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方方 谢德芳 张月
摘要:建立了吡唑醚菌酯在香蕉全蕉及蕉肉中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试样经乙腈提取,Strata/NH2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UPLC-MS/MS测定。方法最小检出量为4×10-13 g,方法定量限为0.2 μg/kg;在0.01~0.10 mg/kg范围内,吡唑醚菌酯在香蕉全蕉中平均回收率为83%~92%,相对标准偏差为2.0%~2.8%;在蕉肉中平均回收率为85%~98%,相对标准偏差为1.5%~2.2%。该法灵敏、准确,快速,可用于香蕉果肉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测定。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香蕉;吡唑醚菌酯
中图分类号:TQ4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0-2477-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0.046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1],能有效防治作物的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2],尤其对香蕉黑星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3]。香蕉黑星病是由香蕉大茎点霉菌[Macrophoma musae (Cooke) Berl. et Vogl.]引起,对香蕉产量和品质损害严重[4]。尽管吡唑醚菌酯在香蕉病害防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药物残留引发的潜在食品安全风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吡唑醚菌酯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5,6]、气相色谱法[7]、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8,9],但样品多针对白菜、大蒜、花生、草莓、葡萄、西瓜等作物上[10-15],而香蕉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分析方法国内报道甚少。鉴于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越来越多的用于农药残留的测定[16],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香蕉中吡唑醚菌酯的方法,以期为开展相关风险评估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吡唑醚菌酯标准品(德国 Dr.Eh-renstorfer GmbH公司,纯度99.0%);甲醇、乙腈、正己烷、丙酮均为色谱纯;氯化钠(140 ℃烘烤4 h)。Strata/NH2固相萃取柱(55 μm)500 mg/6 mL;1 mg/mL 标准储备液(甲醇,0~4 ℃保存)。
1.2 仪器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美国AB SCIEX公司);万分之一天平(SHIMAZU),T18型高速均质机(德国IKA集团);微型旋涡混合仪(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有限公司);R-210型旋轉蒸发仪(瑞士Buchi公司)。
1.3 方法
1.3.1 提取 称取20.0 g粉碎的样品于烧杯中,加入40 mL乙腈,2 000 r/min匀浆2 min后过滤到预装有5~7 g NaCl的具塞量筒(100 mL)中,剧烈震荡2 min,室温静置30 min。吸取上清液10.0 mL于100 mL圆底烧瓶中,旋转蒸发至干,加入5.0 mL正己烷-丙酮(6∶4,V/V,下同)溶解混匀,待净化。
1.3.2 净化 吸取5.0 mL正己烷-丙酮溶液预淋洗Strata/NH2固相萃取小柱,当溶剂液面到达柱吸附层表面时,立即倒入待净化液,用100 mL圆底烧瓶收集;用5.0 mL正己烷-丙酮溶液冲洗圆底烧瓶残留物后淋洗萃取小柱,重复3次。收集液减压蒸发至干,用2.5 mL甲醇定容后过0.22 μm滤膜,待测。
1.3.3 UPLC-MS/MS分析 液相色谱柱:BEH C18柱 (2.1 mm×50 mm, 1.7 μm),柱温35 ℃,流动相,乙腈: 0.1%甲酸-水溶液= 70∶30(V/V);流速0.25 mL/min,进样量4 μL;电喷雾正离子模式扫描(ESI+),多反应监测(MRM),喷雾电压5 500 V;喷雾针温度650 ℃;雾化气55 psi;辅助加热气55 psi;气帘气20 psi;碰撞气6 psi,检测参数见表1。
1.3.4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用甲醇逐级稀释标准贮备液,配成0.005、0.010、0.025、0.050、0.100 μg/mL标准溶液,采用外标法定量,对浓度和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计算相关系数。
1.3.5 准确度与精密度测定 量取一定体积的吡唑醚菌酯标准溶液加入香蕉全蕉及蕉肉空白中,得质量浓度分别为0.01、0.02、0.10 mg/kg的3个添加水平,每个水平设5次试验,同时做空白对照,计算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色谱条件的选择
吡唑醚菌酯极性较强,可采用反相液相色谱分离;在流动相中加入0.1%体积分数的甲酸来控制流动相pH值,有利于提高ESI+的离子化效率。故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经优化后,吡唑醚菌酯的保留时间适中,峰形及分离度良好,且可获得较强的分子离子峰强度。吡唑醚菌酯标准溶液的定量离子MRM流图见图1,其保留时间为2.08 min。
2.2 方法线性范围
在质量浓度0.005~0.100 μg/mL范围内,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质量浓度x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得y=(2E+08)x+371 552,R2为0.999 6。
2.3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
香蕉全蕉及蕉肉样品中添加吡唑醚菌酯的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3个添加水平在香蕉全蕉中平均回收率为83%~92%,相对标准偏差为2.0%~2.8%,在蕉肉中平均回收率为85%~98%,相对标准偏差为1.5%~2.2%。回收率以及相对标准偏差均在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允许范围内[17],方法的重复性好,可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
2.4 方法灵敏度
以一定量吡唑醚菌酯标准溶液进样,提取定量离子流色谱图,以3倍信噪比所需待测物的浓度计算(进样量4 μL),吡唑醚菌酯最小检出量为4×10-13 g。在香蕉空白样品中添加一定量的吡唑醚菌酯标准溶液,按信噪比(S/N=10)计算,方法定量限为0.2 μg/kg。
3 小结
本研究建立了UPLC-MS/MS测定香蕉全蕉及蕉肉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方法。该法准确、灵敏、快速,其检出限和定量限均低于GB 2763-2014中规定吡唑醚菌酯在香蕉中的最大限量值(0.02 mg/kg),适用于香蕉中吡唑醚菌酯残留分析的要求,同时也为其他农产品中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 迪,聂向云,张希跃,等.土壤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分析方法和消解动态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2,33(7):25-28.
[2] 高志文.18.7%XM·BZ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检测及消解动态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1.
[3] 彭埃天,李 鑫,劉景梅,等.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香蕉黑星病毒力测定及防治试验[J].植物保护,2008,34(2):134-137.
[4] 洪胜福.香蕉黑星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2010,35(2):14-15.
[5] 闫晓阳,徐金丽,徐光军,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吡唑醚菌酯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J].农药学学报,2013,15(5):528-533.
[6] 李瑞娟,于建垒,宋国春,等.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中吡唑醚菌酯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J].环境化学,2010,29(4):619-622.
[7] 王 岩,姚威风,梁 爽,等.甘蓝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残留分析[J].农药,2011,50(1):46-57.
[8] 张育乐,黄超群,朱晓雨,等.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中药材中7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残留量[J].色谱,2013,31(3):264-269.
[9] 洪文英,吴燕君,章 虎,等.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残留降解行为及安全使用技术[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3):469-475.
[10] 张少军,郑振山,陈勇达,等.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在大白菜上的残留动态[J].中国蔬菜,2011(18):77-80.
[11] 李亮亮,王明林,于建垒,等.60%唑醚·代森联WG在大蒜及土壤中的残留[J].农药,2013,52(2):116-118.
[12] 吴 迪,莘 婧,潘洪吉,等.凝胶渗透色谱-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生中的吡唑醚菌酯残留[J].农药学学报,2012, 14(6):681-684.
[13] 张志恒,李红叶,吴 珉,等.百菌清、腈菌唑和吡唑醚菌酯在草莓中的残留及其风险评估[J].农药学学报,2009,11(4):449-455.
[14] 张志勇,王冬兰,刘贤进,等.西瓜与土壤中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86-19387.
[15] 李瑞娟,于建垒,宋国春.葡萄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残留分析方法[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31(6):33-36.
[16] 张青杰,郭宏斌,郑亚秋,等.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鸡蛋、牛奶中氯羟吡啶残留[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31(4):108-111.
[17] NY/T 788-2004,农药残留试验准则[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