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江苏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5-07-31 07:36:12王秀良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行政级别学习型比例

王秀良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46)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战略工程。江苏省对此高度重视,根据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要求,省委专门下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的实施意见》,罗志军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鼓励改进创新,注重实际效果,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向广度深度拓展”。为深入了解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情况,我们组织开展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问卷调查。为使问卷调查反映的状况更全面、客观、具有代表性,课题组按不同地域分别选择了南京、无锡、昆山、南通、盐城作为调研点,同时,在省委党校主体班学员以及在宁高校教师党员中配发相关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最后回收542份,回收率90.3%。回收的问卷包括:省委党校174份、南京92份、无锡45份、昆山49份、南通48份、盐城89份、在宁高校45份,问卷有效率98%。

结合问卷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情况(见表1),通过调研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具有较高知晓度,职业性质、单位层级等因素对知晓度状况影响较大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以较深入的社会动员作为它的社会环境基础,而知晓度是检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社会动员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调查情况看,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对当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情况”一题,选择“非常了解”的占11.8%,选择“比较了解”的占57.6%,二者合计接近70%。选择“一般”的占28.3%,“不太了解”与“完全不了解”的只有2.2%左右。可见,我省当前开展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在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中具有较高的知晓度,这说明进一步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已具备良好的认知基础,这一调研数据也客观印证了我省的实际工作开展情况。自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战略任务以来,江苏省委和全省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积极推进,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大力营造浓厚氛围,各种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普遍开展,各类学习载体途径不断丰富,加之宣传发动与实践活动的配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知晓度日益提升,为持续有效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奠定了良好基础。

表1 问卷调查的人口学统计

调查显示,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知晓度问题上,明显呈现出差异性。从职业性质来看,党政机关类别人员的知晓度最高,在“非常了解”与“比较了解”两个选项上的比例高达71.3%;而在企业人员中,选择同样选项的人员比例只有33.3%。从单位层级来看,乡镇及以下级别与其它级别相比较,知晓度最低,差异也非常明显,“非常了解”的人没有,只有60%的人选择“比较了解”。以上数据表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知晓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社会化”特点,职业性质、单位层级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大。此外,乡镇及以下级别的人员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知晓度明显偏低,这种现象值得重视,下一步政策调整的重点应突出关注基层。

二、党员干部认可当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推进状况,不同的行政级别、单位层级在工作成效评判上差异明显

工作氛围感受与工作成效满意度是检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效果的两个重要衡量指标,工作氛围感受侧重于反映对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总体状况的心理倾向,而工作成效满意度主要反映的是被测评对象对实际工作效果与自己的期望对比后的心理状态,二者既有一定差异,又显著相关。调查显示,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氛围”“非常浓厚”与“比较浓厚”的达48.7%,只有0.6%的人认为“很不浓厚”,同时,对“所在单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所取得的成效”“非常满意”与“比较满意”的人达67.3%,“不太满意”的只有2.9%。由此可见,广大党员干部对当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总体氛围以及自己所在单位的建设成效表示肯定。这表明,通过近几年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逐步推开、持续深化,整个社会已经有了比较浓厚的氛围,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软环境”,这对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正向激励意义。

图1 不同行政级别人员对工作氛围与本单位工作成效满意度情况

图2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最期盼的成效”选择情况

调查显示,从行政级别来看,对工作氛围的感受出现明显的差异,行政级别越高,对工作氛围的认可度越低,同样,对所在部门的工作满意度也更低(见图1)。从单位层级来看,县(市、区)一级明显高于省级以及乡镇以下级别,其中,县(市、区)级对工作氛围认同度最高,认为“非常浓厚”与“比较浓厚”的人员达67.5%,省级只有33%,乡镇及以下只有25%,在工作氛围的判断上,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现象。同样,反映在对本单位开展工作的满意度上,也是如此。县(市、区)级对本单位工作满意度最高,认为“非常满意”与“比较满意”的人员达79.2%,省级与乡镇及以下分别为55.9%和55%。究其原因,我们分析:在省一级,由于党员干部的立足点高、思想视野宽、工作参与面广,加之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关注度高、评判要求严,因而实际评价相对较低;而在乡镇一级,由于人们的期望值高,容易产生理想与实情的落差,因而对工作的实际评价也相对较低。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激发省级部门与乡镇及以下党政机关人员的内在动力,提高这一领域的实际工作成效,应该成为下一步关注的重点。

三、党员干部期盼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来增长才干、学有所用,也期盼在把握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方面取得进步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另一方面还需要基于现实需要,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基于需求导向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确保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条件。本次调查分别从理想信念、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实际工作需要等五个方面,对被调查对象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从图2所示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72.4%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人数比例最高,排在第二位的则是“直接用于指导实际工作”,可见,大多数党员干部寄期望于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能够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对实际工作产生效果,需求中的“务实”导向非常明显。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半以上的党员干部选择了“理论、方针政策”以及“理想信念”,可见,即便在追求“务实”导向的社会环境下,大家依然非常看重“理论、方针政策”宣传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而能够在把握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方面取得进步。这些实际需求,应成为今后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向广度深度拓展的重要着力点。

四、“学用脱节”与“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影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的两大障碍,行政级别、单位层级、文化程度越高的党员干部越强调思想认识的重要性,与此相对的党员干部则更加注重学用脱节问题

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障碍”这一题目上,有33.0%的人选择“学用脱节”,也是选择人数比例最高的选项;有25.7%的人选择“思想认识不到位”,是选择人数比例位列第二的选项;还有14.2%的选择“工作太忙没时间”;12.9%的选择“形式方法过于枯燥单调”;5.2%的选择“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9.0%的人选择“用人制度与学习好坏不挂钩”。显而易见,“学用脱节”与“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影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的两个明显突出的问题。因此,今后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想方设法把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绝不能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同时,也要抓紧提高思想认识问题,深入理解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并逐步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还有14.2%的人选择“工作太忙没时间”,其中乡镇及以下人群所占比例高达35%,今后如何保证基层人员的学习时间也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具体而言,从行政级别来看,行政级别越高的人越强调思想认识问题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重要性,正处级与副厅级以上人群选择“思想认识不到位”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1.3%和29.4%,而普通工作人员的比例只有17.9%。相比之下,有43.6%的普通工作人员选择“学用脱节”,所占比例最高。从职业来看,企业从业人员更重视“学用脱节”问题,有一半的人选择此项,学校教师对“思想认识不到位”问题比较重视,有38%的人选择了此项,在所有职业人群当中占比最高。从单位层级来看,级别越高越重视思想认识问题,相应的选择人数比例省级最高为31.1%,乡镇及以下最低为10%,选择“学用脱节”比例最高的是县(市、区)级层面的人员为38.6%。不同人群差异化的选择结果提示我们,在学习障碍的破除上,应注意差别化对待和处理。

五、良好的体制机制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重要性已得到党员干部的普遍认同,尽管不同群体对体制机制建设状况、归因分析、破解难题的认知有明显差异,但从实际情况看,“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和“激发个人内在动力”两大问题亟待解决

调查显示,关于“加强学习型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有51.8%的人选择“非常重要”,38.9%的人选择“比较重要”,二者合计为90.7%。由此可见,学习型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大干部党员的普遍认同。但是,在“当前学习型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状况”的具体判断上,不同群体的认知显示出较大差异,数据表明,有37.6%的人选择“总体良好,个别环节需进一步完善”,该比例也最高;29%的人选择“尚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12.4%的人选择“有完备有效的制度机制”;11.2%的人选择“制度体系管束不力、执行流于形式”;8.1%的人选择“制度体系针对性不强”。另外,还有1.7%的人选择“不清楚”。

从具体情况来看,不同行政级别对体制机制建设归因分析有明显差异,处级与副厅以上行政级别的人群在对当前的“学习型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状况”的判断上,更多倾向于认为“尚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在处级人群中选择这一项的人群比例达37.4%,而在副厅级以上人群中则高达52.9%。相对而言,较低行政级别的人更倾向于选择“总体良好,个别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一方面可能表明,不同行政级别的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本身就有一定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更高行政级别的人更注重从宏观上、制度上、根本上来看待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问题。这一现象在单位层级上也有进一步验证,省一级的被调查对象也倾向于从制度体系来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问题,有47.5%的人认为“尚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在各不同级别单位人群中所占比例最高。

与此相关,在“您认为开展学习型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主要解决什么”的问题上,有31.2%的人选择“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有28.5%的人选择“激发个人内在动力”,这两项在所有选项中位列前二。其他四个答案的选项均与此两项有较大差距。由此可见,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通过加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建设”来构建制度规范本身,而且需要制度机制有效“激发个人内在动力”,因为“学习”毕竟是一项需要个体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作用的事情,体制机制的建设必须能有效深入挖掘党员干部学习的内驱动力,这是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两大问题。

六、“个人自学没有良好习惯”与“教育培训制度不健全”是学习方式上存在的两大问题,“新载体新办法运用不够”也不容忽视

在“您认为当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加强学习的方法途径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选项上,有28.0%的人选择“个人自学没有良好习惯”,有23.9%的人选择“教育培训制度不健全”,还有17.9%的人选择“新载体新办法运用不够”,这三项在所有选项中位列前三。由此可见,在加强学习的方法途径问题上,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把原因归结为“个人自学没有良好习惯”,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促进个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确非常重要。另外,占据第二位的就是“教育培训制度不健全”问题,由此也说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制度问题引起了党员干部较为普遍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新载体新办法运用不够”得到不同职业群体的较普遍认同,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年龄层次来看,在56-60岁年龄段的人中有26.3%的人选择此项。从行政级别来看,副厅级以上人员选择“新载体新办法运用不够”比例最高为20.6%。在文化程度方面,大专及以下人员选择此项的比例高达41.2%,也是在所有人群中选择此项比例最大的。

七、就党员学习教育培训内容而言,要注重立足岗位、学以致用,但形势政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等来自上层的精神同样受到期盼

关于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内容的调查显示,选择“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的占调查总数的49.9%,选择“形势政策”的占调查总数的40.0%,选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占调查总数的20.5%。可见,党员干部对于那些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最为重视,这是与自己的职业、个人成长、社会作用等密切相关的。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是,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今天,选择“各类法律法规”的仅占调查总数的9.7%,这说明今后这类知识的普及有待加强,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亟待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科级和处级干部极度关注并乐于学习来自党和国家上层的精神和内容,这可能与科处级干部是各部门业务骨干及其自身工作需要密切相关。以行政级别这一指标为参照,在选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20.5%中,科处级占17.8%;在选择“形势政策”的40.0%中,科处级占33.7%;在选择“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的 49.9%中,科处级占 44.5%。

八、注重学习内容设计、强化激励机制、注意成果转化是学习型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中的三大重点内容,同时,越是年轻人、越是行政级别较低群体越偏向于看重学习的内容设计与激励机制,越是较高行政级别、单位层级越高的群体越看重制度建设与学习成果的转化运用

问卷当中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如果您是单位主管领导,在学习型党组织的具体体制机制建设上,您会重点抓什么?”的问题,这是一种身份置换的选择题,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让被调查者设身处地站在主管领导的位置去思考这项工作应该怎么做比较好。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上,调查数据显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25.6%的被调查者选择“学习内容的设计和引导”,选择“强化学习激励机制”的有24.4%,选择“加强学习成果的转化应用”的有23.1%。由此可见,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应是今后学习型党组织具体的体制机制建设的重点指向所在。

具体来看,不同年龄段上的人群选择具有差异性,20-45岁年龄段的群体,在“学习内容的设计和引导”、“强化学习激励机制”两个选项上的选择比例最高,56-60岁年龄段的人选择“加强学习成果的转化应用”的比例最高,占到了26.3%。再从行政级别来看,普通工作人员选择“学习内容的设计和引导”人数比例最高为33.3%,副处级与科级人员选择“强化学习激励机制”的人数比例较高,而在副厅级以上的人群中选择“建立健全完整的学习制度”与“加强学习成果的转化应用”的比例最高,二者合计为61.8%。从单位层级来看,省级机关人员明显强调要“建立健全完整的学习制度”,选择该项的人数比例为26.5%,人数比最高。乡镇及以下人员则在“强化学习激励机制”方面表现明显,有30%的人选择此项。

九、党员干部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管用、有效”的总体评价较高,说明学习与工作相互促进的成效明显。同时,对学习的考核评价还处于探索阶段,评价基本中性,说明需要作进一步的推动

调研显示,党员干部对学习成效的评价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党的创新理论与党委政府政策思路理解更加到位,二是促进了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明显转变,三是提高了业务工作的成效。这正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管用、有效”的表现。具体来看,有44.1% 人员选择通过加强学习“对党的创新理论与党委政府相关政策理解更加到位”,有23.3%的人员选择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思想与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有20.0%的人认为“提高了业务工作的成效”。选择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用不很明显”的占到调查总数的11.8%,尽管比例不是很高,但仍有一成稍多,这说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离“管用、有效”还有一定距离。

与学习成效相关联,各级党组织都在积极探索学习的考核评价办法。调查显示,选择“抽查学习笔记”的占调查总数的12.9%,选择“撰写学习心得”的占调查总数的14.3%,选择“在集体学习中交流学习体会”的占调查总数的50.4%。这表明,共享学习、群体评判、撰写心得、自主学习是党员干部比较认可的测评方式。而选择“通过内部简报或报刊发表”的占调查总数的7.2%,选择“年终述职时一并述学”的占调查总数的12.3%,选“书面考试考查”的占调查总数的2.9%。这些数据反映出,党员干部普遍不希望监督式学习。而对于书面考试,则应进一步思考完善现行考核方法。“年终述职时一并述学”是一种创新方法,但数据表明党员干部对它的认可度并不高,这或许与它的程序繁琐、过于正规有关,期待今后有一个进一步实践探索的过程,或许“年终述职时一并述学”这种考评方法也有一个逐渐被党员干部理解、认可、接纳的过程。

与学习的考核考查工作相联系,上级党委对下级党组织学习情况进行的督促检查,有近八成(76.3%)的被调查者给予基本认可,其中选择“力度很大,效果很明显”的占调查总数的14.2%,选择“力度较大,效果较明显”的占调查总数的33.8%,选择“力度一般,作用有一点儿”的占28.3%。这表明,绝大多数的党员干部对上级督查效果的评判比较中性客观,普遍认为力度较大、效果较好,既不过分作积极评价,也不过分作消极评价。当然,还有占调查总数比例为12.2%的党员干部选择“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占调查总数比例为11.5%的党员干部选择“走过场的问题比较突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走过场”是最大的形式主义,危害很大。今后工作中,对于“走过场”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地重视。

总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性工程,意义重大而深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调研显示,自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以来,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和部门也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学用脱节”、“走过场”、“制度机制不健全”等制约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的“瓶颈”问题。调查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解决问题,有鉴于此,今后必须着力强化党员干部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科学安排学习内容,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健全学习的制度机制,为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猜你喜欢
行政级别学习型比例
人体比例知多少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中华家教(2018年10期)2018-10-30 01:43:16
事业单位取消行政级别研究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红土地(2016年7期)2016-02-27 15:05:54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0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行政级别缘何“难舍难分”
董事会(2015年1期)2015-01-28 20:27:54
如何看待学校的“去行政化”策划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04
竞争条件下大学资源集中现象形成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