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利
【摘 要】语文教育,作为学科理论、学科实践、学科知识体系,自然,生活是它的根,离开了生活,其意义将不复存在。“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具体的周围世界之中。而我们的一切关注如努力都指向这个世界。”在最普遍的意义上,生活是根、是本,它先天性地规定了语文教育。生活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有了生活,写作的素材就不会枯竭。
语文学科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一项是阅读,一项是写作。所谓语文是工具,就个人说,它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拿人与人之间来说,它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阅读和写作是两项既有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技能。阅读是学习写作理论、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生活;阅读;写作;兴趣;叶圣陶教育思想
一、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和进行真实写作
语文教育,作为学科理论、学科实践、学科知识体系,自然,生活是它的根,离开了生活,其意义将不复存在。在最普遍的意义上,生活是根、是本,它先天性地规定了语文教育。
所以,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叶老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生活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有了生活,写作的素材就不会枯竭。作文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养成写作能力,就是发表的必须是自己的意思或情感,同时,又正是这意思或情感。生活和发表的一致,无疑是要求所写的必须是生活,是生活中所产生的经验思想与情感,而不是写空话、假话,抒虚情假意。文章内容源于生活,文章才有生命力。
现在每学期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如科技节、艺术节、阅读节等,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学生们亲自参与的生活经历,让它们以文学的形式进入我们的语文习作教学中,和教材一起发作用,形成我们习作教学的一个特色,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因为通过一些实际行动之后,让学生去写作,他们的写作兴趣就相对浓厚,学生也乐于接受,比如他们感兴趣的科学课,可以亲自动手实践,然后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写出来的文章都很真实。总有人说中国的小孩子没有创新能力,其实是我们没有给孩子实践的机会,所以学无用武之地,所学的语言知识没有可释放的空间,就造成老师逼着写,学生硬上弓,就出现了假、大、空、死的习作。
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没有能力给孩子们其它方面更多的实践机会,但是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关于语文的实践机会。例如让孩子课前即兴演讲,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班级举行朗诵比赛、小小辩论会……相信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会有收获,会有所想、有所悟,这时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出来,把自己所想所悟写出来,估计一点都不难。
同时语文教学也可以结合学校的综合、科学、劳技、音乐、美术等课程,学生参与了各科活动,也就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就会有内容去表达,有兴趣去记录,从而也就提高了写作的学习兴趣。生活如果是丰富的,何愁不知写什么,当然写出来的内容也不会是虚假的了。
叶老在《作文论》中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作文内容的充实与生活的充实是一致的。写作中所写必须是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意思与真实情感。人既然生活在社会里,就应该用文字发表自己的经验思想情感。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正确流畅得表达服务,为我们生活的各种需求进行写作而服务,关注生活,相信孩子们就会有话可写,有情感要抒发。
二、写作与阅读的关系
语文学科最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项是阅读,一项是写作。所谓语文是工具,就个人说,它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拿人与人之间来说,它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阅读和写作是两项既有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技能。阅读是学习写作理论、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重要方面。
关于写作与阅读的关系,叶圣陶强调得最多的是阅读对写作的作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任何人在学会写作之前都要经过一定的阅读量,由此获得语言文字、文章技法的认知,写作正是建立在这些认知基础之上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阅读与写作并重,就是‘养成阅读能力、‘养成写作能力两项。”
写作基于阅读,阅读读的好,才能写得好。假如你什么都没有读过,只告诉你写作的方法,你能写出什么好文章么?就好比只教你种田的方法而不给你种子一样,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学生积累够了,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在阅读的时候,学生不仅能够积累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还能够借鉴作者所用的写作手法,作者的叙述角度。读的多了,积累的多了会在不自觉地情况下用到我们的写作中。老师应该还应该指导学生阅读要懂得方法,在阅读中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遣词造句的好习惯。走马观花的读书,对于学生是没有益处的;唯有细细的品味、琢磨、揣测才对学生有益处才对写作有益处。所以在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里,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学生多读书,读的多了自然写的出来。
三、写作兴趣的培养
我认为,在平时教学中,应把着力点放在开阔学生作文思路和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上。要让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自主选择表达的方式,或记叙、或说明,尽量营造宽松的思维与写作环境;要注重学生的练笔,可以从写日记开始到写放手文,尽量少去束缚学生的思想、观点,还他们的自由和个性。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教师认识和研究学生作文,首先要明白作文是语言训练的专门课程,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用笔头写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因此,作文训练不能离开学生的阅读基础,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更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不能要求学生像作家写作一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要求学生把已经认识的事物和已有的思想情感说清楚,写明白即可。教师不必强调过多的技巧,不必提过多的写作要求,要在培养兴趣上下功夫。所以,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来进行作文,让学生敢于写,喜欢写。
叶老曾经设想过:“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新课程写作目标和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指导思想都体现了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良好写作习惯的思想。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让学生自己写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学生才会乐于去写。让学生把作文看作一种需要,一种能表现自我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解放学生,不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也解放了教师,只要随时抽看学生的日记或笔记本,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点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我认为作文教学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例如对书写、行款、标点,对作文修改等,这些要求也体现在叶老的作文教育思想中。
写作并不神秘,它只是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思想情感的文字表述。以及阅读的积累和运用。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长期以来,一些人的心目中,把写作看得很高深,认为一般人缺乏写作的基础,没有写作的本钱。但是生活就是基础,生活就是本钱。学生都在生活,学生也都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所以只要老师引导好方向,写作不为特殊目的,而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在阅读中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在生活中寻求写作的内容,相信我们的写作就不会再神秘、高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