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胁迫对克恩氏冬青超微结构及细胞内Ca2+分布的影响

2015-07-31 00:36周余华唐义明赵明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低温胁迫分布超微结构

周余华 唐义明 赵明明

摘要: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分析克恩氏冬青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和Ca2+分布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增强,细胞内细胞器受损程度也增强,到-16 ℃时,细胞膜系统出现了严重的损伤,同时细胞内Ca2+沉淀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关键词:克恩氏冬青;低温胁迫;叶片细胞;超微结构;Ca2+分布

中图分类号: Q945.7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166-03

克恩氏冬青(Ilex×koehneana ‘Emily Bruner)为冬青属常绿阔叶小乔木,是近期引进的欧洲冬青杂交品种。许多冬青属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有较好的耐寒性,可以引种到北方地区[1],一般来说,植物细胞内Ca2+分布及超微结构会随着低温的变化而呈一定的相关性[2],Ca2+作为胞内第二信使调节着植物体内的许多代谢和发育过程,因而起重要作用[3-6]。为进一步研究克恩氏冬青的生态适应性及其栽培和推广的制约因素,于2012年对克恩氏冬青的耐寒性进行系统研究,解析不同温度条件下克恩氏冬青的解剖结构和低温胁迫的关系,从而深入研究克恩氏冬青的细胞学机制,为克恩氏冬青选育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2012年6月将6种克恩氏冬青扦插于南京林业大学内,待生根后及时上盆,放置于树木园温室内待用。

1.2 方法

将样品在25 ℃下放置1周进行预冷,然后移至人工气候室(-40~25 ℃),以5 ℃为1个阶梯逐级降温,分别降到0、-8、-16 ℃时各维持48 h,及时采取低温处理好的植物顶端叶片迅速切成0.5 mm×0.5 mm的组织块,并沉入到用 0.2 mol/L 磷酸缓冲液(pH值7.2)配制的2%多聚甲醛和2.5%戊二醛混合液中,室温黑暗初固定6 h;然后用含2%焦锑酸钾的缓冲液(pH值 7.6)洗涤3次,每次约0.5 h;再转移到含2%焦锑酸钾的缓冲液(pH值7.6)配制的1%锇酸中,在4 ℃冰箱内固定过夜。将2次固定过的组织块用重蒸水洗涤4次后,再用pH值为10.0的重蒸水(用0.1 mol/L KOH 调节pH值)洗涤2次,每次约0.5 h。随后经系列冷乙醇脱水,环氧丙烷过渡,Epon812(环氧树脂)包埋,LKB-V型超薄切片机切片,切片经0.5%醋酸双氧铀染色,在H-600 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照相。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低温胁迫下克恩氏冬青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

2.1.1 0 ℃条件下克恩氏冬青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

由图1可知,叶绿体仍然紧贴细胞壁排列,细胞核大部分较正常,少部分细胞核的核膜变得模糊,同样近一端分布,液泡中有少量高电子密度的嗜锇物质分布;叶绿体中嗜锇颗粒含量仍然较少且不含淀粉粒,其中叶绿体类囊体片层排列虽然规则、有序,但少部分清晰可见,大部分已模糊不清,线粒体略正常。

2.1.2 -8 ℃条件下克恩氏冬青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

由图2可知,叶绿体仍然紧贴细胞壁排列,细胞核较正常,仍然近一端分布,液泡中含少量高电子密度的嗜锇物质;叶绿体中嗜锇颗粒含量仍较多,同样不含淀粉粒,其中类囊体片层排列仍然规则、有序;同样,叶绿体大部分类囊体片层排列规则、有序且清晰可见,少部分叶绿体类囊体片层模糊,线粒体略正常。

2.1.3 -16 ℃条件下克恩氏冬青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

由图3可知,叶绿体已不贴细胞壁排列,叶绿体及其他细胞器散落在细胞中;细胞中含有很少量的高电子密度嗜锇物质,多数叶绿体被膜消失,所含嗜锇颗粒含量较多,不含淀粉粒,其中叶绿体的类囊体片层扩张并且不清晰,细胞核、线粒体受损(图3中的箭头所指的部位为受损部位)。

2.2 低温条件对克恩氏冬青叶片中Ca2+分布的影响

2.2.1 0 ℃条件下克恩氏冬青叶片中Ca2+的分布情况

由图4可知,在0 ℃低温下,克恩氏冬青叶片中的细胞间隙有Ca2+沉淀,在细胞壁外侧、叶绿体膜和液泡膜上的Ca2+沉积比细胞器上多,细胞核上有少量沉淀。

2.2.2 -8 ℃条件下克恩氏冬青叶片中Ca2+的分布情况 由图5可知,在-8 ℃低温胁迫下,克恩氏冬青叶片的细胞壁外侧、细胞间隙上有Ca2+沉积,大多情况下叶绿体、细胞壁、液泡上有少量沉积。

2.2.3 -16 ℃条件下克恩氏冬青叶片中Ca2+的分布情况

由图5、图6可以看出,在-16 ℃低温处理下,Ca2+沉淀明显多于-8 ℃低温处理。类囊体片层或消失或模糊不清,叶绿体游离到细胞内,不再紧贴细胞壁,且多数严重肿胀,细胞中液泡内、细胞质和叶绿体中、细胞壁上有少量Ca2+沉积(图6)。

3 结论与讨论

随着气温越来越低,克恩氏冬青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在 0 ℃条件下,克恩氏冬青叶绿体呈长椭圆形且多数紧贴细胞壁分布,细胞核靠近一端,叶绿体片层清晰可见,液泡和叶绿体中有少量高电子密度的嗜锇物质分布,不含淀粉粒。总体来说,叶片细胞较正常,叶色较正常。在 -8 ℃ 条件下,细胞核结构正常,叶绿体稍有膨胀,片层弯曲,嗜锇颗粒增加,出现了较多的环状片层。在-16 ℃条件下,叶片细胞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嗜锇颗粒增多且变大,细胞内大部分细胞器散乱于细胞内并变得模糊。可见,随着低温胁迫的增强,细胞核、叶绿体等细胞器受损程度也增强,细胞膜系统出现了严重的损伤,主要有叶绿体膜、细胞膜或解体或模糊不清。在0、-8 ℃胁迫下,克恩氏冬青叶片的基本结构没有改变,能适应此低温;而到-16 ℃时,细胞内线粒体受到破坏,说明此时植物体已发生冻害。克恩氏冬青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发生变化,说明与其抗寒性密切相关。试验中细胞内的线粒体、叶绿体同样是对低温比较敏感的2个细胞器,而质膜则是低温伤害的首要部位[7],这说明植物与低温的适应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克恩氏冬青细胞内Ca2+分布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 0 ℃ 低温胁迫下,细胞质中的Ca2+浓度很低;到-8 ℃低温条件时,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增加;到-16 ℃时,克恩氏冬青细胞内 Ca2+浓度增加,并沉淀成聚集状态分布,此时细胞内Ca2+浓度已经超出植物的承受能力,Ca2+浓度平衡被打破,从而破坏和扰乱细胞正常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质内Ca2+变化通过启动细胞内生理生化过程,导致植物的外部抗寒性反应,起着传递和放大信号的作用[8]。此外,Ca2+浓度过度增加会扰乱以无机磷为基础的能量代谢系统[9]。由 Ca2+信使诱发的这一系列变化致使植物发生低温伤害。

参考文献:

[1]张纪林,谢晓金,教忠意,等. 几种冬青属植物抗冻能力比较[J]. 园艺学报,2005,32(3):477-481.

[2]曾爱松,严继勇,宋立晓,等. 甘蓝幼苗叶片超微结构及细胞内Ca2+分布对低温的响应[J]. 华北农学报,2011,26(6):129-135.

[3]杨凤娟,魏 珉,苏秀荣,等. 不同浓度NO3-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分生区细胞内Ca2+分布为化的差异[J]. 园艺学报,2009,36(9):1291-1298.

[4]张银志,孙秀兰,刘兴华,等. 低温胁迫和变温处理对李子生理特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03,24(2):134-138.

[5]Blancaflor E B,Masson P H. Plant gravitropism. Unraveling the ups and downs of a complex process[J]. Plant Physiology,2003,133(4):1677-1690.

[6]雷江丽,杜永臣,朱德蔚,等. 低温胁迫下不同耐冷性番茄品种幼叶细胞Ca2+分布变化的差异[J]. 园艺学报,2000,27(4):269-275.

[7]Kratsch H A,Wise R R. The ultrastructure of chilling stress[J].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2002,23:337-350.

[8]Bush D S. Calcium regulation in plant cells and its role in signaling[J]. Annu Rev plant Physiol Plant Mol Biol,1995,46:95-112.

[9]Hepler P K,Wayne R O. Calcium and plant development[J]. Ann Rev Plant Physiol,1985,36:397-439.

猜你喜欢
低温胁迫分布超微结构
根据萌发率和出苗率筛选高粱种子萌发期耐低温材料
遮阳网覆盖对枇杷幼果抗寒性影响机理初探
大叶千斤拔活性成分分布及积累动态
28例医疗纠纷起诉案件特点分析
白藜芦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抑菌作用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分布与变化趋势探析
电击死大鼠心脏超微结构及HSP70、HIF-1α表达变化
转ICE1基因水稻耐冷性与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灌浆前期低温胁迫对籼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不同波长Q开关激光治疗太田痣疗效分析及超微结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