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g/L唑啉草酯乳油防除青稞田野燕麦应用技术研究及示范

2015-07-31 00:05郭良芝郭青云魏有海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叶期青稞燕麦

郭良芝 郭青云 魏有海等

摘要:研究了50 g/L唑啉草酯乳油防除青稞田野燕麦的应用技术与示范效果。试验表明,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 在225~675 L/hm2 兑水范围施药防除野燕麦效果均较好,于青稞4叶1心期施药最佳,土壤墒情好有利于药剂的发挥。在青海省不同生态区于青稞3~5叶期施药,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单用处理区和与10%苯磺隆WP 150 mL/hm2混用处理区防除野燕麦效果均达95%以上;单用处理区青稞叶色正常,与10%苯磺隆WP 150 mL/hm2混用处理区前期叶片有轻微褪绿性黄斑,20 d后黄斑消失,效果显著,对青稞安全,收获期测产均较空白对照区增产12%以上。

关键词:50 g/L唑啉草酯乳油;青稞;野燕麦;应用技术;防除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S451.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130-03

青稞(裸大麦)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区、西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及沿海地区。目前,青稞种植面积保持在4万~5万hm2,总 产 量 13万~14 万 t [1]。青稞是青海省的6大作物之一,主要分布于海拔2 800 m以上的玉树、果洛、黄南、海南、海北、海西等高寒地区,在这些地区的种植面积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30%~50%,在青海省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2],也是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农作物,在青海省是仅次于小麦的第二个主要粮食作物[3]。野燕麦(Avena fatua L.) 是大麦田中常发性的一种禾本科杂草,由于繁殖能力强、蔓延速度快,防治困难[4]。青稞种植过程中存在品种单一、疏于管理等问题,杂草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较为严重[5]。在甘肃省甘南州每年因野燕麦的危害造成青稞减产30%~50%,甚至不得不毁种、割青或弃耕[6]。除草剂对农作物的药害事故占所有农药药害的90%,其中70%的药害是由于使用技术原因造成的[7]。2009年起笔者对50 g/L唑林草酯乳油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和不同生态区示范,该药剂防除青稞田野燕麦效果较好,对青稞安全,在青海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50 g/L唑啉草酯乳油,由瑞士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69 g/L精[XCZ1.tif]唑禾草灵水乳剂,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

1.2 供试作物与防除对象

供试作物:青稞,青海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点和门源试验点青稞品种为北青6号,大通试验点品种为北青3号;

防除对象:野燕麦。

1.3 试验设计

1.3.1 应用技术

试验设不同兑水量、不同叶龄和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其中不同兑水量设225、450、675 L/hm2 3个梯度,不同叶龄设2叶1心期、3叶1心期、4叶1心期、5叶1心期4个时期,不同含水量设干旱(6%~8%)、半干旱(10%~12%)和潮湿(16%~18%)3个梯度。每个处理施用50 g/L唑啉草酯乳油商品量(下同)1 200 mL/hm2。最后一次施药后7 d试验田喷施2,4-D丁酯乳油防除阔叶杂草。

不同兑水量试验设在大通县试验田进行,不同叶龄试验设在青海省农科院试验田和大通县试验田进行,不同含水量试验设在农科院试验田进行。不同兑水量试验于5月31日上午施药,天气晴,西北风,风速1.7 m/s,平均气温11.7 ℃,最高气温19.0 ℃,最低气温3.6 ℃,相对湿度51%,无降雨,施药前10 d降水量合计为35.7 mm,后10 d降水量合计为74 mm;青稞生长至4~5叶期,其中4叶期的苗占65.38%,4叶1心期的苗占19.23%,5叶期的苗占15.39%;野燕麦生长至2~4叶期,其中2~3叶期的苗占41.67%,3叶1心期的苗占36.11%,4叶期的苗占22.22%。不同叶龄试验青海省农科院点分别于4月28日、5月5日、5月12日和5月20日施药,大通县点分别于5月15日、5月21日、5月31日、6月12日施药,施药时2叶1心、3叶1心、4叶1心、5叶1心各叶龄期的苗分别占60%以上。不同含水量试验于5月12日上午施药,东风,风速1.5 m/s,平均气温8.6 ℃,最高气温7.7 ℃,最低气温10 ℃,相对湿度64%,夜晚降水0.7 mm,施药前10 d降水量为17.5 mm,药后10 d降水量为22.9 mm,施药时青稞生长至3~5叶期,4叶1心期的苗占68.29%,野燕麦生长至2~4叶期,3叶至3叶1心期的苗占54.97%。使用“利农”牌背负式带有锥形喷头的手动喷雾器作茎叶喷雾处理,除不同兑水量试验外,其他试验均兑水300 L/hm2。

1.3.2 不同生态区示范

设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 单用和1 200 mL/hm2与10%苯磺隆WP 150 g/hm2 混用,对照药69 g/L精[XCZ1.tif]唑禾草灵EW 1 050 mL/hm2,另设不施药不锄草的空白处理为对照。药后10 d 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单用和69 g/L精[XCZ1.tif]唑禾草灵EW 1 050 mL/hm2 处理区喷施2,4-D丁酯乳油防除阔叶杂草。

大通县点于5月31日上午施药。门源县点于6月3日施药,天气晴,西北风,风速1.4 m/s,平均气温10.9 ℃,最高气温20.5 ℃,最低气温-0.3 ℃,相对湿度49%,无降雨,施药前10 d降水量合计为28.2 mm,后10 d降水量合计为 7.7 mm;青稞生长至 3~5叶期,其中3叶1心期至4叶1心期的苗占82.14%;野燕麦生长至1叶至4叶1心期,其中1叶期、2叶期的苗均占14.71%,3叶至4叶1心期占7058%。茎叶喷雾处理。

1.4 试验地概况

青海省农科院植保所试验地属川水地区,海拔2 230 m,年降水量380 mm,土壤为栗钙土,有机质含量为1%,pH值约7.8,试验地平整,属川水灌溉区,播种时人工接种野燕麦 22.5 kg/hm2。大通县向化乡上滩村试验地的海拔约 2 850 m,年均温0~2 ℃,年降水量约500 mm,土壤为黑栗钙土,有机质含量约2%,pH值8.1,地处冷凉潮湿的山区,青稞全生育期不浇水,地势平整,肥力均匀,田间野燕麦自然发生,密度大且分布均匀。门源县浩门镇试验地的海拔为 2 861 m,年降水量约520 mm,年均温0.8 ℃,土壤为黑栗钙土,pH值8.0左右,有机质含量4%以上。试验田播种时施用磷酸二胺375 kg/hm2、尿素300 kg/hm2作底肥,前茬作物为油菜,施用48%氟乐灵2 700 mL/hm2以防除杂草。

1.5 效果调查

施药后7、20、40 d观察野燕麦中毒症状和青稞对药剂的反应;药后20 d,每小区取样3点,每样点面积0.25 m2,记录样点内野燕麦残存株数;施药后40 d,每小区取样3点,每样点面积0.25 m2,记录样点内野燕麦残存株数并称取地上部鲜质量;青稞生长中后期采用100分级法目测对野燕麦的控制效果,并记录对照区野燕麦穗数;青稞收获时,每小区收割 5 m2 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50 g/L唑啉草酯乳油不同兑水量防除野燕麦效果及对青稞的安全性评测

施药后7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野燕麦生长受到抑制,心叶发黄,叶片均有褪绿黄斑;施药后20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野燕麦干枯死亡。施药后20 d调查株防效(表1)表明,50 g/L 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分别兑水225、450、675 L/hm2,其株防效分别为98.79%、98.21%、97.64%;施药后40 d调查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不同兑水量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为100%。后期目测防效也为100%。施药后7、20、40 d观察青稞叶色正常,与空白对照区比较无明显差异;收获时测产,50 g/L 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不同兑水量处理区产量较空白对照区产量2 740.77 kg/hm2增产9.76%~9.97%。

2.2 50 g/L唑啉草酯乳油不同叶龄施药防除野燕麦效果及对青稞的安全性评测

施药后7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野燕麦生长受抑制,心叶发黄,叶片均有褪绿黄斑。不同叶龄施药后20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野燕麦干枯死亡。2叶1心期第一次施药57 d后,5叶1心期最后一次施药30 d后调查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结果(表2)表明,青海省农科院试验点株防效分别为89.83%、94.10%、100%、100%,鲜质量防效分别为88.70%、93.67%、100%、100%,后期目测防效分别为92.39%、96.33%、100%、100%;大通试验点株防效分别为82.84%、9299%、100%、100%,鲜质量防效分别为83.22%、94.00%、100%、100%,后期目测防效分别为85.67%、94.33%、100%、100%。不同施药时期药后7、20、40 d观察青稞叶色正常,生长良好,与空白对照区比较无显著差异。收获时测产青海省农科院试验点青稞产量较空白对照区2 705.39 kg/hm2增产6.50%~8.18%,大通试验点较空白对照区2 785.22 kg/hm2增产886%~11.49%。

2.3 50 g/L唑啉草酯乳油不同土壤含水量施药防除野燕麦效果及对青稞的安全性评测

施药后7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野燕麦生长受抑制,心叶发黄,叶片均有褪绿黄斑。20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野燕麦干枯死亡。20 d调查株防效(表3)表明,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在不同土壤水量6%~8%、10%~12%、16%~18%施药防除野燕麦株防效分别为94.09%、100%、100%,40 d调查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株防效分别为9347%、100%、100%,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5.23%、100%、100%。药后7、20、40 d观察青稞叶色正常,生长良好,与空白对照区比较无明显差异。收获时测产,分别较对照区增产4.90%、6.83%、6.95%。

2.4 50 g/L唑啉草酯乳油不同生态区防除野燕麦示范效果

施药后7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野燕麦生长受抑制,心叶发黄,叶片均有褪绿黄斑。20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野燕麦干枯死亡。20 d调查株防效(表4)表明,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1 200 mL/hm2加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50 mL/hm2 混用处理区和69 g/L精[XCZ1.tif]唑禾草灵水乳剂处理区大通试验点株防效均为96.81%,门源试验点分别为9372%、9691%、9063%;40 d调查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1 200 mL/hm2加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50 mL/hm2混用处理区和69 g/L精[XCZ1.tif]唑禾草灵水乳剂大通试验点株防效分别为97.98%、95.90%、91.86%,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739%、98.05%、90.92%,门源试验点株防效分别为9789%、9572%、93.62%,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8.32%、9659%、9324%;后期目测防效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1 200 mL/hm2 加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50 mL/hm2混用处理区和 69 g/L 精[XCZ1.tif]唑禾草灵水乳剂大通试验点分别为9867%、98.33%、9233%,门源试验点分别为99.33%、9967%、95.67%。

2.5 50 g/L唑啉草酯乳油在不同生态区示范对作物的安全性评测

施药后7、20、40 d观察,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 2示范点青稞叶色正常,青稞生长良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1 200 mL/hm2加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50 mL/hm2 混用处理区药后7 d观察,青稞叶色有轻微褪绿色黄斑,青稞生长良好,20 d观察青稞叶色正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与空白对照区一致;69 g/L精[XCZ1.tif]唑禾草灵水乳剂 1 050 mL/hm2 处理区药后 7 d 观察,青稞叶色黄斑较重,药后20 d观察青稞叶色仍有褪绿色黄斑,药后30 d观察黄斑基本消失。青稞生长中后期观察,各药剂处理区青稞生长良好,与空白对照区一致。收获期测产结果(表4),各药剂处理区较空白对照区增产均达1216%以上。

3 讨论与结论

3.1 应用技术

由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的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通过不同兑水量试验,药后40 d对野燕麦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达100%,在青海省农户使用的喷雾器兑水量均为225 L/hm2,机引式大型喷雾器兑水量可达 300 L/hm2 以上,该药剂在225~675 L/hm2兑水范围施药防除野燕麦效果均较好。

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200 mL/hm2于青稞不同叶龄施药试验表明,于2叶1心期施药防除野燕麦效果略低于3叶1心期施药,3叶1心期施药防除野燕麦效果低于4叶1心期和5叶1心期施药。因为青稞2叶1心期至3叶1心期时,野燕麦未完全出苗,先出苗的野燕麦接触药剂死亡,后出苗的未接触药剂未死亡,而5叶1心期时部分青稞已拔节,因此应于青稞4叶1心期施药为好。

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于不同土壤含水量施药试验表明,土壤含水量在6%~8%效果略低于10%~12%和16%~18%,土壤墒情好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3.2 不同生态区示范

50 g/L唑啉草酯乳油在青海省青稞种植区的大通县向化乡上滩村和门源县浩门镇示范,于青稞3~5叶期施药,50 g/L 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 单用处理区和与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0 mL/hm2混用处理区防除野燕麦效果均达95%以上,2处理区效果一致,表明50 g/L唑啉草酯乳油和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混用没有降低50 g/L唑啉草酯乳油的效果,没有拮抗作用。

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200 mL/hm2单用处理区青稞叶色正常,与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50 mL/hm2混用处理区前期叶片有轻微褪绿性黄斑,20 d后黄斑消失,收获期测产均较空白对照区增产12%以上。

50 g/L唑啉草酯乳油 1 200 mL/hm2单用处理区和与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50 mL/hm2混用在青海省青稞栽培地2个点进行示范,效果显著,对青稞安全,单用或与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混用均可在青海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昆仑,迟德钊. 青海青稞产业发展及技术需求[J]. 西藏农业科技,2011,33(1):4-9.

[2]林汝法. 中国小杂粮[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HJ1.85mm]

[3]吴昆仑. 藏区青稞生产存在问题初探[J]. 中国种业,2008(3):41-42.

[4]王更生. 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特点及防治药剂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6):385-388.

[5]程玉臣,白全江,张富荣. 除草剂防除春小麦田杂草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3):27-29.

[6]桑安平,马福全,殷春香,等. 甘南州青稞田间野燕麦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06(4):46-47.

[7]叶贵标,魏福香,朱天纵. 影响除草剂药效药害的因子[J]. 农药科学与管理,1998(3):20-23.

猜你喜欢
叶期青稞燕麦
“建昌红香芋”养分吸收分配特征分析
可嚼燕麦,营养打折
燕麦的栽培技术
晋粒康燕麦 守护您的健康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玉草迅克
行了,我像所有的他们一样
“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示范推广的成效与做法
30%氰草·莠去津悬乳剂与30%磺草·莠去津悬浮剂防除玉米田杂草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不同时期施用多效唑对小麦的化控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