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艳
摘要:当前我国正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法律意识、法律思维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当然要强化我国人民的法律意思以及法律思维,加强法律教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中职法律教育作为我国法律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门,其法律教育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发展。对此,本文分析了中职法律课程教学的现状,探讨了中职法律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以期强化中职学生法律思维。
关键词:中职教育;法律教育;法律思维;培养;对策
一、中职法律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落后
从目前来看,中职法律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的现象较为常见。由于整个课堂被教师主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师生之间缺乏一定的交流互动。而法律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较于其他科目,法律教育除了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知识以外,还需要让学生明确法律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从而帮助学生培养法律思维。毫无疑问,当前的中职法律教育是很难满足这一要求的,因此,中职法律教育模式亟待转变[1]。
(二)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我国法律体系并不完善,每年我国全国人大和立法委员会都会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职法律教育带来了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法律条例的修改,必然会造成法律教育内容的改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时时关注教学内容变化,从而为学生进行有效的法律教学。但在实际中,由于部分教师仍然坚持固有理念,因此在课程教学上并没有根据法律的变化进行调整,因而造成了中职法律教育缺乏一定的实效性。
(三)中职法律课程考核体系不健全
法律教育作为一种与社会生活具有紧密联系的学科,他对于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具有一定的要求。但在目前的中职法律课程考核体系中,大多数中职院校都是采用的书面考核形势,而书面考核形式的弊端就在于它更加侧重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对于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并不能有效衡量。甚至在这样的考核体系下,许多中职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考核中得出较好的书面成绩,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考点和重点知识内容的讲解,而对于学生的法律意识及法律思维则选择忽略。
二、强化中职学生法律思维的具体对策
(一)转变中职法律课程教学模式
从目前来看,中职法律课程教学模式在许多方面都还存在不足,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对中职法律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说,中职法律课程教学应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线下学习也应该引起重视。因此,笔者认为,中职院校在开展法律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构建一种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互结合的模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生活实践,从而实现中职法律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进而促进学生法律思维的发展[2]。
(二)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在中职法律课程教学中,由于法律课程教学内容时常发生变化,因此教师不可一味地坚守固有理念对学生展开教学,而是应该紧随教学内容的变化,对教学理念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确保中职法律教学的有效性。另外,由于法律教学对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培养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过于注重学生的法律知识培养,而是应该将法律教学和社会生活实践进行结合,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能够通过法律知识思考问题,进而实现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目的。
(三)完善中职法律考核体系
当前我国中职法律考核体系主要是以书面考核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带来了影响,教师为了让学生通过考核,就不得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学生的书面成绩,而这一现象造成的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针对书面考核进行教学,学生的书面成绩是提高了,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职法律考核体系应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并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作为重点考核项目。相信,在这样的考核体系下,教师的教学重点自然不会局限于学生的书面考核,而这样一来,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培养自然成为了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
结束语:
綜上所述,当前我国中职学生狗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原因上来看,这与我国中职法律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具有紧密的关联。对此,本文着重从中职法律教学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中职法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及法律思维为目的,探讨了中职法律课程教学改革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