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峰
[摘 要] 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可回避. 教者应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分层教学;落实过关;数学课堂
分层教学,指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学习成绩等差异,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并根据这些层次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方法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并最终共同发展.
背景
1. 九年级学生学习的层次差异明显,正常的课堂设计会导致尖子生吃不饱,差生像听天书一样难熬,无事则生非,就会导致课堂不听讲、开小差,甚至扰乱课堂纪律的现象.
2. 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不能把课堂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吃透,模棱两可,遇到同类问题还是错误百出,课堂的效率不高.
剖析
针对以上出现的情况,笔者开始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调研、剖析,发现绝大多数的课堂目标锁定在中上等的学生群体上,所设置的问题难度偏大,回答问题的学生群也集中在中上等,忽略了后30%的学生,这等于在课堂上就已经将后30%的学生放弃了. 学生听不懂,没了兴趣,久而久之,差生就又出现了. 还有,课堂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即课堂的过关. 因为,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思维比较敏捷,发言踊跃,表现积极,所以一堂课下来,教师觉得学生配合得很好,课堂任务已全部完成,预定目标也已达到,效果应该不错. 殊不知,这只是课堂的一种表象,只是一小部分学生的精彩表演,其实还有许多学生还处于似懂非懂甚至一点不懂的境地,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讲过的、强调过的学生还是不会做的尴尬现象.
思考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学生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 以上. 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积极参与,没有动手去做,课堂效果便会不佳. 而要想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动起来、有事做,分层教学应是最佳的课堂教学模式.
行动
1. 思想动员
要分层就要进行分组,分组在某种意义上就等于对学生进行分等,这是绕不开的话题. 为了让学生对分层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要对学生开展思想动员工作. 中等生及优等生还好一些,关键是暂差生,要最大可能地消除他们心中的阴影,可以将这样做的好处与他们进行沟通、分享,总之,一定要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否则,这样的分组将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他们将会丧失仅有的自尊.
2. 分组
一定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科学分组,千万不能随随便便. 以我任教的班级来说,一开始,我将我班分成了3组,A组由不及格的学生组成,B组由中等生组成,C组由尖子生组成. 后来,在我具体上课实施时,不太好操作(如在A组中虽然都是不及格的,但有的为80多分、有的只有十几分,相差太大,不宜放在同一组),于是我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调整,将组分成了五组, A组由5人组成,他们属于对数学没有丝毫兴趣、对数学知识一窍不通的学生,均分为26分;B组由13人组成,他们属于态度较好有点求知欲但懂的较少,考试经常不及格的学生;C组由7人组成,他们属于基本及格但及格优势不明显的学生;D组由15人组成,他们属于资优生,课堂表现积极、能力较强但考分不尖;E组20人,他们属于对数学兴趣浓厚,能力强,有毅力,考试成绩好的学生. 对于A,B,C组的每一人,我都帮他们安排了小老师,小老师来自于D,E组.
3. 课前准备
对每一节课都要精心策划,各层次的学生要有具体的安排,如果没有提前思考、部署,那么课堂上将会很凌乱且效果较差. 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如D,E层学生的数学基础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较强,可作为数学尖子培养,对他们突出一个“导”字,在教学中以引导独立思考和导学为主;对于C层学生,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中的一部分向D层转化;对于C层学生,要突出一个“激”字,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A,B层,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为主,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力争使部分学生向C层转化. 对于A,B层的学生,突出一个“帮”字,多耐心辅导、多教育提高他们,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作业,鼓励他们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的成绩. 另外,对课堂题目的难度要进行认真评估,布置的题目要有针对性,不能随意点,课前要充分评估,要能让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进行了分层,即相当于有几批不同的学生,而教师只有一人,所以,对课堂时间及操作节点(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的把控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课前要将这些操作流程写下来带到课堂上,否则,便达不到分层的效果.
4. 课堂分层、过关
新授课上,一开始关于新知的介绍,每个学生都要求认真听讲,这与我们平时的课堂一样. 课堂练习大致可设计为3个层次,如两道例题、一道变式题、一道拓宽题. A,B组学生的目标为两道例题, C组目标为两道例题和一道变式题,D,E组则为全部. 程序为新知及例题讲解结束后,首先要求A组将新知进行背诵、记忆(几何概念还要记住图形),不急于做题,对于他们来说,一下子就用所学知识来做题难度太大. 只有记住了这些,他们才可能会运用. 其他组则需要完成两道例题. 在进行变式训练时,B组学生要认真做完两道例题,并且要弄会,当D,E组完成拓宽题时,要安排A,B,C组学生过关,不过关就等于放任,就达不到分层的效果. 过关时要对数据进行更改. 对于A组学生,可适当放宽,可以做原题. 具体操作过关程序时,可以多印练习,也可用小黑板. 当A,B组过关做题时,可对D,E的拓宽题进行点评. 最后,一起进行课堂检测,当然,检测题也是分层的.endprint
复习课上,练习一般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预测部分,这部分题目难度相对较简单,以基础题为主,主要通过这部分题目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以题理知. 这部分内容所有学生都要完成. 在处理好预测部分后,A,B组的学生不再做其他内容,将这部分内容进行订正. 在A,B组订正的同时,组织其他各组完成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目为点拨提升,主要针对C,D,E组,在进行点拨之后,C,D,E组讨论、合作、订正并完成第二部分的时候,就开始组织A,B组学生过关预测,同样要适当更改题目数据,防止学生记答案,达不到过关的效果. 在过关A,B组时,要注重对C,D,E组的完成情况进行巡视、了解,必要时也要进行过关,C,D,E组过关的主要方式为口头描述,说审题技巧、解题注意点、方法总结或基本图形归类等. 最后,一起完成第三部分,课堂检测.
试卷讲评课上,根据试卷的错误率统计,先评讲难度较大或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这部分题目主要针对C,D,E组,因为这部分学生试卷的错误点相对较少,评讲时节奏可快一点. 与此同时,其他两组的学生,安排一些过关题或练习题(练习来自之前课堂上的遗留问题或没来得及过关的题目). 点评好之后,进行交替. C,D,E组订正(订正的过程只能出现在答题纸上,不得订正在试卷上),重点解决A,B组的问题,对这部分学生的点评一定要慢、要细,点评的题目要有选择,不能全部讲评,要能让他们听得懂. 在试卷讲评课中,对于C,D,E组的学生,要重点过关,过关的方式为,对照答题纸上的错题,将错题圈画在试卷上,在过关时,把答题纸收上来,要求学生直接将解题过程写在试卷上. 另外,在分组讲评结束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开学初按学生的数学成绩事先分好的),一对一,好差结合,主要是为了解决A,B组的遗留问题.
过关课,除了在新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上过关,每周还要专门拿出一节课出来,对本周的重要内容进行分组过关、点评. E组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还可以准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激励措施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制订一些激励措施,如:(1)晋级制,每个组别都有分数的大概范围,只要你有两次或两次以上达到上一级的分数指标,那么你就会晋级,而且在全班表扬公布. 当然,如果你有三次以上达不到本组分数范围,那也会降级. (2)在分层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每个人都制定一个目标,目标应高于学生的正常水平3~5分. 目标不能太高,要让他们觉得可以达到. 达到了就给予表扬、奖励等. 表现突出的还可以免作业等.
6. 效果
通过不断尝试、修正、努力,各个层次的学生大多有了明显的发展,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差生在课堂上不再没事做. 与之相反,差生在课堂、课后表现都很积极,也就是说,他们又重拾了久违的自信心.
7. 坚持
这样的做法在短时间内效果不会很明显,甚至会有所下降,出现这样的结果时大家不能慌,这说明课堂上的操作有问题,未能将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调动起来. 或者学生还在适应期. 这时,要静下心来,对各个操作环节进行推敲,及时调整. 不怕出问题,问题出了,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所以,坚持就是胜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