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文丽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崔文丽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祖国人才培养的重点。主观幸福感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和提升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大学生;影响因素;提升
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认知性和情感性的整体评价。在这种意义上,决定人是否幸福的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而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和认知上所作出的主观解释。
(一)主观因素
1、人格因素。人格因素中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影响的是外倾性和神经质两个因素。外倾型的人性格开朗乐观,生活中积极情感体验教多,所以幸福体验感较多。而神经质的人对消极事物和消极情绪比较敏感,消极情感体验较多,幸福体验感较少。由此可见,主观幸福感与外倾承正相关关系,与神经质承负相关关系。
2、自尊因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自尊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自尊较高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持有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其自我满意度较高,自信心较强,所以他们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比较多,幸福感体验就比较高。低自尊的个体则与之相反,所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自尊心,是教育的重点。
3、自我价值感因素。自我价值分为内部自我价值和外部自我价值,内部价值表现为金钱、地位、外貌、健康等等,内部价值则表现为比如自我目标实现、自我成长等等而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内部价值通常表现为实现自我理想或目标、提高学习能力和成绩、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等,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
(二)客观因素
1、学习状况因素。对大学生而言,学习是在校期间最为主要的任务,学习成绩是否优秀,学术研究是否取得进展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学习成绩越好则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加正品的评价。所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学习成绩和增加学生表现机会,实现教育的目标,同样十分重要。
2、班级、宿舍环境因素。在大学里,班级和宿舍环境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大学生步入到大学阶段就开始步入了集体主义文化中,而个人与集体越协调,他们的幸福体验干越高,比如宿舍、班级关系和谐融洽,长期在这样的集体中生活,会体会到较多的积极情感体验,那么他们的幸福感自然变高。反之则会使个体丧失幸福感。
3、毕业就业压力因素。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往往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压力给个体带来消极情感体验,影响到了主观幸福感。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相关课程教育。
(一)做好大学生理想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真正的幸福是来源于对理想目标的无限追求之中的,很多大学生步入大学以后没有很好的完成角色转换,放掉压力和学习负担,开始无所事事,时间久了就会变得空虚、迷茫,这就是缺乏了理想信念的原因,作为高校,我们应当把大学生的理想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理想信念。
(二)培养大学生自尊自信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自信感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培养提升大学生的自尊自信感,首先要辅导大学生提高自我价值感。帮助大学生定期给自己设定目标,通过实践完成这些目标来培养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其次,引导大学形成正确的心理暗示,采取积极的归因方式。开展相关辅导教育,使学生提高自尊自信感,形成努力就会成功的积极心态,从而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三)高校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生活辅导工作。心理咨询和生活辅导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及时帮助学生、开导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日常教育工作要注重心理认知和情感控制能力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使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个人的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我国大学生来说,更多的时间是在书本的学习之中的,缺少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应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另外,帮助学生开拓他们的视野,为大学生提供多种与社会交往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大学生生活环境,以环境育人。从而增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五)加强班集体建设。班级是高校管理教育的工作的基础。良好的集体氛围会帮助大学生提高主观幸福感,高校应当加强班风建设,良好的班风可以帮助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引导,促进团结,从而让大学生体验到温暖和谐向上的集体氛围,提升学生的幸福体验感。
(六)培养学生就业技能。大学期间学生的学习大多是在课本理论学习中,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锻炼机会,能力素质普遍达不到社会要求。一方面,教学期间要四年内贯穿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和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让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另一方面要定期开展模拟企业面试实践,让学生在平常的锻炼中感受到面试一般程序,从而有针对性的找到自身不足,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虽然大学生心智和生理在大学阶段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但能力素质还没达到社会要求,他们的幸福体验并不高,因此,更多的关注大学生,关注其主观幸福感体验,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主观幸福感是十分必要的,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做出更多的努力。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韩弥明.加强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 1) : 98
[2]苗元江.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7 ( 04)
[3]张新福,游敏惠.青年大学生幸福观特点探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 ( 1) : : 5-59
作者简介:崔文丽,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硕士研究生在读,河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8-01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