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与乐学

2015-08-06 01:39李欣
亚太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乐教阮籍乐学

文/李欣



乐教与乐学

文/李欣

钱梦龙曾这样评价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它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战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们,对这种说法应该都心有戚戚焉吧。据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很不幸,这都是语文的重头戏。如果学生对语文畏之惧之躲之避之,那我们的语文前途何在?我们的中华文化何以传承?

回望几千年前,《论语》开篇就有:“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由此看来,学习也可以是充满乐趣的,或者说,学习本应该是一件赏心乐事。那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学而不厌”呢?我认为,根本还在于教师的“诲人不倦”,即乐学源于乐教。

那怎样才能乐教呢?我觉得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猜一猜

在教学《鸿门宴》时,引用蒲松龄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让学生猜一猜:“对联的上联写的谁?”学生大多能马上回答出“项羽”。然后再提问:“你对项羽了解多少?”学生们来了兴趣,纷纷发言,互相补充,大家就都了解了项羽,而且,讲项羽必然涉及到刘邦,也鼓励学生介绍一下刘邦,这样,学生对刘项有了了解有了兴趣,都想知道为什么英雄项羽最后败给了小混混刘邦。这时再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学生热情高涨,认真读文,积极讨论,文言文也不再面目狰狞。

2.讲一讲

在教学阮籍的《咏怀》时,先讲一讲阮籍的故事: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就想和阮籍结为亲家,阮籍为了躲避这门亲事开始每天拼命地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醉,不醒人事,一连60天,天天如此,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就没法向他开口,最后,只好如实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如果有时间可以再讲一讲“青白眼”“穷途之哭”“醉酒避婚”等等。

学生正是追求个性的年纪,忽然发现,古代原来也有如此蔑视规矩、特立独行的奇人,不由得又佩服又好奇。了解了阮籍的经历,然后挖掘出导致阮籍怪异行为的社会根源,学生就能更真切地体会阮籍的情感,这样也就理解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主旨。一首表面似乎没什么趣味,学生也不大感兴趣的诗,最后感动了所有学生。

3.问一问

在教学鲁迅的《祝福》时,我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谁是凶手?”然后让学生们扮演一回柯南,去课本中追查杀害祥林嫂的犯罪嫌疑人。

这一代学生大都非常喜欢看漫画,当他们把自己代入神探柯南的角色,都感觉信心大增,也忘了对作者周树人的害怕,马上认真细致地去钻研课文,十分专业地分析案情,查找证据。经过案情阐述,文中人物都被列为了犯罪嫌疑人,连祥林嫂自己也不例外。在解释凶手们的犯罪动机、犯罪过程时,学生互相质疑、互相补充,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理越辩越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越来越透彻。

4.唱一唱

在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播放邓丽君的歌曲《虞美人》;教学李清照的《一剪梅》时,借助流行歌曲《一剪梅》。如果学生会唱,更可以请同学唱,效果更好。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随着演唱走进了诗词的意境。词本来就是可以和乐而歌的,歌曲可以更直观地显现词的音乐性。而学生不喜欢背课文,却都喜欢唱歌。干脆,我们可以让他们学唱歌曲《虞美人》和《一剪梅》,诗词背过了很容易忘掉,但歌曲相比之下,记忆就牢固多了。我们学校有固定的课前歌时间,正好可以利用,还省去检查背诵的时间。

有的诗词没有现成的歌曲,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谱曲或套用其他歌曲的调子,把诗词唱出来。还可以反过来,学习古人填词的做法,改编喜欢的歌曲,借用现成的曲调,自己填歌词。将写作变成学生喜欢做的事情,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长此以往,学生也便不再视写作文为洪水猛兽了。

5.演一演

现在的学生爱追星,爱表现自己,都希望有一个舞台,可以让自己过一把明星瘾。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讲台变成舞台,把课本编成剧本,让学生亲自当一回剧中人。

比如:《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这些现成的剧本可以让学生直接分角色朗读、表演。

再比如《荆轲刺秦王》《侍坐》这些文言文,也可以让学生改编成剧本,组织一台课本剧表演。学生在改编课本时,自然要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思想内涵,仔细研究人物的不同性格、心理,并通过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所以,他们会非常主动得查资料、讨论,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即可。我的学生们在排练《荆轲刺秦王》时特别认真,特别团结,他们分工协作,事事有条不紊。他们用床单做成服装,用报纸和胶带做了剑和匕首,甚至通过上网查资料画了一张逼真的地图。古板的文言文变成了活泼的课本剧,严肃的课堂变成了小剧场,学生怎会不踊跃参加,记忆深刻?

6.比一比

“诵读”是语文课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诗歌教学尤其需要。对诗歌的教学应该力求书声琅琅,保持语文本色。在教授现代诗单元时,我更多采用的是朗诵比赛的形式。

比如:《雨巷》《再别康桥》,这两篇课文在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学生刚刚升入高中,他们喜欢的还只是影视动漫、网络游戏。我们所处的时代又是一个缺失人文情怀,充斥快餐文化的时代,学生们对现代诗不感兴趣。历年高考题中也很少涉及现代诗,所以,虽然课本要求背诵这两首诗,学生还是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了一场朗诵比赛,激起学生读诗背诗的热情。学生们自发地去研究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以期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这样,诗歌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物理学家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想说:找到一个切入点,我们语文老师就能打造快乐课堂。存一颗乐教之心,播一粒乐学的种子,定会盛放一园语文之花。

(作者单位:河北饶阳中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8-0034-01

猜你喜欢
乐教阮籍乐学
《朱载堉<六代小舞谱>学术复原与“乐教”》(插图)
浅谈孔子的乐教思想对当今音乐教育的意义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孔子乐教思想研究述评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从阮籍、嵇康与傅玄的诗歌看正始与西晋诗风的嬗变
韶乐· 乐教与美育——《韶乐》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阮籍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