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梅珍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呢?一运用插图,启发想象;二指导朗读,培养想象;三推敲词句,训练想象;四延伸情节,丰富想象。
【关键词】想象 插图 朗读 情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亩想象之地,小孩子更不例外,在他们单纯、透明的孩童时代,想象几乎占据了他们所有的思维空间。我们都明白:想象是人脑在已有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对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等都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做了以下训练尝试:
一、运用插图,启发想象
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许多都是图文并茂的。因此,利用挂图、插图、投影、剪贴画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直接凭借,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例如:我在教学《荷花》一文时,将一幅放大的插图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启发学生想象:“课文中的‘我看到一池荷花,就像这图画上的荷花一样美。现在请你们也像文中的‘我一样,细细地观察荷花,同学们觉得怎样?”这样运用图画,再利用启发性的导语和设问,使学生有了思维活动的依托,积极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思如泉涌,一篇篇生动美妙的散文脱口而出,一幅幅写意抒情的水墨画跃然纸上。
二、指导朗读,培养想象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方法。通过朗读,能够诱发主体的想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读感受”,去尽情想象,通过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画面”,再通过“画面”品味语言,使学生的想象力在朗读中得到培养。
例如教学《火烧云》一文时,可启发学生边朗读边想象:一个夏日的傍晚,凉意袭来,我们在院子边瞭望远处的原野和更远处的河山,以及遥远的落日,不经意间,霞光一点一点染红了西天,染红了河山,染红了大地,我们身边的动物也披上了霞光。此时火烧云变幻着向我们走来,以各种形态和我们孩子做游戏。这样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读,不但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而且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推敲词句,训练想象
由词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篇,这是形成文章的基本过程,其中词句是构成文章的最基本的“建筑材料”。因此,理解和推敲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的有效办法。在同一篇课文中,有些词句容易理解,有些词句比较难理解,有些词句乍看容易理解,稍作深究又觉得含义颇深,它们或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生动地表达了人物的感情。怎样引导学生去感悟这些词句的含义呢?这就需要通过推敲进而展开想象。
例如,在教学《冬不拉》时,文中描写了冬不拉一路历尽了千辛万苦寻找瞎熊踪迹,我引导学生抓住“翻过高山”“跨过深涧”“穿过树林”与书上所写的“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 及“一座、一道、一片”与“一座座、一道道、一片片” 等重点词句来推敲、比较,体会它们所表达的不同意思,从而领会想象冬不拉不畏千难万险、为民除害的决心。
四、延伸情节,丰富想象
情节是课文的骨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文情节的假设和延伸来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让学生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到新的境地。小学课本中,叙事类课文占相当大的比重,而且情节单一,结构紧凑,尤其是还有好多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体裁的课文,这些课文都非常适合于用来给学生训练延伸式想象。在教学中,我尽量唤起孩子们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或者延伸故事情节,或者补充课文内容,或者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或者深化文章主题,从而加速他们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以便通向未来更广阔的世界。
比如在教《凡卡》这课时,作者通过写信的方式,用对比的手法,诉说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理解,感受到凡卡生活的悲惨、内心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此时机,我创设了“我和凡卡比童年”的新意境,学生很自然地会把凡卡悲惨的童年和自己的童年比较,凡卡每天吃不饱穿不暖,他不能像我一样尽情玩耍,他不能像我一样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读书,他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也不能像我一样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我,天天沉浸在父母的关爱中,有吃不完的美食、穿不完的新衣,还不用干活,更不用挨打……通过延伸这个故事情节,学生不仅能深刻地体会到当时的社会太黑暗了,而且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灵活多变的。我们只要能够自觉地注意这个问题,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就能够激起学生想象的浪花,让他们拥有一双想象力丰富的翅膀,翱翔在知识的海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