究资源,成为思维训练的载体,这样,课堂教学定会显得生机勃勃.
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构建数学属性验证策略
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应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因此,加强知识形成过程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而深刻领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数学素养.
如教学“千克与克”后,尽管教师已经用了足够的教具和学具,但还是有学生对这两个重量单位的含义理解不透. 瞧,一位学生这样回答:一个西瓜重4000千克,一只大白鹅重5克. 我请其他学生纠正,并把理由讲给他听. 听,这些学生讲得多好!
生1:我的体重是32千克,一个西瓜肯定不会比我的体重还要重,所以一个西瓜的重量是4千克.
生2:一个1角硬币约重1克,一只大白鹅难道只有5个1角硬币那么重吗?一只大白鹅重5千克还差不多.
师:那么,XX同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
生3:因为他不知道1克有一个1角硬币那么重,而1千克有两包盐那么重.
……
学生相互补充着. 学生之间通过倾听、交流,合作互助,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产生智慧!原先出错的那位学生自我思考后,发现自己的想法竟然错误得如此可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面对学生因为阅历不足而产生的错误,我们要化弊为利,既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巧妙地调整教学起点,把抽象的概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类比找到问题的症结,学生的错误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延迟评价,构建学生自主评价策略
延迟评价就是在学生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做出结论,而是让它暂时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 延迟,可以是数分钟,也可以是数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教师不要轻易剥夺学生犯错误的权利,应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 急于否定学生一个又一个错误,让学生获得的是岛屿式的知识,而不是知识的结合;是不完整的知识碎片,而不是一系列观点与观点的连接;是形式操作的,毫无意义的,无法控制的技巧,而不是各种可以表述的体验;使人获得标准化感觉,而不是对各种不同意义的思考. 延迟评价最适合意外错误,在延时中,应引导学生自主醒悟、自主反思、自主发现、自主评价.
例如一年级上册有这样一道题:小朋友排队做游戏,小红的前面有4人,后面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有学生列式为4+6=10. 我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问:“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有的学生说同意,有的学生说不同意. 面对学生的争论,笔者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提议:“我们来排排队好吗?”于是笔者请一个小朋友做“小红”,她的前面排4人,后面排6人,让大家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数后发现一共有11人. 笔者不解地问:“为什么不是10人?怎么多出来1人?这多出来的1人是谁呢?”那些出错的小朋友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把小红给漏掉啦. 再让学生重新列式,学生都能正确解答.
延迟评价,给学生提供了继续思考的时间,创造了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的机会,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自我修复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考虑问题要全面.
总之,教师应该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地减少数学学习错误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方面需要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重视那些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做到未雨绸缪;另一方面,即使学生出现了学习上的错误,也要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针对错误类型及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学生自己也要引起重视,弄清楚错因,防止一错再错;并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回顾反思的好习惯,在回顾与反思中汲取教训,总结学习经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