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庞艳鹏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普及,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度不断攀升。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树立主体意识,明确奖惩规则,定位合理目标,加强教学交往,及时反馈评价的措施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培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主体性;培养
论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文/庞艳鹏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普及,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度不断攀升。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树立主体意识,明确奖惩规则,定位合理目标,加强教学交往,及时反馈评价的措施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培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主体性;培养
作者简介:庞艳鹏(1989.-),女,汉,山东临沂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08-0288-01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拥有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土壤和环境。小组合作学习说到底就是采用小组的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以合作等方式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主要有以下途径:
1.唤醒主体意识,实现基础奠定。任何人的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是以一定意识的形成为基础的,然而人类总是在产生某种需要之后才会唤醒追寻需要的意识。学生是一个能动体,一个有自己独立意识和能力的个体,因此,他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个人目标的制定和小组集体目标的制定,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寻求的是哪个层次的需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追寻的更多的是归属和爱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学生就要明确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与老师是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而且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的凸显;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一个参与者,与学生进行的交流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学生可以表述自己对问题的思想、看法、疑惑、感悟等,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让学生自己在寻求需要的过程中,树立主体意识,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奠定基础。
2.明确奖惩规则,建立外在的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奖惩规则的制定,只有被学生切实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执行和坚持下来。因此,在制定奖惩规则的时候,可以在班会的时间,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和确定。这个奖惩规则既要有对学生个体的要求,还要有关于整个小组的要求。关于学生个体的奖惩规则部分,不仅要包括学生日常的表现,例如学生的纪律遵守情况、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卫生情况等等,还要包括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其表现,这部分是学生个体奖惩规则的核心部分。关于整个小组的要求方面,主要就是考察小组内有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有没有实现小组的共同进步,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等标准来评价这个小组的情况。在这个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既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更是小组这个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自己的表现关系着整个小组的表现,自己的进步与否也是与整个小组的进步与否。
3.合理定位发展目标,提供动力的支持。“个体发展是受其认知水平制约这就决定个体道德判断与逻辑运算之间必然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唯此,才会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将目标定位为合作型目标结构才是最适合的。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就类似关于奖惩规则的制定,需要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起来,这样既能将目标确定下来,而且学生对此目标的接受程度还会高。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也将得到培养。合作型的目标,追求的不仅是学生个体的自己的目标,而且追求的是小组的集体目标。这样学生在努力实现自己个人目标的时候,会积极的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帮助同组的同学实现他们的目标,在这基础上小组的集体目标就会自然而然的实现,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主体性培养的过程。
4.加强教学交往,培养主体性的重要途径。师师交往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主体性进行讨论。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的讨论,确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确定哪些内容是适合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哪个时机适合进行这个合作学习的任务内容,通过此环节,小组合作学习就更加有效,更适合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在讨论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过程,教师可以获得关于学生的特点、关于学生当前主体性展现的程度和问题等,由此,就可以更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培养。师生交往是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发挥的是对于学生主体性展现的指导,并对错误的主体性行为进行指认,并给予改正的建议和方法。师师交往和师生交往在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的辅助力量,生生交往才是培养学生主体性过程中的主力。
5.及时反馈评价,树立信心。我们要对学生及小组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给予学生培养其主体性的信息和力量。在评价时,不仅要对学生个人主体性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还要对整个小组的表现进行公正公平的评价。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看到自己和小组的成功及进步,才能看到自己主体性的力量,才能调动学生培养主体性的积极性。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评价,只有学生在过程中积极参与小组的合作学习,其主体性才会找得到培养和提升。不仅如此,对于过程的评价,会让学生看到自己每一步的成长和进步,让他们对自己的主体性充满信心,对展现自己的主体性充满力量和勇气。因此要对过程中学生个人及小组集体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只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被唤醒,通过奖惩规则的外在保障、合理目标的支持、评价的鼓励,就会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行为就会出现。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参考文献:
吴林龙.论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心理特点依据.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