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写作教学能力的培养

2015-08-06 11:18刘志孝
魅力中国 2015年33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写作教学创新能力

刘志孝

摘要: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可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一味迎合考试要求,陷入格式化的套路写作。如何搞好创新作文教学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笔者对创新写作教学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写作教学;创新能力;生活实践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大都以陈旧的教学方法施教,如何立意,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又如何结尾等等,如法炮制的进行作文教学和学法演练,磨平了学生的棱角,创造力和想象力严重受到了压抑。加上学生的时间所限,读书少,对生活体验不够,领悟不透,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理论上的升华,写出的作文自然就少了灵气和活力。单一的作文教学偏离了学生的作文主体正轨,这样使得我国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要求与束缚了生命灵性的作文教学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那么,我们就应该打破传统作文模式,使得学生自由自在的抒写从而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走出传统写作的教条囹圄,形成学生自我风格文字表达的良好习惯。然而,我们如何才能在作文的教学上达到这样的目的呢?我曾带领黄牛蹄中学的语文老师参加了中语会十二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验”,通过四年的研究与实践,我认为作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观察辨别能力和表达创造力,让学生不受约束,勇于创新,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充满个性的作文。

一、扎实写作基本能力,培养自主表达意识

(一)基本掌握各种表达方式和语法修辞常识,逐步达到写什么样的文体就用相应表达方式的要求。

(二)基本具备能自己会修改作文的能力,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

(三)注重让学生逐渐学会整体把握写作过程,要求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自我领悟和自我调整,对学生树立独立创作意识提出具体要求。

二、在生活实践中写作,让生活成为作文源头活水。

有的学生作文写得丢三落四,空洞无物,在练笔、日记中却可以公诉得委婉、细腻,诚挚动人。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作文命题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

(一)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为写作增添素材。生活的绚丽多彩,来自于它的复杂组合与瞬息万变,抓住这些,是学会感悟的基础,而抓住的前提是认真细致的观察。”我们尽量地引导学生去领会、思考,无论对人、事、物,哪怕是枯燥平凡的,也尽可能感受出一种品格、一种情趣、一种哲理、一种时代精神。

(二)深入思考,感悟生活,让作文升格。思考就是感悟,感悟包含了体验、咀嚼、顿悟。深入思考,才能不断问为什么,从而让小事情表现大主题,小人物表现得丰满,小角度可以展现全局,小细节可以尽显本质。

(三)超出课堂,调查研究。学生获得亲身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为日后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时可以获得写作灵感,触发写作动机,提高感悟社会生活能力。比如:开展调查本地爱国主义故事传说,使学生受到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提高了对社会的认识了解。

(四)读写结合,激发灵性,利于创新。阅读所得是写作资源的另一重要来源。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因文得义的心理过程,是以文会友的交往过程,是书面文化的消化过程,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所以阅读也是一种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的方法。读理化书,不仅利于增进科学知识,而且利于培养科学思想;读史地书既扩展了人文知识,也丰富了文思想;读音乐、美术书可以提高欣赏水平;报刊、名著更可以陶冶性灵,增厚文化底蕴。而我们的中学生最大的缺陷可能就是题做得太多,书读得少。正如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專家于漪所说:“汉语言文学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浓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

三、真情表达,张扬个性,放飞心灵

好的文章是心灵之泉的自然流淌,而每一颗心灵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世界,所以个必理文章的灵魂,文章是心灵的放飞。“新概念”作文就是要让学生真情表达,张扬个性,作自己的主人。传统作文训练环境压抑、沉闷,极大地防碍了学生的写作情绪,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张扬个性,作心灵的飞翔。中学生敏感天真、活泼又富于幽默感,平时叽叽喳喳、嘻嘻哈哈话很多,可是一写作文,就象变一个人,究其原因是我们用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了他们的心灵,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对生活的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悟,使他们不能让独特的言语才情诉诸笔端,不能自由自在地外化心灵运行的轨迹。所以我们应该鼓励个体生命以自己的思维触角对外界予以深切关注与体验,使学生流泻出的文字包含心灵深处奔涌而来的生命情思,真实体现个体生命之间形形色色的独特的气息与韵味。如本学期在我大力倡导自由写作、凸出个性,学生积极性高。

四、提供平台,正面评价,培养人格

马克· 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给学生的作文一个平台,让学生有写作的成功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当初我们就是从手抄报,到校报《春蕾文学报》,再到校刊《春蕾初绽》,一步一步培养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注意作文评价的开放,在作文评价时采用了学生自评、组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并且立足于正面评价,谁都想得到别的赞美与肯定,更何况是正在接近成熟中的中学生。赞美是一种鼓励;赞美是一种肯定;赞美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豪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目的。可以说、充满激情的鼓励,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这也是我们在作文评价中必须做到的。

所以,写作应着重情感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学生写作的兴趣与自信方面,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写作文最要的内驱力,只要提起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指导学生写作就不会是学校教师深感沉重的一大压力了。

总之,将创新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会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别有洞天,充满盎然的生机。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在学生写作陷于困境时,要激发起他们兴趣的火花,点燃火花以后,还要帮助他们燃起创新的火把,并使之越烧越旺,从而真正提高写作水平。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在作文教学中都要努力为学生架起创作思维的桥梁,使学生的作文从小就有一个独特的创新见解跃然纸上。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写作教学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