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分析*

2015-03-03 07:58任行伟贾敬全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支农差距城乡

任行伟 贾敬全

(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财政支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分析*

任行伟 贾敬全

(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城乡收入差距,如何找出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1978-2012年城乡收入差距指标与财政支农指标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财政支农可以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政策制定者应在逐年增加财政支农支出的基础上,重视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的优化以及政策的延续性和深入性。

财政支农;城乡收入差距;公共财政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不仅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决心的体现,也是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纲领性的指导。统筹城乡发展,包括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以及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等等,最基本的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如何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成为摆在当前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为“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政府逐年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成为了必然选择。因此,文章就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研究的结论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结合我国当前的国内外形势,经济发展由外向型增长转向内需拉动型增长已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合理选择。但根据经济学原理,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因此,政府在财政支出尤其是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上要逐步优化,以期财政支农不会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抑制作用。学术界关于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支出可以通过改善其结构和方式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杨爽,2006;陶然、刘明兴,2007;张勇,2008);另一种观点认为当前的财政支出结构和方式一般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章奇,2003;陆铭、陈钊,2004;黄祖燕等,2005;李秉强,2007;陈安平、杜金沛,2010)。

二、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

(一)财政支农相关理论

1.公共财政理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提到,我们之所以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牛奶、面包,并不是挤奶工、面包师们的仁慈,而是在他们这样做的同时,自身的利益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这是“看不见的手”理论的主要思想,也是市场经济逐利性的形象描述。但市场本身存在的缺陷及周期性的失灵,就需要另外一种体制——公共财政来弥补市场的不足。公共财政对于市场有效领域不予干涉,对于市场弱效或无效领域加以调控和监督,从而为保证经济的平稳良好运行提供保障。

公共财政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资源配置功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但因为市场失灵的存在,不可能使资源的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状态。公共财政通过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优化一般支出;通过政府投资、税收、补贴等方式,带动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等,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二是收入分配职能。效率和公平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内在要求,二者不可偏废其一。市场通过一切手段,以期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而公共财政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救济金、补贴等;通过加强税收的调节,如个人所得税、营改增等税制改革;通过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等方式,以求达到公共财政调节收入的目的。三是经济稳定职能。公共财政通过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如加强环境治理、加快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物质文明构建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还通过加快对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现象①。

2.财政支农政策

财政支农政策是各级政府利用税收、补贴、分配等方式来支持和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政策的综合。财政支农支出主要包括: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农业科研、农业综合开发、农林水事务费用支出、农产品流通补贴、农业生产资料补贴、财政扶贫和农业税收减免等项支出②。

我国政府自2000年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具体有:(1)取消农业税,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2)实施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对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和重大大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补贴;(3)加大对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4)在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不断探索农地使用流转的形式,通过“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加大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力度,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5)疏通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移的渠道;(6)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在落实“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消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加快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7)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分享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体现了社会公平,为新型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城乡收入差距度量

度量城乡收入差距,比较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二是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比,因为消费和收入息息相关,而且城镇居民收入中没有把实物补贴、财产等隐性因素考虑进去,所以用消费水平差异能更准确地反映城乡收入差距状况。

1.城乡人均收入差距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又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名义值之比,第二种是刨除物价因素之后的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值之比。如表1所示。

表1 1978-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续表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

图1给出了1978-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名义值的绝对差距在逐渐拉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的变化则比较复杂。

图1 1978-201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城乡人均消费差距

度量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可以通过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比来表示,也可以通过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的差值来衡量。如表2所示。

表2 1978-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

注:数据来源于《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及《中国统计年鉴》(2013)。

度量消费水平的指标还有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家庭食品消费支出与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家庭收入越少,恩格尔系数越高。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会逐渐下降,恩格尔系数会逐渐变小。从图2中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都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且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一直高于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

图2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折线图

(三)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假说

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揭示了人均财富增长与人均财富差距之间的内在基本规律③。即在经济发展初期,人均财富差距会随着人均财富的增长逐渐拉大;当人均财富的增长到了一定阶段之后,人均财富差距会出现一个拐点,即随着人均财富的进一步增长而逐渐缩小。

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一方面要靠市场力量的自发调节,另一方面要靠公共财政的干预调节。财政支农支出隶属于公共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公共财政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方式,可以很好地促进社会的公平,使经济社会在追求效率的同时能够兼顾公平。具体来讲,政府通过税制改革,逐步完善各类税种,目的就是要逐步缩小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解决穷人的后顾之忧,提升他们的消费能力,缩小穷人与富人之间的消费差距;通过转移支付手段,可以很好地起到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三、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

1.城乡收入差距(gap)。文中选择使用刨除物价因素之后的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值之比来表示城乡收入差距。

2.财政支农指标(fsr)。文中选择使用财政支农支出与财政总支出的比值作为财政支农指标。

3.城镇化指标(nri)。文中选择的城镇化指标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之和与总就业人数的比值。

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ln rfi)。由于其它指标使用的都是比值,所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使用的是农村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对数值。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文中所进行的实证分析是基于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各指标的数据来源于《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金融年鉴》(2009-2013)、《中国财政年鉴》(2013)。

文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向量自回归(VAR)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模型,VAR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④。

(三)实证分析过程

1.VAR模型滞后阶数的确定

如表3所示,在5个指标中有4个指标认为应建立VAR(1)模型,则文中确定建立VAR(1)模型。

表3 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的确定

注:*表示按照以上标准选择的最优滞后阶数。

2.ADF单位根检验

检查序列平稳性的标准方法是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的方法很多,文中使用的是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汇总如表4。

表4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汇总

注:①此表为Eviews6.0软件检验结果; ②(c,t,p)分别表示变量在检验模型中的截距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从表4中可以看出,变量gap、fsr、nri都是二阶单整序列,而变量ln rfi为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变量gap与ln rfi之间就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变量gap、fsr、nri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3.协整检验

对变量gap、fsr、nri进行协整检验,得到的它们之间的协整方程如下:

gap=-4.1292fsr+3.9144nri+μ

从协整方程可以看出,财政支农指标与城乡收入差距指标之间呈反比,城镇化指标与城乡收入差距指标之间呈正比。

(四)实证结果分析

1.财政支农指标与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呈反比。政府通过农村救济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等方式逐步构建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了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差距。

2.城镇化指标与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呈正比。政府在大力推行城镇化的过程中,使农民逐步丧失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切断了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而在城市不断扩容的同时,城镇市民的财产性收入又在逐渐增加。这是城镇化指标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四、政策建议

1.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优化支农支出结构。(1)持续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各种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注重政策的延续性和深入性。(2)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提升农民素质。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与教育,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增强其获得非农业收入的能力。(3)加大对农村科技投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4)逐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似的公平待遇。(5)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力度,推动农村与城镇之间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2.合理运用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财政补贴政策。(1)加强财政补贴政策法规建设,做到财政补贴制度的长期性和稳定性。(2)逐步增加财政补贴的额度,改进支农财政补贴的方式和方法。(3)提高财政支农补贴的资源配置效率,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现象。

注释:

① 董文杰.财政金融支农政策的总体效应[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② 董文杰.财政金融支农政策的总体效应[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③ 赵利蕊.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财政政策[D].沈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④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67-314.

[2]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37-145.

[3]章奇,刘明兴,陶然,Vincent Yiu Por Chen.中国的金融中介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金融学,2003,(1).

[4]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 (6).

[5]李秉强.我国财政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6]陶然,刘明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地方政府开支及财政自主[J].世界经济文汇,2007,(4).

[7]李普亮.财政农业支出、农民增收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J].南方经济,2012,(8).

[8]尚晓贺.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2000年-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董文杰.财政金融支农政策的总体效应[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责任编辑:辉 龙)

2014-11-12

任行伟(1987-),男,河南信阳人,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

F810.451

A

1672-1071(2015)01-0028-07

猜你喜欢
支农差距城乡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城乡涌动创业潮
乡村振兴亟待支农精神的回归——当代农村籍大学生的“自我救赎”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财政支农资金相关问题研究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加强国家财政支农投入法律监管势在必然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