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娜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时代,作为艺术学科的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教师也在不断探寻高效的课堂教学手段。随着生本教育理念、本位教学概念的渗透,新时期的音乐课堂已然走向本色回归的全新方向,以期让课堂摒弃形式,注入真实,让学生更纯粹地感悟音乐灵魂。
【关键词】初中音乐 本色高效 教学策略
新时期开放化、个性化的教育思想,为音乐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课堂涌现出不少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但在更为宽广的教学空间下,音乐学科的自然本色也相应地有所忽略。音乐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教师应当聚焦这些本色闪光点,还原音乐的自然、纯美,让学生从最简单、最生态化的音乐学习中抛却浮华,感受真实,沉淀价值,稳固基础。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注意追根溯源,尽力为学生展示音乐艺术的原汁原味,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从深处导入,多角度发散。
一、注重生活探寻,提升音乐热情
音乐从生活中起源,音乐作品中也无不包含着丰富的生活信息,可以说音乐的本色特点可以从对生活的探寻中一一呈现。为此,教师要将生活作为音乐自然本色提炼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带领学生积极地发现生活,挖掘生活中的音乐点滴,让音乐从生活中闪光,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认知中丰富音乐知识,强化信息接收,有效对音乐内化吸收。在实施中,教师要充分收集贴近学生认知的生活化信息、素材,建立起学生的生活感知意识,让学生主动加入探寻,从近在身边的生活信息中品味音乐,感受音乐的本源,激发起学习热情。例如,在进行初中音乐七年级《好大一棵树》的教学中,教师便利用鲜明的音乐主题,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音乐的关联性,感受音乐简单而不失特色的呈现。教师由“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生活需要绿色”的观点着手,让学生们讨论树在生活中的印象。有人说“小时候最喜欢在大树下乘凉,捉迷藏”;有人说“看多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特别渴望多看看绿树”;还有人说“树也是很美的风景,清爽的绿让人怡然自得”……在越来越积极,越来越丰富的表达中,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质朴而紧密的音乐与生活的融合,在熟悉中完善了音乐深度理解。
二、坚持教材为本,挖掘音乐内涵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音乐教学,所围绕的基础都是音乐教材,但是,随着教学手段的多样发展,在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影响下,教师可利用、可拓展的音乐视野大大增加,由此也导致了对音乐教材的淡化。教材是音乐教学的原始依据,是科学化引导的基本内容,新时期的教材改革让音乐课本的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更加能够对教学起到有序引导的作用。为此,音乐课堂教学还要回归到教材上来,以教材为本,对音乐学习的深度内涵进行集中挖掘,让学生找准音乐学习方向,精学、深思,走出踏实、稳固的学习脚步。例如,在学习初中音乐八年级《走进西藏》时,教师围绕教材“掌握藏族歌曲的特点,熟悉藏族文化的内涵”的要求,首先用图片介绍的形式来充实学生们对截然不同的西藏的了解,让学生对西藏的历史、地理环境有一个基础的认识。教师还着重配合教材歌曲的伴奏音乐对藏族乐器“扎木聂”等做了介绍。最后,则是熟悉藏族歌曲的唱腔特点,以及载歌载舞的丰富形式。在一系列的音乐元素的系统挖掘后,学生们对藏族歌曲燃起了了解兴趣,也增加了认识深度,感受到音乐的热烈欢快特点,有了这些教材辅助,学生们在其后的练唱学习中表现得十分轻松和出色。
三、紧抓音乐特征,强化音乐理解
音乐给人的感知首先体现在音乐本身独一无二的特征上,每首音乐都有其不同的特征,以及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艺术价值。因此,要实现对音乐的本质追求,还必须要从音乐特征上找到体验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事先做好对音乐内容的深度剖析和研究,还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特征的发现感受中,让学生捕捉到深度音乐特征,从丰富的音乐认知面中强化音乐理解,拓展音乐能力。教师要注意对音乐特征凸显点的截取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要为课堂带出引人入胜的效果,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透彻。例如,在进行八年级《唱脸谱》的学习中,教师戴着一个京剧脸谱面具走进课堂,在学生们惊讶、欣喜的反应中,成功带出了音乐的特征,并且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还向学生们展示了几个典型的京剧动作“碎步”、“叠袖”等,让学生们增强对京剧的进一步了解。接着,教师通过歌词“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等直白鲜明的京剧脸谱特色来巩固丰富印象。最后,则从现代与传统结合的歌曲中单列出了京剧伴奏乐段,让学生们理解京胡、弦子等京剧乐器所带出的独特节奏感。对音乐特征的着重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了原汁原味的京剧文化。
四、围绕审美启发,完善音乐感知
音乐是艺术的制高点,因此音乐和美从来就无可分离,音乐中的审美教育贯穿着音乐教学的各个阶段。只有优化了音乐审美意识,培养了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够让学生凭借音乐的本能去深度感知音乐,升华音乐。
1.聆听感知
聆听,是对音乐艺术最直接的感知反应,在教育新理念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师对聆听的音乐本色活动关注却越来越少。聆听,是一种音乐体验形式,更是一种音乐感知渠道,聆听能够让学生们调整情绪,增强专注力,聆听的过程则是从音乐展示到音乐灵魂的渐进渗透。学生们能够从聆听中感受到音乐元素的跳跃变化,能够由变化激发起感受起伏,加强情绪带动。聆听不需要多彩多样的辅助手段,它只是最原始、最本真的音乐体验方法,但是它却能将学生带入最深刻的音乐精神交流中。对此,教师要做好内容选材,注重材料的可听性,深度层次性等。例如,在学习初中音乐九年级《黄河船夫曲》时,教师以聆听贯穿整个课堂。首先是让学生们静静聆听整首歌曲,熟悉了解歌曲内容,在学生们被激昂的曲调张力,和谐爆发的协奏形式充分吸收。整体了解后,教师又让学生进行分段聆听和延伸聆听。从歌曲开始的浑厚朗诵词,到歌曲中大量的“号子”特色,以及教师特意增加的黄河涛涛流水声、黄河瀑布气势磅礴的震撼声等聆听吸收中,学生们的感知理解明显地“更上一层楼”。从声音曲调的变幻组合中,学生们对歌曲中的拼搏内涵有了烙印式的记忆。
2.情感升华
音乐审美的深度层次将最终指向情感,情感是音乐的精华部分,凝聚着音乐审美的最大发散力。因此,通过情感体验来强化音乐审美感知,对学生来说是由浅入深的拓进,是发自内心理解启发的有效途径。情感感知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真实感受,延伸出学生对音乐的思考与品位,不仅充满了正面能量,还适时地引导着个性力量,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认识角度,不同的感受细节去理解音乐,拓展音乐。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抓住音乐的情感爆破点,引带出能够激起共鸣的情感升华面,让学生在情感启发下升腾出深刻的感悟。例如,在进行初中音乐七年级《龙的传人》学习中,对这个学生们可以说从小就耳熟能详的音乐内容,教师采用了情感启发的方法来为学生建立兴趣点,开启情感共鸣。教师从我国民间“龙的传说”入手,将学生们带入音乐主题,再结合我国五千年的民族精神延续,着重引导了近代由弱崛起,对外抗争的爱国情怀线索。在一步步牵引下,学生们“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对“龙的传人”所经历的挣扎、困苦、崛起、骄傲等情感细节投入了深度的体验,并结合现实情感升华出自己作为“龙的传人”的理想与期待。
音乐教学所面对的不仅仅是音乐内容本身,却是与之关联的,从生活所见,到精神所感的整个浩大的精神世界。在丰富的资源下,教师时刻不能忘记音乐本色的核心,要紧紧围绕本色探寻与挖掘,让学生从“纯”与“简”中启发感知,从“美”与“内涵”中发挥灵性。
【参考文献】
[1] 吴琼茜. 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之微探[J]. 新课程(上),2013(10).
[2] 梁琴. 关于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
[3] 杨小亮. 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 文理导航(中旬),2013(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