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凤 杨德清
【摘要】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日渐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使语文教学由“少、慢、差、费、低”转变为“多、快、好、省、高”,真正地实现语文课堂高效。
【关键词】多媒体 高效 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67-02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日渐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能够使语文教学由“少、慢、差、费、低”转变为“多、快、好、省、高”,真正地实现语文课堂高效。那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创高效语文课堂呢?
一、利用课件激趣,巧妙导入新课
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上好、上活一节语文课,巧妙导入至关重要。导入新课常见的有开门见山、猜谜语、听录音等多种方式,但就效果而言,我认为运用多媒体效果最佳。因为运用多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能真正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桂林山水》一课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围绕着桂林山水之美,祖国山河秀丽可设计这样一个多媒体课件将带入情境之中。在教学中可分这样几步进行实施:
1.出示一幅图文片:中国地图,并用动画技术突出地显示桂林在祖国地图上的位置。
2.出示一张文字片:桂林山水甲天下。通过对“甲”字的讲解,点出了桂林山水在世界游览胜地中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激起学生一睹为快的强烈欲望。
3.教师抓住这一时机播放一段已编辑好的配乐录像,用假想旅行的方式把学生带进山清水秀的情境之中。这样,一上课就渲染了气氛,拉进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全文做了必要的情绪铺垫。
二、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的解决仅靠讲解、朗读、体会等方法,学生一知半解,或含糊不清,或教师的答案就算问题解决了,学生收效甚微。如果借助多媒体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把一些学生难以通过口头表达清楚的内容,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这样就有力帮助了教师对教学难点的突破。
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你最欣赏哪位植物妈妈送种子的方法?为什么?这一问题展开自主学习,当学生理解到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时,对“太阳一晒,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这部分内容不易理解,教师及时播放课前查找到的录像资料,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画面,当看到豆荚裂开,一颗颗豌豆从豆荚中弹射到地上时,不禁发出一声声惊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豆荚裂开的速度太快了,如果眨一下眼,就有可能看不到,所以文中说“啪的一声”。“我知道为什么用‘炸开了,因为豆荚裂开是有力量的,所以把豌豆宝宝们弹落到地上。”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豌豆传播种子的神奇之处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体会,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感受产生了共鸣,使课文的难点得以突破。
三、加大训练密度,提高训练效率
课上对学生进行训练是教师常用的方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为节省时间事先要用小黑板把课上对学生训练的内容写好,内容较多时需要用几块小黑板,需要改动时还要擦去再写,非常麻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以后教师课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就方便多了。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事先把课上对学生训练的内容准备好,在课上利用多媒体功能对训练内容的结果进行呈现、交流、修改,整个变化的过程全部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就训练内容的来龙去脉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足够的训练量,大大地提高了课堂训练的效率。
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传统的做法是教师把生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反复地读,或利用识字卡让学生来读,非常地枯燥,浪费了训练时间。而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的生字课件,把生字的意思蕴涵其中,配有插图,既有趣味性,由有科学性,使孩子们既有兴趣,又避免了单调的训练,使教师既节省了训练时间,又保证了训练量。
总之,要想打造真正的高效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合理、巧妙地进行整合、运用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效益达到最优化,最终达成高效语文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沈燕.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江苏教育技术.2006.2
[2]魏星.小学语文課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3]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小学电教.吉林省电教杂志社.2013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