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文滋养中成就优秀

2015-07-28 04:23李健波
师道·教研 2015年6期
关键词:优秀人才校园文化心理健康

李健波

成就优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确立学生在学校一切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管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发展意识。

一、营造人文校园环境,引导优秀人才成才的方向

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直接关系到教育活动的实施,影响到教育效果的好坏。完整的教育目标应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使人日臻完善,使人格丰富多彩。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能引导优秀人才向着成才的正确方向前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我校长期注重抓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要求教师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已形成“十六中人精神”:敬业爱生的奉献精神,学习互助的合作精神,钻研拼搏的进取精神,探究开拓的创新精神,自求发展的自主精神。同时注重优良学风的培养,形成“勤奋、扎实、灵活、创造”的学风。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体现优秀人才成长的目标

加强师德建设,多年来,我校坚持倡导“十六中人精神”——敬业爱生的奉献精神、学习互助的合作精神、钻研拼搏的进取精神、探究开拓的创新精神、自求发展的自主精神”,坚持开展热爱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三热爱”活动,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三服务”活动,通过二三十年的打造和积累,树立了十六中教师在广大学生和家长心目中良好的师德形象,在教职员工中形成“事业第一、学校第一、学生第一”的良好风气。

加强教职工队伍的奉献、合作、钻研、发展意识教育。学校的进步与发展,靠的是有一支团结、协作、奉献的干部队伍和敬业爱生、刻苦钻研、不甘人后的教师队伍。学校长期坚持“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之根本”的理念,以“教育观念新、师德风尚好、教育理论和知识技能水平高、教育科研能力强”为队伍建设目标,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提高人文德育实效,奠基优秀人才动机的基础

建构当代教育的完整目标是提高国民个体素质、民族整体素质,并以我国优秀的民族素质,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高人文德育实效,能够奠基优秀人才动机的基础。

1.“两个合力,三大网络“德育体系建设

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强化“人文德育“的理念,将继续充分发挥“两个合力”、“三大网络”的作用。两个合力:微观上说是指校内各种力量(领导、教师、职工、班级、团队、学生会、各科教学等)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宏观上说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股教育力量有机联系,形成方向相同、力量相聚、目标一致的立体式“合力”。“三大网络”,即建立家庭教育网络、实践基地网络、社会保护网络,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整合一致,建立充满活力的教育整体。

2. 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社会转型期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坚持“育人先育心、教育从心开始”的育人理念,坚持培养学生“积极心理、阳光心灵”的教育理念,立足教育,重在引导,将培养每个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和主要内容,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有效减少由于学生心理失衡导致的伤害事件发生,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教育体系,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制度化、科学化和全员化。

3. 行为养成教育

我校行为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俭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中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文明素质。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普通高中“三自”教育办学特色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2010TJK199)的成果】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优秀人才校园文化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戴春琳 汇聚优秀人才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图表
高技能优秀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