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丹
【摘要】“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是评判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首要标准。那么, 如何返璞归真,还课堂“语文味”,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色,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有效的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是我们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语文课 语文味 本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61-02
在很多的书籍和评课中听到“语文味”这个词,“语文味”已经备受语文教育者的关注。“语文味”一词最早是程少堂先生提出的,所谓“语文味儿”,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互享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课堂气氛为基础,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主要通过 引发情感、品读文章、阐述哲理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有特色的教学个性的,并且令学生陶醉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感与自由境界。如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以浓浓的语文味,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沉浸于语文学习的快乐呢?现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真正统一,工具性人文性和谐“实味”课堂。
1.运用语言文字知识,指导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必要条件。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只关注一方面,注意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一些老师的课堂,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摆在重要的地位,似乎只有凸显“人文性”语文课才真正具有语文味。弄得许多人连“练习都不敢提了,那语文怎么学?语言文字训练应当有语言文字知识的参与,训练点凭借语言文字知识发现,训练时机凭借语言文字知识捕捉,训练进程,凭借语言文字知识调控。
例如:在教学《有的人》一课,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背诵。感悟文章的写作特点,根据诗的特点和结构,进行仿写。本诗对比的手法鲜明,学生可依据此特点进行仿写。“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特别突出地体现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对于高年级的老师,更应该多为学生提供练笔的平台,诗歌是练笔的好素材。设计读写结合训练,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真正统一。
2.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的时候只是泛泛而读,不求甚解,不做摘抄,不思考,是很难有独特深刻的领悟,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要有意识的圈点批注,摘抄整理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只有这样学生读、说、写的能力才能提高,学语文的目的,不仅是感受语言魅力,会用更应是关键。
二、充分读文,在咬文嚼字中营造“品味”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教师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细细体味,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充足的阅读时间,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在情感与思维的强烈震撼中了解作者美好人格、深奥的思想以及高尚的情操。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涵咏其丰富内蕴,进而学会阅读。阅读形式有:默读、朗读、速读、泛读、精读、略读、集体读、分组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有依据教学目的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才能有层次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读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还要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体会作者的思想。例如教学《匆匆》一课时,引导学生抓住叠词和短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像“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轻轻悄悄”“伶伶俐俐”等,这些词语真切地描绘出时间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逝去的无奈之情。
三、创设美感,在激情氛围中构“美味”课堂。
所谓“美味课堂”,通俗指语文课堂给人美的感觉,即让“语文味”飘荡在课堂的各个角落。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教学任务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借助文本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更丰富的语文实践平台,在充满激情的语言中,去发现、体会语文的魅力,感受语言的美、文字的美,广泛阅读、细细咀嚼,仔细体会字里行间的“美”。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创设“美感”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热情,洞悉学生在学习过程遇到的难题和阻碍,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带领学生走向一片广阔的语文天地。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插上想象的翅膀,发散思维,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作品中,与作者展开心灵的直接对话,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怀,体味语言的诗意美和音乐美,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这就是语文的“返璞归真”,希望“语文味”溢满校园!
参考文献:
[1]马延灯.让“语文味”回归课堂[J],教师,2014年第07期
[2]陈高梅.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J],中学时代2014,年第12期
[3]梁青.语文味的“气”和“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4年第Z3期
[4]杨永凯.高效语文课堂的语文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