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郧
摘要:十八大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阶段,而养老产业的巨大消费需求既有利于稳增长,又有利于调结构,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应把握好新常态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厘清政府养老责任边界、建立多层次的养老模式扩大养老产业的客户群、延伸养老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等方式大力发展养老产业。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养老产业;养老服务:养老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5)06-0025-03
经过30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逐渐进入一轮新的发展周期,适应并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意味着经济产业格局将面临深刻变化和重大调整。养老产业作为新兴的综合性的第三产业,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消费需求巨大,发展养老产业既有利于稳增长,又有利于调结构,是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有效途径。
一、经济新常态与养老产业的内涵
1.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的“新”,表明这种发展形态与以前迥异;而“新常态”的“常”,则表明这种状态相对比较稳定,而且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归纳起来,经济“新常态”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增长速度从之前的高速变为中高速。中国曾经有30余年持续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2012年开始,连续三年GDP增速降到了8%以下。二是经济结构逐渐趋向合理。中国的经济结构长期畸形,一二三产业中,工业比重过重,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其中,工业中技术含量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比重过大。近几年经济速度的放缓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占比不断上升,并在2013年达到46.l%,首次超过工业。在第二产业中,随着外贸出口的萎缩,一批传统制造业开始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三是区域发展渐趋平衡。中国的国情是城乡差别大、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发展差距大。近几年这种状况逐渐得到改变,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经济增速均高于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差距正日益缩小。由此可见,经济“新常态”意味着一种增长速度逐渐回归理性,经济结构更趋合理,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一种发展状态。
2.养老产业的内涵
养老产业是在特殊的背景下,为满足一类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而产生的新兴产业,因此,养老产业的性质较为特殊,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独立产业,而是依托农业、工业和传统的服务业衍生的新兴的综合性服务业。即:在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群体财富日益积累的情况下,为满足日益增多的“老而富”群体的需求,或者说为保障这类群体退休后生活质量不下降,而为他们提供养生服务及其他特殊商品、设施以及服务的新兴产业,大量具有相同属性的企业、行业集聚,则形成养老产业集合。
养老产业主要包括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及养老产业链三大部分。其中养老服务是养老产业的核心,它是为保障老人原有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不降低而专门为其提供的一种生活服务,与普通群体相比,无论是服务内容还是服务质量,都有其特殊性。养老产品是养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老人的特殊需求,经过特别设计的产品的总称。养老产品种类繁多,根据不同老年群体的经济条件、健康状况及身体条件,养老产品分为衣食住行及休闲、保健、养生、医疗甚至文化等诸多方面。养老产业链是养老产业发展和繁荣的产物,它是在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有机融合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的特点,对上下游行业具有明显的经济带动效应。完整的养老产业链的出现,既是一个社会进入充分老龄化阶段的体现,也是一个社会养老产业发展到相对完善阶段的标志。
养老产业既具有公共性,又具有盈利性。首先,养老服务的对象具有特殊性,老年人群体的经济水平、文化修养、家庭背景迥异,尤其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严重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有相当一部分特殊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人,收入低、生活条件差,老无所依。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使他们享受基本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举措,更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养老产业又不仅仅具有公共福利属性,其作为第三产业中的特殊产业,同样具有盈利性。在为部分“老而富”群体提供高层次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时候,相关机构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收取高额费用。在“老而富”群体日益增多的今天,如何根据这类老年群体的需求,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高品质服务和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各大经营性养老机构考虑的重点。随着我国养老服务消费群体的日益增加及老年人对生活品质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养老产业的发展潜力将逐渐显化。可以说,养老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其产业化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我国养老产业的需求范围将逐步扩大,养老服务的需求层次随之提高,养老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养老产业将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养老产业助力新常态经济发展
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国内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中国已经处于老龄社会初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释放了养老产业的发展空间,未来中国将成长为全球养老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强大内需的拉动下,第三产业高度繁荣,进而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健康发展。养老产业是一种综合性服务业,在当前中国外贸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刺激消费,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手段。
1.发展养老产业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
养老产业是一个涉及面广、产业链长的综合产业体系,既涵盖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的衣食住行、日常照料,又有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护理服务和医疗服务,还包括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娱乐等多个行业领域,可以在促进生产、拉动消费、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养老产业市场供给缺口大,在发达国家每千名老人约拥有养老床位70张,而在我国截至2014年底,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5.43张,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也处于落后地位。养老产业的发展空间大,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2014到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增长到33%。由此可见,养老产业是极具市场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
2.发展养老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方法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中国之前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从产业结构来说,工业革命后期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一、二产业的速度,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以美国的产业结构为例,近20年来,美国的服务业占经济比重超过80%。由此可见,发展第三产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养老服务业作为养老产业的核心,其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而且是高级形态的服务业,因此,把大力发展养老产业作为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点,是非常明智的战略选择。与此同时,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改革发展的“减震器”,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和社会安定的“稳定器”。在现今特定的历史时期,解决大量的老龄人口的养老等福利问题.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中国社会的平稳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在当今中国,解决了养老问题,就解决了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
3.新常态下养老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新常态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逐渐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养老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迎来大发展机遇。从政策层面来看,养老产业是政府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2013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讨论如何发展养老服务业,提出加强能力建设、分层分类发展、创新发展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等五个方面的要求。未来几年,在外贸继续乏力的情况下,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政府将会在税收、用地、人才培养等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从资金层面来看,虽然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换挡降速,财政收入增幅有所下降,但从2014年中央及地方的财政支出情况来看,民生支出仍保持较大增幅。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前10个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977亿元,同比增长12.9%;同时,在政府资金的撬动下,各种社会资金对养老、养生等新兴服务业态的投资规模也日益扩大,各级政府对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持引导、鼓励和支持态度。此外,商业养老保险也蓬勃发展,在股市、房地产低迷的情况下,大量储蓄资金转入保值增值能力更强的商业养老保险领域。
新常态经济依然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如何避免发展失速,扩大内需是根本,在老年群体日益增多的中国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养老产业的发展优势将充分显示出来。因此,养老产业的发展定位将进一步提升,迎来新的机遇。发展目标定位的提升具体体现在资源、服务、体制三个方面:一是养老资源增加。资源的多寡直接决定养老服务的质量,在新常态经济的拉动内需、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民生的背景下,政府无疑将调配更多的社会资源用于养老产业。二是养老服务的层次与质量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养老服务不在局限于传统的家庭、社区和机构等固定的养老场所,养老服务的内容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养老金融、养老休闲服务等高层次、特色化的服务将逐渐出现。另一方面,对养老服务的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服务层次由低到高,由被动向主动,由依附式服务向独立全面服务转变,养老产业将迸发出极大的活力。三是理顺养老产业的组织管理体制。养老产业组织管理体制的顺畅有助于降低社会资源提供养老服务的成本,在新常态下,政府职能的重要转变就是简政放权,行政力量干预市场行为的情况将越来越少,在养老产业领域,政府和市场的行为边界日益清晰。
三、新常态下的养老产业发展路径
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有效途径,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紧迫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1.厘清政府养老责任边界
首先,政府应该承担起养老产业的监管责任,制定相关政策,设计规范化、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的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医疗护理、文化娱乐、临终关怀等养老服务项目及标准。其次,政府应该承担起引导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的责任。作为养老产业的核心,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关键,而专业化的能够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的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是养老服务发展的重点。要通过改革重点院校的学科设置,大力培养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要加强老年服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通过补贴或者项目支持等方式,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合养老服务工作的服务人员:要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和考核制度。政府要把提供基本的养老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任务,承担起“保基本、兜底线”的职责,市场主体则要为经济条件较好,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老年群体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水平的养老服务。这样,政府提供的基本保障与市场提供的高层次保障才能够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2.建立多层次的养老模式,扩大养老产业的客户群
随着中国老年人经济条件的改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也呈现出多层次、多样性的特征。与此相对应的是,养老产业也日益向个性化、多层化发展。因此,通过引进各类民间团体、非营利组织、商业保险、慈善机构、志愿者等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同时设计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养老产业体系,对于逐渐培育养老产业的服务对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3.延伸养老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
随着养老产品不断开发和养老服务内容的日益丰富,养老产业对上下游产业的经济带动效应日益显著,养老产业链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将成为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完整的养老产业链应包括核心产业、支柱产业、产品开发、衍生产业和上下游配套产业,养老产业的核心是提供养老服务,包括老年人的日常护理服务、医疗服务、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等。经过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现代中国,一对夫妻同时赡养多名老人的情况大量出现, “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数量将呈现加速增长趋势,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将是大势所趋。养老支柱产业涉及老年人日常衣食住行的食品和生活消费品、用于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护理、医疗、老年保健用品、满足老年人文化和精神需求的娱乐设施等,这些产品和设施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势必迎来新的发展机遇⑤。在养老产品的开发方面,日本的企业更注重老年人的体验和老年人对产品需求的细节,将老年人的需求从普通的商品需求中细分出来,由此设计出为方便阿尔茨海默老人出行需求的带GPS定位和活动记录器的老年人专用手机,方便瘫痪老人生活需求的各种自动化器械等等,这些针对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市场需求巨大。与此同时,随着养老产业的层次升级,大量围绕老年人的衍生产业出现,例如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的养老金融服务产业、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养老休闲娱乐行业、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特种消费品零售行业等。另外,还有与养老产业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产业,如运输业、钢材业、水泥业、建筑业、机械电子业、殡葬业等等。由此可见,随着老年人对养老服务质量、效率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在新常态下,养老支柱产业及相关衍生产业必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而随着养老产品的丰富,养老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养老产业板块将辐射各行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