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VAR模型的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对接分析研究

2015-07-18 12:05孔海东刘兵李大赛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就业人数就业结构阶数

孔海东,刘兵,李大赛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

基于SVAR模型的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对接分析研究

孔海东,刘兵,李大赛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

为了研究解决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对接与协调发展问题,采用格兰杰因果研究及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对河北省1985年至2013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和动态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第1、第2、第3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之间整体上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和对接关系;其中,第3产业的GDP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受到冲击后的波动响应短期为负,长期为正,说明短期内,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不一致,体现了其产业内部不同类型组织对结构演变的影响效应是不同的.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SVAR;脉冲响应函数

0 引言

产业结构反映国家、地区不同产业之间的构成关系和发展趋势;同产业结构紧密相关的就业结构则反映了不同产业之间的劳动力构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并促进彼此不断发展.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其中,Clark、Simon.Kuznets、Chenery等提出了就业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相关性的结论,以及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包括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劳动者收入的不断提高,国民产出和劳动力就业占比不断变化,初期占优势地位的第1产业GDP和劳动力占比不断下降,第2产业GDP和劳动力占比逐渐上升并逐渐稳定,第3产业GDP和劳动力占比不断提升;就业结构变化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等观点[1-5].国内众多学者以西方产业与就业结构关系研究为基础,结合中国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实际情况,基于定性分析、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计量经济学等多种角度和方法、对国家和区域的产业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6-11],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确认,但是对它们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地理区域所表现出来的演变趋势仍存在分歧.

1985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产业变化趋势(见图1)也遵循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产业构成渐趋合理.第1产业GDP占比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比重由28.1%降至9.4%,第2产业GDP占比呈现较为平稳,先升后降的趋势,比重由42.6%变化至43.7%,第3产业GDP则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比重由29.3%升至46.9%.就业结构变化趋势(见图2)与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呈现了基本一致性,第1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不断下降,比重由62.42%降至31.4%,第2产业与第3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稳步增加,比重分别由20.82%、16.76%升至30.1%和38.5%.2013年,产业结构呈现了“三、二、一”的发展格局,就业结构则逐步呈现出“三、一、二”配置格局,第3产业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成为GDP与劳动力占比最高的产业,但是,第1产业就业占比仍然较高,生产效率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图1 中国第1、第2、第3产业GDP(CGDP1、CGDP2、CGDP3)与就业(CJOB1、CJOB2、CJOB3)结构演进轨迹(1985年~2013年)资料来源:依据中国统计局官方网站数据Fig.1 Structure evolution ofGDP structure and labor structure of the primary,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from 1985 to 2013 in ChinaData sources:http://www.stats.gov.cn/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结构改革不断深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更具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结合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和产业差异较大等特征,本文采用河北省相关经济发展数据资料,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与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相关知识与方法,对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数据信息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以期为解决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的政策依据和支持.

1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对接关系的实证研究

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采用的数据主要取自《河北省经济年鉴》(1985年~2014年)中的3类产业生产总值和劳动力资料,为了更加清晰地发现和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及相关关系,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用百分率的形式表示不同产业生产总值占比和就业人数占比.河北省第1、第2、第3产业GDP占比分别用DGDP1、DGDP2、DGDP3表示,就业人数占比分别用DJOB1、DJOB2、DJOB3表示.

本文采用数据样本为2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每个变量的样本数为29个,为了保证参数估计精度的要求,一般对变量参数进行一对一的估计分析.同时,鉴于1)百分率表示形式已经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平滑处理,减弱了数据剧烈波动所带来的异方差影响;2)数据用百分率表示形式和对数化后的数据平稳性一致;3)对数化后的结果分析较为复杂,因此,不再对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

本文使用EVIEWS软件进行数据估计分析的流程主要包括:1)采用ADF方法检验样本序列的平稳性;2)根据施瓦茨(SC)准则、赤池信息准则(AIC)及对数似然比(LR)检验等准则与方法确定VAR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3)VAR模型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平稳性检验;4)最终VAR及SVAR模型的构建及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等.

1.2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的一般特征

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进的轨迹如图2所示,1985年~2013年,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与国家整体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进体现了相似的趋势.河北省第1产业GDP占比和就业人数占比保持了相对较快的下降趋势,第1产业GDP比重由30.33%下降为12.37%,就业人数比重由62.74%下降为33.57%;第2产业GDP占比和就业人数占比保持了相对较慢的上升趋势,第2产业GDP比重由46.44%上升为52.16%,就业人数比重由21.82%上升为33.47%;第3产业GDP占比和就业人数占比保持了相对较快的上升趋势,第3产业GDP比重由23.23%上升为35.47%,就业人数比重由15.44%上升为32.06%.可以发现,河北省第2产业生产总值与第3产业、和第1产业相比,仍具有显著优势,这表明河北省以工业和制造业为主要优势产业的经济发展特征;随着河北省第3产业就业人数比例的不断增加,与国家第3产业生产总值占比快速增加的特征不同,其第3产业生产总值占比相对较低,且第1产业人数占比仍然较高,体现了其第1产业和第3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仍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1.3 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对接关系

1.3.1 序列平稳性检验

为检验河北省第1、第2、第3产业GDP占比与就业人数占比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本文用ADF方法对样本序列进行了单位根检验,检验类型为(c、T、d),包括趋势与截距项,检验所选择的滞后阶数d由SC信息准则决定,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发现,在5%置信区间内,DGDP1、DJOB1、DJOB2、DGDP3、DJOB3样本序列是平稳的,在10%置信区间内,DGDP2样本序列是平稳的,在以下的分析中,认为各类产业GDP占比与就业人数占比原序列都是平稳过程,即零阶单整I(0)的过程.

图2 河北省第1、第2、第3产业GDP(DGDP1、DGDP2、DGDP3)与就业(DJOB1、DJOB2、DJOB3)结构演进轨迹图(1985年~2013年)资料来源:依据河北省经济年鉴(1985~2014)数据整理Fig.2 Structure evolution ofGDP structure and labor structure of the primary,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Data sources:HebeiProvince Economic Yearbook(1985~2014)

表1 河北省各类产业GDP比重与就业人数比重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Tab.1 The stationarity test of series of GDP and em ployment proportion in Hebei Province

表2 VAR模型滞后阶数选择Tab.2 The selection of lag order number of VAR model

1.3.2 最优滞后阶数P的选择

为了确定待建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本文主要采用前文提到的检验准则和方法,来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一般情况下,针对年度数据,比较到最大滞后阶数等于P=4时,获取使得SC值与AIC值同时最小时的滞后阶数,两者冲突时,用LR检验并综合考虑FPE、HQ等相关准则方法来确定最优选择;如果确定的最优滞后阶数为4,将适当扩大比较范围,进一步确认模型最优滞后阶数选择的正确性.根据3类产业样本序列,分别建立起VAR(1)、VAR(2)、VAR(3)与VAR(4)模型(见表2),可以发现,第1,依据第1产业样本序列构建的VAR模型,观察SC值与LR值,应选择滞后阶数3,观察AIC值、FPE值与HQ值应选择滞后阶数4,扩大比较范围后确认最小SC值与LR值对应的滞后阶数为3,最小AIC值、FPE值与HQ值对应的滞后阶数则有所变化,因此,第1产业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选择 3;第2,依据第2产业样本序列构建的VAR模型,观察SC值与LR值,最优滞后阶数应选择1,观察AIC值、FPE值与HQ值,最优滞后阶数应选择2,因此,后面将分别构建基于第2产业样本序列的VAR(1)

与VAR(2)模型,并依据其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与两个模型的稳定性做进一步的选择与分析;第3,依据第3产业样本序列构建的VAR模型,观察SC值、LR值、AIC值、FPE值与HQ值,应选择滞后阶数4,扩大比较范围后确认第3产业VAR模型最优滞后选择阶数仍为4.

1.3.3 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表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Tab.3 The results of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在(1)河北省第1、第2、第3产业GDP占比与就业人数占比时间序列为平稳序列,(2)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选择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样本序列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发现,第1,原假设“DJOB1不是DGDP1的格兰杰因”、“DGDP1不是DJOB1的格兰杰因”在1%置信区间内被拒绝,说明河北省第1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第2,滞后阶数为1时,原假设“DJOB2不是DGDP2的格兰杰因”在5%置信区间内被接受,“DGDP2不是DJOB2的格兰杰因”在5%置信区间内被拒绝;滞后阶数为2时,原假设“DJOB2不是DGDP2的格兰杰因”在10%置信区间内被拒绝,“DGDP2不是DJOB2的格兰杰因”在10%置信区间内被接受;由于格兰杰检验对于滞后阶数的敏感性,第2产业两个变量之间在不同滞后阶数情况下的检验结果是不相同的,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变量演变趋势的观察(见图2),不能否定河北省第2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两者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第3,原假设“DJOB3不是DGDP3的格兰杰因”、“DGDP3不是DJOB3的格兰杰因”在1%置信区间内被拒绝,说明河北省第3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1.3.4 VAR模型的构建及其平稳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量之间的响应关系,根据序列平稳性、最优滞后阶数P的选择及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分别构建3类产业变量之间的VAR(P)模型,基本形式为:

其中,针对第1产业,构建VAR(3)模型,YT=DJOB1,DGDP1T,针对第2产业,分别构建VAR(1)与 VAR(2)模型,YT=DJOB2,DGDP2T,针对第3产业,构建VAR(4)模型,YT=DJOB3,DGDP3T;Ci为2×2维的系数矩阵i=1,2,,P,T为样本数量,t为2维的扰动向量.同时,为了检验模型的稳定性,分别计算第1、第2、第3产业模型的AR特征方程,可以发现,AR特征根倒数的分布全部位于单位圆内(如图3所示),表明上述建立的VAR模型是稳定的,保证了后续在SVAR模型基础上进行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是具有解释力的.

1.3.5 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构建

SVAR模型进一步完善了VAR模型,把变量之间的当期响应关系加入到模型当中,使模型更加符合现实当中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内生向量N=2的A-B式SVAR模型,具体表达式如下:

图3 AR特征根倒数的分布图Fig.3 Distribution of AR eigenvalue inverse

在模型达到识别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完全信息极大似然方法,估计SVAR模型中的其他未知参数,其中:

第1产业SVAR(3)模型估计结果为:a21=0.277(概率为0.221),b11=0.009(概率为0.000),b12= 0.010(概率为0.000),a21的假设估计结果被拒绝,因此,设a21=0,重新估计,最终表达式为:

第2产业SVAR(1)模型估计结果为:a21=1.078(概率为0.0035),b11=0.007(概率为0.000),b12= 0.015(概率为0.000),因此,最终表达式为:

第2产业SVAR(2)模型估计结果为:a21=1.038(概率为0.016),b11=0.007(概率为0.000),b12= 0.015(概率为0.000),因此,最终表达式为:

第3产业SVAR(4)模型估计结果为:a21=0.397(概率为0.423),b11=0.004(概率为0.000),b12=0.009(概率为0.000),a21的假设估计结果被拒绝,因此,设a21=0,重新估计,最终表达式为:

1.3.6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鉴于本文在构建河北省3类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SVAR模型中,没有对分析变量做出先验性的约束,所以分析SVAR模型时,采用的是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方法,即分析系统内变量的一个误差项发生改变,系统受到了冲击后,系统内变量的动态变化.同时,由于SVAR模型中得到的是正交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因此,可以单独分析各变量的结构冲击对其他变量的动态影响.河北省3类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具体脉冲响应如图4所示.其中:

1)a1与a2表示河北省第1产业内变量的结构冲击引起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波动的累积响应.可以看出,第1,给第1产业GDP占比1个正的结构冲击,在第1期从0开始对就业人数占比波动有正向的影响,并在第6期达到正向影响最大,然后累积响应逐渐减弱并上下波动,但其影响效应长期都是正向的.第2,给第1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一个正的结构冲击,在第1期到第4期对GDP占比波动的影响有正有负,在第4期达到负值最大,第5期响应变为正值后有一个长期较弱的正向影响.同时,各变量结构冲击对其自身的波动影响始终为正.

2)b1与b2表示模型滞后1阶时,河北省第2产业内变量的结构冲击引起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波动的累积响应(其中,第2产业GDP占比是就业人数占比的格兰杰因);可以看出,给第2产业GDP占比一个正的结构冲击,在第1期从0开始对就业人数占比波动有正向的影响,并在第5期达到正向最大,然后累积响应逐渐减弱,但其影响效应长期都是正的.同时,各变量结构冲击对其自身的波动影响始终为正.b3与b4表示模型滞后2阶时,河北省第2产业内变量的结构冲击引起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波动的累积响应(其中,第2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是GDP占比的格兰杰因);可以看出,给第2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一个正的结构冲击,当期就对GDP占比有一个正的波动影响,在第3期达到正向最大,然后累积响应逐渐减弱,但其影响效应始终都是正的.同时,各变量结构冲击对其自身的波动影响始终为正.

3)c1与c2表示河北省第3产业内变量的结构冲击引起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波动的累积响应.可以看出,第1、给第3产业GDP占比一个正的结构冲击,在第1期从0开始到第4期,对就业人数占比波动有负向的影响,在第4期达到负向影响最大,然后从第5期开始累积响应变为正值,上下波动后,并在第9期达到最大,但其后期影响效应长期都是正的.第2,给第3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一个正的结构冲击,在第1期从0开始到第3期对GDP占比波动的影响为负,在第2期负值最大,第4期累变为正值并在第8期达到最大,从第12期开始有一个长期接近于0的波动影响.

图4 河北省第1、第2、第3产业GDP占比与就业占比的结构冲击引起的波动响应函数Fig.4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 induced by structural shock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abor structure of the primary,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2 结论与建议

1985 年以来,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持续进行优化调整,与国家整体产业和就业结构改革的演进趋势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其改革进展相对落后,截至2013年,不同于国家产业结构“三、二、一”与就业结构“三、一、二”的分布态势,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分别呈现“二、三、一”与“一、二、三”的分布态势,同时,其就业结构演变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其产业机构与就业结构是相互适应的,产业结构的演变方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就业结构的配置调整方向,就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产业结构具有促进作用(Kuznets, 1999;Chener,1995),因此,研究2者之间的合理对接问题并给出解决建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进的有关理论出发,对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一般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格兰因果关系检验、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对其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实证结果,判断不同类别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及对接关系:

一是根据配第-克拉克、库兹涅茨、钱纳里-塞尔奎因等国内外研究人员在产业结构演进趋势、就业结构滞后理论、产业调整与结构偏差等方面的理论基础研究,通过观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是否相近,初步判断河北省第1、第2、第3产业是否具有相关性,如相近,则认为两者初步相关,否则,认为两者可能不相关.因此,参考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趋势的一般特征和轨迹图,认为河北省第1、第2、第3产业GDP结构分别与其就业结构可能是相关的.

二是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分析,观察河北省第1、第2、第3产业GDP结构与就业结构年度数据变化的时间序列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如互为因果,且产业GDP结构与其对应的就业结构具有前述的相关性,则认为具有互相促进的关系,协调性和对接性较好;否则,认为两者发展关系协调性和对接性较差.因此,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的结果,并依据前述相关性分析、理论基础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经验判断,认为河北省第1、第2、第3产业GDP结构分别与其就业结构从整体上看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对接性较好.

三是观察河北省第1、第2、第3产业GDP占比与就业占比的结构冲击对彼此的影响,根据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判断波动响应结果是否与上述结论相符,并进一步分析波动响应的中长期和短期效果.因此,根据SVAR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结果来看:第1、第2、第3产业两者之间的中长期波动响应基本上都为正,表示两者之间中长期具有“正反馈”关系,即第1、第2、第3产业的GDP结构与就业结构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引起了彼此结构的正向变化,换句话说,一个产业的GDP比率上升或下降,中长期来看,会引起其产业就业占比的增加或减少,反之亦然,说明了彼此促进的关系,这与前述两者之间协调性和对接性的判断是相符的.需要说明的是,第3产业两者结构冲击的短期波动响应为负值,两者之间短期内具有“负反馈”关系,没有互相促进;同时,3次就业结构比重快速上升的同时,产业结构比重上升较慢.可能的原因是,一些高端的第3产业推动了其GDP的快速发展,同时一些低端的第3产业则吸附了大量的就业人口.

总体上来看,河北省第1、第2、第3产业的GDP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的统计分析结果与国内外关于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理论研究基本上是一致的,两者是彼此相互促进的,协调性与对接性较好,但是,河北省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全国的发展速度,同时,由于不同产业的属性和特征不同,其内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根据前述分析结果,并结合河北省各产业的特征,分析并提出建议如下:

1)河北省第1产业结构比重下降,而第1产业GDP是增加的,说明第2、第3产业的GDP增长更快,第1产业就业结构比重下降,说明大量的劳动力向第2、第3产业转移.当前,第1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表面问题是产业与就业结构比重过高问题,根本问题是第1产业的生产力效率低下问题.2003年以来,国家每年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多次提及“三农”改革与发展问题,旨在从政策方面激发以农业为主的第1产业的生产活力,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需要从推动技术进步入手,加强第1产业劳动力的基础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第1产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与生产力水平.

2)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比重都是缓慢上升,就业结构比重的增大程度大于产业结构比重的增大程度;同时,其在河北省产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显而易见,对劳动力具有较强的吸引作用,具有较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当前,第2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表面问题是产业结构整体比重过高问题,根本问题是第2产业的技术落后、附加值低、能耗过高、产能过剩问题.近年来,“绿色GDP”已经成为检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重点是需要以科学技术创新为突破口,解决第2产业中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此外需要淘汰过剩产能以及能耗过高、污染过重的各类企业,以技术创新及高级人才资源的深度开发大幅提升第2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比重都是不断上升的,就业结构比重的增大程度大于产业结构比重的增大程度,第3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表现出来的问题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端第3产业过少问题,根本问题主要包括高端第3产业的市场准入等制度政策问题以及创新技术、创新人才缺乏问题等,需要进一步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及相关衍生政策的制定与开发,同时,培养大批高级创新人才与管理人才,为第3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智力支撑.

[1]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常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52-443.

[2]切纳里,鲁滨逊,赛尔昆,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479-492.

[3]Syrquin M,Chenery H.Three decades of industrialization[J].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989,3(2):145-181.

[4]Chenery H B,Robinson S,Syrquin M.Industrialization and grow th[M].Oxford:Ox 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321-346.[5]Trehan B.Productivity Shocks and the Unemp loyment Rate(Digest Summary)[J].Economic Review,2003(13):27.

[6]Li H,Zax J.Economic transition and the labor market in China[J].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ub.,2011(11):19-21.

[7]邬爱其,贾生华.我国产业就业结构的偏差及优化[J].经济纵横,2003(1):8-12.

[8]夏杰长.我国劳动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差[J].中国工业经济,2000(1):36-40.

[9]何德旭,姚战琪.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2008(5):46-56.

[10]陈万明,石丽.江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12(5):74-78.

[11]陈大红.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研究[J].当代经济,2007(03S):6-7.

[1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67-288.

[13]张美玲,赵旭强,潘晔.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5(3):76-79.

[责任编辑 徐剑]

Stud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docking labor structure in Hebei Province base on SVAR model

KONG Haidong,LIU Bing,LI Dasai

(School of Econom ics and M anagement,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In order to study andsolve theproblem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docking laborstructure,we analyzed thedynamic response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abor structure from 1985 to 2013 in Hebei Provinc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Graingercausality testandimpulseresponse function basedon SVARmodel.The resultsshowed that,as theprim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there was a strong docking betw 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abor structure.However,as tertiary industry,there w as a little w eak docking betw 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abor structure since a short-term negative response has appeared at the beginning,although positive response appeared a few years later,that reflected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zations have played different roles in structure evolution.

industry structure;labor structure;SVAR;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F207

A

1007-2373(2015)06-0096-08

10.14081/j.cnki.hgdxb.2015.06.019

2015-03-18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SQ 141039);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11457201D-64)

孔海东(1982-),男(汉族),助理研究员,博士生.

猜你喜欢
就业人数就业结构阶数
确定有限级数解的阶数上界的一种n阶展开方法
一个含有五项的分数阶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复变函数中孤立奇点的判别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的中国就业结构转变研究
德国就业人数创统一以来新高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对就业问题的启示
基于叠加序列的信道估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