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香君
学生自制实验学具,创造激情物理课堂
文/李香君
摘要:初中物理对于中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难以理解,本文就如何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作培养初中生学习能力,提出自己一些做法。
关键词:实验教学;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实验多来自于常见的生活情景,正处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对物理实验尤为感兴趣的,由此利用好身边的环境尤其的教室里物品,充分发掘其物理背景知识,激发出学生对物理实验更多兴趣尤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但在实验室里与教材配套的实验器材在具有规范化优点的同时,出于工业性的生产显得标准化而略为单调,无形中把学生的多彩课堂与生活实际修筑起一道若隐若现的篱笆。
如能把身边许多随手可得的材料如饮料瓶、水杯、乒乓球等开发为课程资源,同样的一个实验原理的探索,摆脱教科书式的标准化操作后,在学生们的手中可以演绎出一段更具有生活气息、更具有自我个性的动手实践经历。出于培养具有自我学习与动手能力精神的学生的这样一种思考,本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探索,按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的顺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制实验学具,现介绍部分实验如下,以其抛砖引玉。
1.人造彩虹
彩虹是美丽而神秘的,炎热的夏天午后一阵急雨过后,不经意间抬头看见一道虹桥飞跨天际,若能将这短暂的邂逅带来的那份荡人心弦的光与影带进课堂将是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
现在我们只需要一道阳光即可在身边化出一片虹彩。同学们从宿舍里带来脸盆和镜子,把脸盆装上大半盆水,盆边斜靠着一块平面镜,调整好脸盆和镜子的位置让阳光刚好能斜照进水中的镜子上,此时一道虹彩忽现于天花板之上,调整平面镜角度使虹彩折射于墙上甚至在手上,红橙黄绿蓝靛紫,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这一道道美丽的光影,无比震撼地冲击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另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在户外斜射的阳光下,含着一口水背对太阳向斜上方喷出,即可看见一道淡淡的彩虹出现于水雾之中。
2.演示光路
在演示光的直射、反射、折射现象时,空气中的悬浮物较少时就难以直接看见光的传播路线,这是课堂上光学实验的不便之处,采用以下办法可以方便清楚的展示光路。
在一个透明的大可乐瓶中灌入卫生香的烟雾,旋紧瓶盖后就制成了光路演示器。用激光笔的红光照入烟雾中,能清晰地显示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把瓶子横放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的红光照向瓶底的平面镜时,会清晰地观察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瓶中装入半瓶稀释的牛奶,另一半充入烟雾,用激光笔从侧面向稀释的牛奶中照射时,会清晰地观察到光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3.简易照相机
在文具店购买一块放大镜和一张不透光的硬卡纸,先在阳光下将放大镜正对太阳在地面上找到最小最亮的一个光斑,测出光斑到放大镜的距离f即为焦距;然后用将放大镜塑料外壳去掉后取出凸透镜,用硬卡纸将其卷起来做成一个圆筒,在圆筒上固定好凸透镜后即做成一个内套筒,再用硬卡纸卷另一个稍大点的外套筒,使内外两个纸筒能恰好嵌入为宜,每个纸筒的长度在焦距f左右,最后将外套筒的末端开口处用半透明塑料封好作为光屏,这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照相机,通过此器材学生可以自己探索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从而将课堂的难点转化为一个学生乐于动手易于接受的实用知识点,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1.“水瓶琴”演奏音乐
用7个排成一行的玻璃可乐瓶,从左到右在瓶内依次灌入由少到多的水,用笔杆在瓶口处轻轻敲击即可奏出从高到低的音调,若此时引导学生按原来的次序改为向瓶口吹气,则学生会惊奇的发现玻璃瓶发出的音调高低顺序完全相反,这一令人诧异的结果马上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再趁机指导学生深入观察现象,分析音调变化与发声体长度关系,从而找出音调高低的决定因素,其过程跌宕起伏令学生印象尤为深刻。
2.声音传递能量
把一个质地较硬的塑料可乐瓶从中部剪断,留下瓶口锥形状的这段,然后在一个塑料气球上裁下一块塑料皮蒙在瓶子剪口处并绷紧扎好,成品类似于民间的“腰鼓”,在点燃蜡烛的1.5米外学生几乎无法直接吹灭烛焰了,而在这个距离上只需将“腰鼓”的瓶口在对准烛焰,拍击鼓面即可轻易将烛焰拍灭,只留下一缕白烟和学生惊诧的声音,学生通过自己收集材料动手完成这一实验,深刻理解了声音能传递能量的作用。
证实大气压存在:
( 1)将一小团蘸有酒精的棉花点燃后投入易拉罐内,待火焰快熄灭时,用一团橡皮泥迅速把瓶口密封起来,易拉罐开始冷却后就可听到罐体噼里啪啦作响,同时如同电影慢动作回放一般看见罐体逐渐变瘪了,学生的思维随着啪啪的响声而被紧紧地抽动着。
( 2)用透明的玻璃水杯平放在桌面上,向杯内加入稀释的红墨水直至水面凸出杯口,此时用一硬卡片(手机充值卡之类)沿杯口滑过的同时将其盖上,压着卡片连着杯子迅速翻转过来,待静止后松开托着卡片的手,学生原以为水会沿杯口顺势冲下,却可看见杯中的红墨水神奇般留在了杯里,此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为他们深刻认识大气压的作用铺就了一条道路。
初中生在课堂上好学充满热情,但由于自身生活和实践经验不足,对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往往是他们学习上的一个障碍。我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身边的简易器材,自行设计制造学具,合作交流实验经验,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亲自获得具体的直接经验,得到清晰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的基础。
这种学习模式也在为实验教学“添砖加瓦”,使物理教学体现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同时通过“物品改造利用”的典型事例,能够逐步养成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钱晓《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物理教师2014 (6)
[2]吴炳华《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创新做法》物理教师2013 ( 12)
[3]崔伟刘桂珍《还原物理规律发现过程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2013 ( 12)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8-00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