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莹
何谓语文味?王崧舟老师是这样说的:“‘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一、体现在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之中
字词的教学是中低年级课堂的重点内容之一,每个词都有它特定的意思,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大部分教师都能注意到的。但是如何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呢?“急匆匆”是否读出“急”,“慢条斯理”是否读出“慢”,“万紫千红”是否读出“美”,“怒气冲冲”是否读出“怒”?这是我们常常忽略掉的,因此才会出现唱读生字词的现象。曾经听过一节这样的语文课,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生字后,让全班齐读生字词。学生把每个词都读得很有感情,有缓有急有轻有重,非常动听。听着他们那童真的声音,我不禁感慨:原来听孩子读生字词也可以是一种享受。
二、体现在精彩词句的品味中
品,就是对作品语言的品味。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悟诗情”一环节,我引导学生感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师导入: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顺流而下,到达广陵,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西辞黄鹤楼;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是顺流而下,而且诗人辞别的时间在春意正浓的三月,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下扬州。诗句信手捏来,豪不雕琢。
(2)引导学生模仿句子写诗。
(如:“故人辞别广州城,烟花三月到连南”;“故人辞别小山城,烟花三月回广州”等)
(3)用“阳春三月”“寒冬腊月”“炎炎夏日”“金秋十月”与“烟花三月”比较,体会“烟花三月”用词之美。
师:我念诗句,请同学们说感受
“故人西辞黄鹤楼,寒冬腊月下扬州”(感受:冷)
“故人西辞黄鹤楼,炎炎夏日下扬州”(感受:热)
师:“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引导说出词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烟花三月,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
(4)师:我们现在正处在烟花三月中,这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尤其是前段时间,学校的花儿开得多灿烂,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出示课件)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先让学生理解诗歌遣词造句的方法,模仿写诗,然后通过“寒冬腊月”“炎炎六月”“阳春三月”“金秋十月”与“烟花三月”作比较,体会“烟花三月”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不但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还提高了学生感悟语言、运用语言、欣赏语言的能力,丰厚了语文的积淀。
三、体现在学生的朗读中
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一位教师执教《体育课》(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其课堂教学设计处处能体现语文味,尤其是朗读指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以教学其中一个环节为例:
1. 教师课件出示句子:“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2. 生朗读并思考: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
(教师先引导学生说出是形态、动作描写,再引导从“豆大的汗珠”体会涅利爬平衡木的辛苦,但是在朗读时,学生读得没有感情。)
3. 教师发现学生的朗读有问题,马上进行范读,并让学生说说老师是怎样读的?
4. 生评价,悟教师的读法。
(声音甜美,朗读水平高,极为动听;有抑扬顿挫,有缓急轻重)
5. 学生模仿读。
经过教师指导后的朗读,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原来那个读不好的学生读得很到位,集体读时整体水平也较原来有了很大的提高,包括后面教学环节的朗读,学生也能用上老师所教的方法进行。
四、体现在教师的导语、过渡语、结束语中
语文课,就要以语文的方式去表达,包括常常不被关注的导语、过渡语、结束语。我在教学以描写春天景色为主题的作文教学课时,我在导语、过渡语、结束语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这就是语文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去品味,去感受,使之受到语文的浸染。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