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辉,周倩云,曹振兴,刘立伟
运动成瘾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曲辉1,2,周倩云2,曹振兴2,刘立伟3
摘要基于成瘾的疾病模型,对运动成瘾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目的是了解大学生群体中运动成瘾的流行病学特点,探索导致运动成瘾的可能原因,为运动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采用系统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4所高校中抽取2 352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运动成瘾量表(EAI)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动成瘾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该大学生群体中运动成瘾的发生率为6.8%;运动成瘾具有性别、年级、专业差异;父母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周体育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锻炼项目与运动成瘾存在相关关系;性别、年级、父(母)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周体育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和锻炼项目分别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男生、大学二年级、理工科专业更容易运动成瘾;男生、大学二年级、父(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周体育锻炼次数多、每次锻炼时间长和同场对抗性锻炼项目是导致运动成瘾的风险因素,对运动成瘾具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运动成瘾;运动依赖;锻炼成瘾;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运动成瘾(exercise addiction)是近年来国外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运动成瘾,又被称为运动依赖、锻炼成瘾等。D.M.W.VEALE[1]认为,运动成瘾是用来描述个体所从事的运动变成的一种强迫性行为,具有运动依赖倾向或症状的个体会将运动计划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若是阻碍了运动计划,将会引发个体的焦虑、不安或沮丧,使个体逐渐忽略人际社会互动,忽略家庭责任。国内学者李京诚[2]认为,锻炼成瘾是指个体对有规律锻炼生活方式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国外对运动成瘾的机制、行为特征、界定方法与手段、预防和治疗手段,以及运动成瘾与人格特质等心理因素的相关性、运动成瘾与其他成瘾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了的研究。国内研究涉及运动成瘾的界定方法、影响因素,但研究数量很少,因此,只是零碎的、小范围的,处于研究前的准备和启动阶段[3]。
运动成瘾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行为成瘾,但尚未被列入美国
了解运动成瘾在人群中的分布,发现导致运动成瘾的线索,是运动成瘾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本研究基于成瘾的疾病模型,运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运动成瘾在大学生人群中的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目的是了解大学生运动成瘾的流行病学特点,探索导致运动成瘾的可能原因,为运动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沈阳市普通高校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在校学生。参考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估计大学生人群中运动成瘾的发生率约为5%,调查的容许误差定为1%。根据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样本量估计公式:
式中:ɑ为置信区间;tɑ为显著性水平ɑ对应的t值;P为估计患病率;Q=1-P;d为容许误差。
本研究的最小样本量为:n=1.962×0.05×0.95/0.012≈1 825。
采用系统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将沈阳市普通高校分成综合类、文科类、理工类和医学类4种,各抽取一所高校。按照招生规模,确定在综合类高校抽取文科、理工科各2个学院,文科类、理工类、医学类高校分别抽取文科专业、理工科专业、医学专业各2个学院,共计10个学院。按照每个学院、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各5个自然班,每个自然班30人计算,预计抽取3 000人(10个学院×2个年级×5个自然班×30)。实际发放问卷2 483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 352份,有效率为94.7%。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运动成瘾量表(ExerciseAddiction Inventory,EAI)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填写,现场回收的调查方式。调查时间为2015 年4月。
运动成瘾量表(EAI)是由A.TERRY等[5]在2004年设计的,是国内外研究运动成瘾问题应用最广泛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由6个问题组成,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非常不同意”计1分,“不同意”计2分,“不确定”计3分,“同意”计4分,“非常同意”计5分。量表得分≥24分,即可判定为运动成瘾。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可能影响运动成瘾的人口学、社会学和锻炼行为因素,编制了包括性别、年级、专业、家庭居住地、父母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周体育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和主要锻炼项目等8个问题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1.2.2数理统计法依据有无体育锻炼(不含体育课)将2 352名大学生分为无锻炼组(问卷中周体育锻炼次数选择0次)和有锻炼组。依据运动成瘾量表得分,将有锻炼组分为成瘾组(EAI≥24)和非成瘾组(EAI<24)。各组人数分别为:无锻炼组75人,成瘾组161人,非成瘾组2 116人。无锻炼组不填写运动成瘾量表(问卷中选择跳过)。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处理。
2.1大学生运动成瘾的流行病学特征
2 352名大学生中,检出运动成瘾(EAI≥24,下同)的人数为161人,运动成瘾发生率为6.8%。其中,男生运动成瘾的发生率为10.5%,女生为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334,P<0.01);大学一年级学生运动成瘾的发生率为5.7%,大学二年级为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2,P<0.05);文科专业大学生运动成瘾的发生率为4.9%,理工科专业为9.5%,医学专业为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624,P<0.01)。
2.2运动成瘾与各因素的相关分析
2.2.1人口学、社会学因素与运动成瘾的相关分析 (1)性别与运动成瘾。有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中,男生1 108人,女生1 169人。男生中,运动成瘾人数为119人,运动成瘾发生率为10.7%;女生中,运动成瘾人数为42人,运动成瘾发生率为3.6%。男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224,P<0.01),表明运动成瘾与性别存在相关关系,男生更容易产生运动成瘾,男生运动成瘾的可能性是女生的3.229倍(见表1)。
(2)年级与运动成瘾。有体育锻炼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为1 149人,运动成瘾的人数为68人,运动成瘾的发生率为5.9%;大学二年级学生1 128人,运动成瘾的人数为93人,运动成瘾的发生率为8.2%。2个年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89,P<0.05)。表明运动成瘾与年级存在相关关系,大学二年级学生更容易产生运动成瘾。大学二年级学生运动成瘾的可能性为大学一年级学生的1.428倍(见表1)。
(3)专业与运动成瘾。828名有体育锻炼的文科专业大学生中,运动成瘾人数为42人,运动成瘾发生率为5.1%;1 047名有体育锻炼的理工科专业大学生中,运动成瘾人数为102人,运动成瘾发生率为9.7%;402名有体育锻炼的医学专业大学生中,运动成瘾人数为17人,运动成瘾发生率为4.2%。不同专业大学生运动成瘾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344,P<0.01),表明运动成瘾与专业存在相关关系(见表1)。
运用卡方分割法进行两两比较,规定通常检验水准为α=0.05,根据公式计算出调整检验水准为α=0.0125。统计显示,理工科专业大学生运动成瘾发生率高于文科专业和医学专业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20,P=0.000;χ2=11.713,P=0.001),而文科专业大学生与医学专业大学生运动成瘾发生率差异不显著(χ2=0.422,P=0.516)。表明,理工科专业大学生更容易运动成瘾,理工科专业大学生运动成瘾的可能性是医学专业大学生的2.444倍(见表1)。
(4)家庭居住地与运动成瘾。在体育文化环境和体育设施方面,我国目前的现状一般是省会(或直辖市)城市好于地级城市,地级城市好于县级城市,城市好于农村。本研究假设,家庭居住地是运动成瘾的影响因素之一,考察成长环境与运动成瘾的相关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来自省会或直辖市的大学生中,运动成瘾的发生率略高于来自农村、县级市和地级市的大学生。统计表明,运动成瘾的发生率与家庭居住地不存在相关关系或相关不显著(χ2=4.296,P>0.05),否定了原假设,家庭居住地对运动成瘾无显著影响。来自农村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群体的运动成瘾发生率分别为6.5%和6.6%,二者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16,P>0.05)(见表1)。
(5)父母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与运动成瘾。家庭环境是物质成瘾和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之一,父母(其中1人或2人)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为依据: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上)可能对子女的体育锻炼行为产生影响。统计表明,运动成瘾与父母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存在相关关系(χ2=16.630,P<0.01)(见表1)。
表1 人口学、社会学因素与运动成瘾的相关分析Table1 Correlation between demographic,sociological factors and exercise addiction
运用卡方分割法进行两两比较,规定通常检验水准为α= 0.05,根据公式计算出调整检验水准为α=0.012 5。父母2人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中,运动成瘾的发生率高于父母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9,P=0.000)。父母2人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与父母中1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中运动成瘾的发生率(χ2=2.328,P=0.127),父母中1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与父母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中运动成瘾的发生率(χ2=4.136,P= 0.042)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父母2人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运动成瘾的可能性是父母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的2.128倍。
2.2.2锻炼行为与运动成瘾的相关性分析 (1)周体育锻炼次数与运动成瘾。周体育锻炼次数是衡量运动量大小的指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运动成瘾与周体育锻炼次数存在相关关系(χ2=225.879,P<0.01)。随着周体育锻炼次数的增加,运动成瘾的发生率呈增高的趋势。周体育锻炼次数7次以上的大学生中,运动成瘾的发生率最高(34.9%),周体育锻炼次数7次的大学生次之(19.5%),周体育锻炼次数1次和不足1次的大学生中发生率为0。
与样本总体的运动成瘾发生率的差异检验显示,周体育锻炼次数2次的大学生中,运动成瘾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样本总体(χ2=10.293,P<0.05);周体育锻炼次数3次和5次的大学生中,发生率与样本总体无差异;周体育锻炼次数为4次和6次的大学生中,发生率与样本总体差异显著(P<0.05);而周体育锻炼次数7次和7次以上的大学生中,发生率与样本总体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明,周体育锻炼次数越多越容易运动成瘾。
随着每周体育锻炼次数的增加,运动成瘾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每周锻炼3次运动成瘾发生的可能性是每周锻炼2次的2.213倍,而每周锻炼7次以上运动成瘾发生的可能性是每周锻炼2次的16.221倍(见表2)。
(2)每次锻炼时间与运动成瘾。每次锻炼时间是衡量运动量的指标之一。结果显示,每次锻炼时间与运动成瘾存在相关关系(χ2=118.367,P<0.01)。每次锻炼时间不满30 m in的大学生中,运动成瘾的发生率为1.7%,显著低于样本总体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068,P<0.01);每次锻炼时间为大于30 min不满1 h、大于1 h不满1.5 h的大学生中,发生率与样本总体无显著差异;每次锻炼时间2 h以上的大学生中,发生率为28.0%,高于样本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367, P<0.01)。表明,每次锻炼时间越长,越容易产生运动成瘾。每次锻炼时间2 h以上的大学生,产生运动成瘾的可能性是每次锻炼时间不满30 min人群的21.848倍(见表2)。
表2 周体育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与运动成瘾的相关分析Table2 Correlation between exe rcise frequency,exe rcise tim e and exercise addic tion
(3)锻炼项目与运动成瘾。相关分析显示,锻炼项目与运动成瘾存在相关关系(χ2=83.057,P<0.01)。足球、篮球锻炼者中,运动成瘾发生率高于样本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足球:χ2=14.404,P<0.01;篮球:χ2=34.120,P<0.01)。羽毛球、健步走锻炼者中,运动成瘾发生率低于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羽毛球:χ2=6.088,P<0.05;健步走:χ2=7.611,P<0.01)。跑步、健美、排球、乒乓球、网球、游泳、瑜珈、轮滑、跳绳、武术、体育舞蹈和自行车锻炼者中,运动成瘾发生率与总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足球、篮球锻炼者更容易运动成瘾。足球锻炼者运动成瘾的可能性是跑步锻炼者的4.025倍,足球锻炼者与篮球锻炼者的运动成瘾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354,P>0.05)(见表3)。
表3 不同锻炼项目运动成瘾发生率与样本总体的差异检验Table3 Prevalence of exercise addiction among different events participants and difference tests
161名运动成瘾大学生中,篮球锻炼者最多(56人,34.8%),其次是跑步锻炼者(43人,26.7%),再次是足球锻炼者(13人,8.1%)。跑步锻炼者中,运动成瘾的发生率与总体并无差异,说明跑步锻炼者不比其他锻炼项目锻炼者更容易运动成瘾(见表4)。
表4 运动成瘾大学生的锻炼项目分布Table4 Exercise even ts distribution o f exe rcise add icts
2.3运动成瘾风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各种因素对运动成瘾的影响,有效预测运动成瘾的发生,本研究以性别(女=1,男=2)、年级(大一=1,大二=2)、专业(其他=1,理工科=2)、家庭居住地(农村=1,城市=2)、父(母)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否=1,是=2)、周体育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锻炼项目(其他项目=1,同场对抗性项目=2)作为自变量,以是否运动成瘾作为因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向前法,Pin=0.05,Pout=0.10)。结果显示,性别、年级、父(母)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周体育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和锻炼项目先后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对样本的回代预测正确率为93.0%(见表5)。
结果表明,性别、年级、父(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周体育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和锻炼项目是运动成瘾的有效预测因子。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男性、大学二年级、父(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周体育锻炼次数多、每次锻炼时间长和同场对抗性项目是运动成瘾的风险因素。
表5 运动成瘾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ab le5 Result of non-conditiona 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exercise addiction
3.1运动成瘾的发生率
本研究采用系统分层整体抽样的方法,调查对象为普通大学生群体,包括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和有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总体的运动成瘾发生率为6.8%,其中,有规律运动者(周体育锻炼1次及以上)中运动成瘾的发生率为7.8%。李梦龙[6]报告,大学生规律运动者中运动成瘾的发生率为8.42%;张永峰[7]在运动场所随机抽取840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为5.9%。本研究的结果与李梦龙的研究结果接近。A.SZABO等[8]报告英国普通大学生运动成瘾的发生率为3.6%(样本量为194人)。
上述研究均采用TERRY等设计的运动成瘾量表(EAI)作为诊断工具,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抽样方法带来的误差和样本量的大小不同造成的误差;另一方面,即使同一群体,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文化环境的差异,特别是体育文化环境的差异,可能导致地区差异和跨文化差异。
此外,不同人群的运动成瘾发生率可能存在差异。有研究报告,26%的男性和25%的女性跑步锻炼者运动成瘾。KRISZTINA 等[9]认为,一般人群中运动成瘾的发生率,3%是比较可靠的数字。
3.2性别与运动成瘾
本研究结果表明,男性更容易运动成瘾,在同样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的研究中,与张永锋[8]的研究结果一致。S.D.DANIELLE等[10]对美国青少年(平均年龄15岁)的研究指出,男孩比女孩更容易运动成瘾。在对中老年人的调查研究中,任宇[11]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运动成瘾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可能源自男女在心理学方面的差异。从心理学角度看,男性比女性更具有竞争性和攻击性,喜欢冒险和追求刺激,因此男性更容易沉迷于体育这一充满竞争性的活动。此外,体育参与程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男女在社会角色方面存在差异,在男性占优势的社会中,女性在包括体育活动的社会活动中参与程度较低,而参与程度低,运动成瘾的可能性就小。
关于运动成瘾是否具有性别差异,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在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的研究中,李梦龙[6]认为,女性更可能产生运动成瘾;在以普通健身人群为对象的研究中,王洪燕[12]的结论是,女性比男性容易运动成瘾,而章罗庚、李颂[13]的结论是男女无差异。
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可能与研究群体不同有关,不同文化背景、年龄层次、地区、收入水平、职业、文化程度和锻炼项目的群体,男女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存在差异。
3.3专业与运动成瘾
本研究结果显示,理工科专业大学生更容易运动成瘾。A.SZABO等[8]针对英国体育专业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运动成瘾的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无论是EAI得分还是运动成瘾的发生率都高于普通大学生。这些研究结果提示,专业是运动成瘾的影响因素之一,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运动成瘾的发生率可能不同。
很多研究表明,文科专业和理工科专业大学生体育参与程度不同。原因可能是,专业与个性心理相互影响,导致不同专业大学生在某些心理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并具有专业特点,而这些心理因素的差异又导致不同专业运动成瘾方面的差异。
3.4年级与运动成瘾
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过程,可以解释运动成瘾年级之间的差异。就大学生群体而言,大学一、二年级是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时期。从高中到大学,可自由支配时间陡然增加,大部分在高中时期无暇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出于健身、娱乐、减肥和兴趣等原因,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或受其他同学的影响,选择某一个或几个运动项目主动进行锻炼,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锻炼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或健身效果又强化了这种锻炼习惯,其中一部分学生沉迷于体育锻炼并发展为运动成瘾。
3.5父(母)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与运动成瘾
本研究表明,父(母)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也是运动成瘾的影响因素,家庭环境是物质成瘾的影响因素。选择性交互作用理论认为,成瘾是个体在同外界社会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学习的结果,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4]。父(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子女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影响,同时也使其中对运动成瘾具有易感性的个体发展为运动成瘾。
3.6周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每次锻炼时间与运动成瘾
耐受性是运动成瘾的诊断标准之一[1,14],即为避免消极影响的发生或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保持甚至增加运动量。因此,大运动量是运动成瘾的行为特征之一。
周体育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时间是衡量运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成瘾与周体育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时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运动成瘾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具有大运动量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周体育锻炼次数多、每次锻炼时间长。
国内的同类研究也证明,运动成瘾者具有大运动量的特点。李梦龙[6]研究认为,影响运动依赖的一般因素有性别、持续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每次运动时间。张永锋[7]研究认为,运动量大者易产生运动成瘾。
3.7锻炼项目与运动成瘾
本研究表明,运动成瘾与锻炼项目存在相关关系,大学生群体中足球和篮球锻炼者更容易运动成瘾。这一结果提示,同场对抗性项目的锻炼者可能更容易运动成瘾。张永锋[7]也认为,喜欢对抗性运动者可能更容易产生运动成瘾。
有研究表明,马拉松运动员和健美运动员更容易产生运动依赖[15-18]。本研究中,跑步和健美锻炼者中运动成瘾的发生率与总体并无显著差异。但在绝对数量上,跑步锻炼者中运动成瘾者仅次于篮球锻炼者。本研究中,以跑步为锻炼方式的大学生最多,有762人,占33.5%。因此,运动成瘾者中跑步锻炼者数量多的原因是,以跑步为锻炼方式的人比其他项目多,统计分析并不支持跑步锻炼者更容易运动成瘾的观点。
同场对抗性项目更容易运动成瘾的原因可能是,与个人项目、隔网对抗性项目相比,同场对抗性项目竞争性、趣味性更强,在运动过程中更容易体验到愉悦、兴奋和成就感等积极的情绪体验(高峰体验),因此更容易上瘾。而其他项目竞争性、趣味性相对弱一些,不容易产生上述积极的情绪体验。
(1)普通大学生群体(一年级和二年级)中运动成瘾发生率为6.8%,运动成瘾具有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男性、大学二年级、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运动成瘾。
(2)父母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周体育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锻炼项目与运动成瘾存在相关关系。父母2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中运动成瘾的发生率高于父母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周体育锻炼次数越多、每次锻炼时间越长越容易产生运动成瘾;足球、篮球锻炼者更容易产生运动成瘾。
(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生、大学二年级、父(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周体育锻炼次数多、每次锻炼时间长、同场对抗性锻炼项目是导致运动成瘾的风险因素,对运动成瘾具有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VEALE D M W.Exercise dependence[J].British Journal of Addiction,1987,82:221-253.
[2]李京诚.锻炼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谢松林,李薇.运动成瘾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7,04:125-128.
[4]赵敏,郝伟.酒精及药物滥用与成瘾[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
[5]TERRY A,SZABO A,GRIFFITHS M.The exercise addiction inventory:A new brief screening tool[J].Addic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4,12 (5):489-499.
[6]李梦龙,马卫平.大学生规律运动者运动依赖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06:546-548.
[7]张永锋.大学生运动成瘾探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2.
[8]SZABO A,GRIFFITHS M D.Exercise addiction in British sport science stud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2007,5 (1):25-28.
[9]KRISZTINA,BERCZIKL.Exercise Addiction:Symptoms,Diagnosis,Epidemiology,and Etiology[J].SubstanceUse&Misuse,2012,47:403-417.
[10]DANIELLE S D,JENNIFER S S,JENNIFER M D.Self-determined to exercise?Leisure-time exercise behavior,exercise motivation,and exercise dependence in youth[J].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2013,10:176-184.
[11]任宇.太原市中老年人锻炼成瘾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08.
[12]王洪燕.锻炼成瘾问题及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3]章罗庚,李颂.对运动依赖影响因素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05:43-46.
[14]HAUSENBLAS H A,DOWNS D S.Exercise Dependence Scale-21 Manu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2002,32:179-185.
[15]HAUSENBLAS H A,SYMONS D S.Exercise dependence:A systematic review[J].Psychology of Sport&Exercise,2002,3:89-123.
[16]HAUSENBLAS H A DOWNS D S.Relationship among sex,imagery and exercise dependence symptoms[J].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s,2002(16):169-172.
[17]LEJOYEUX M,AVRIL M,RICHOUX C,et al.Prevalence of exercise addiction and other behavioral addictions among clients of a Parisian fitness room[J].Comprehensive Psychiatry,2008,49:353-358.
[18]ALLEGRE B,THEME P,GRIFFITHS M.Individual factors and the context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exercise dependence:A prospective study of“ultra-marathon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2007,5:233-243.
中图分类号:G 80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00(2015)05-425-07
DOI: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15.05.010
收稿日期:2015-07-13;修回日期:2015-09-17;录用日期:2015-09-18
作者简介:曲辉(1970-),男,山东烟台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全民健身的理论与实践、运动心理学。
作者单位:1.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北京100084;2.东北大学体育部,辽宁沈阳110819;3.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对它的研究主要是借鉴物质成瘾和其他行为成瘾的研究成果。而关于物质成瘾成因的解释中,最有影响的成瘾模型是疾病模型,认为物质成瘾是一种疾病,需要医学处理。2011年,美国成瘾医学学会提出了成瘾的新的定义:成瘾是一种原发的、脑奖赏系统、动机、记忆等相关通路的慢性疾病,这些通路的异常导致特征性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功能损害[4]。运动成瘾是否是一种疾病,还没有定论,但大量研究证明,运动成瘾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负性影响。
Non-conditionalLogisticRegression Analysisof theFactors Influencing ExerciseAddiction
QU Hui1,2,ZHOU Qianyun2,CAO Zhenxing2,LIU Liwei3
(1.College of Sport Coaching,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Dept.of PE,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819,China;3.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063009,China)
AbstractAim:Based on the disease model of addiction,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revalence situation of exercise addic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xercise addiction.The purpose is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ercise addic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explore the possible cause of exercise addiction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exercise addiction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Methods:Used the systematic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2352 freshmen and sophomores were enrolled from four universities.Each student completed Exercise Addiction Inventory (EAI)and General Condition Questionnaire.No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xercise addiction. Results:The prevalence of exercise addiction among the investigated students was 6.8%.Gender differences,grade differences and major differences were found.Parents participating in exercise regularly whether or not,exercise frequency,exercise time and exercise event were correlated with exercise addiction. Gender,grade,whether parents participating in exercise regularly,exercise frequency,exercise time and exercise event entere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Conclusions:Male,sophomores,students majored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apt to addict to exercise.Male,sophomores,parents participating in exer⁃cise regularly,exercising more frequently,exercising more time and antagonistic events in the same court are risk factors and valid forecasting factors of exercise addiction.
Key wordssport addiction;exercise dependence;exercise addiction;no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