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峰
【摘 要】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教师带着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语文。
【关键词】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博学
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学习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机械死板的学, 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初中语文课那?
一、转变观念,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課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二、提高教师良好的素质,还要博学有爱心
语文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具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这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语言环境,也是能教好语文的有利条件,但是,这并不是说有了有利条件就能教好学生学好语文,老师要求很高,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老师要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单纯的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要求语文老师博览群书,博学多识。还要求语文课学生愿意上,听得进去,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调动学生积极性,走进学生中间,做好师生互动,完成教与学二者之间的衔接。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借助语文这一教学载体,也可以借助作文这个平台,让学生说出心里话,展现自己的心里,走进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好的鼓励,不好的找原因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帮他们出主意,引导好他们,树立一个客观而又具体的目标,帮助他们去实现,学习上是老师,思想上是平等对话者,生活中是好朋友,这样学生思想动态老师了如指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从点滴做起,学好每一门功课,成就自己精彩人生,学习中寻找快乐,激起他们信心,才能焕发出学习兴趣,学好习,不仅仅是语文!这便是学生要学的问题。
三、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课前,有的学生对老师这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老师上课讲解,老师讲什么就听是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听课时有的放矢,对预习发现的难点、重点和关键的地方细听详记、思考理解,当堂掌握,在学习中较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同是预习,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看起书来,象是看小说似的,不大容易发现问题,更难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即使发现什么问题,也不停下来问个为什么,不去追根求源搞清楚;有的看书时动手又动脑,把新课中的旧概念、旧知识查个水落石出,对新课中的问题能理解的就当时弄通,弄不通的就记下来,等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分析讲解。课堂上,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瞌睡打盹。同是听课,有的象架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也有的边听讲边划书边思考。同样是思考,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相比较。下课后,有的学生抢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有的先回忆复习课上讲的内容,然后看书整理笔记,把教材充分理解掌握了,才开始做作业。有的课上未听懂,下课也不问,随它去了,玩得天晕地暗。
学好语文,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很重要 教学相长,语文老师可在语文教学这个平台上,老师适时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挖掘理解,走进去再走出来,就是成功。时代的进步,要求师生共同努力,老师学生都要不断学习,不足的要改进,优异的要发扬,新的要更新,教学相长,师生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