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贞
摘要:中国义务教育中小学数学教育主要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自然资源科学教学的意义和现存问题,针对现如今教学发展而提出教学措施,确保学生从小做起,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珍惜自然资源、了解自然科学的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然科学 发展现状 教学措施
对自然科学的学习是现如今小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然而教育是提升国力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灌输保护资源的思想也是对自然的最有效保护手段。自然科学教育将教育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意义由以往的科学文化教导延伸至实际生活的文化与思想研究,教导学生从小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科学问题,畅想未来,同时丰富了小学学习内容,使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简单,而且使自然资源有限的问题深入人心,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自然资源科学教育意义
目前,我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教育对象为小学生和初中生,教育形式为实践活动。
(一)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象主要为6-12岁的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学习任务充满好奇,但我国现如今的教学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而是进行死板教学,单纯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而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试题训练,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近期,我国教育部门十分重视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进行针对型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要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科学,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活动
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天性,教师应在学生学习中创建活动平台,使学生完全融入自然环境,通过自己的感官对知识进行新的认识。而我国的地域环境丰富多彩,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环境,使学生对自然资源进行细致了解,这有利于学生数学科学思维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自然资源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我国目前的教育没有将自然科学与数学教学知识紧密联系,仅仅注重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追求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没有使学生真正融入数学科学的环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巧妙地为学生介绍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在一次小学数学考试中,通过一道试题的分析,一位教师发现学生现如今的学习出现了严重问题。题干中主要表达的是鸡和兔子的脚的个数的问题,看似一道非常简单的数学问题,这道题对数学的基本概念考察得非常浅显,而且在课堂上教师已经利用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训练,但学生竟然没有思路,无从下手。考试后,经过与学生沟通教师发现,有的学生竟然不知道兔子有几条腿,甚至有学生天真地问道:“为什么兔子有四条腿,而鸡有两条腿?”对于这一类生活性常识在,大城市的学生们并没有接触过,所以难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鸡和兔子远离了他们的生活。
(二)小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
对于上文提到的问题,教材的编写也有一定责任,教材对于自然中的动物均用插图展现出来,但插图多少带有漫画性质,难免会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出现偏差。而对于出生于现代城市的学生,他们平日接触的自然中的动物的机会少之又少。从我国发展的趋势来看,农村已经逐渐向城市发展,学生们上学路上的自然环境也逐渐被建筑物场景所替代,所以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接触也逐渐减少了。
三、小学数学自然科学教育教学措施
对于小学数学科学教育,教育部门决定严格按照国家的教学标准,结合自然科学的发展,充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教师创建学习空间
为了丰富学生的日常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建不同的学习空间,为学生进一步的探索提供机会。教师要总结、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科学问题,监督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对“图形面积的认识”“物体形态的观察”等知识的讲授,教师要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丰富学生学习的资源,并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自然界存在的物体为学生展现生动的图片与影视,使学生在了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层的认识。
(二)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知识的拓展。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环境中,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唤醒学生内心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渴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生思维灵活,教师要激发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联想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自然资源观察情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我国自然资源进行全面了解。
四、结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首先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并在教育中为学生讲解自然资源的短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杜绝出现以往学生不理解自然常识的问题,并在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自觉提升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1]吴传钧.自然资源研究的新趋势[J].资源科学,1988(1).
[2]王爱红.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析猜想——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