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网络伦理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究

2015-07-15 01:01理清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理清华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休闲、娱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网络伦理道德问题。分析大学生网络非伦理的行为和现象及产生根源,提出思政教育中网络伦理素养的培养路径,以期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伦理素养;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5) 08- 0052- 03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8- 02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目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显示,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 32亿,截至2014年6月底,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5亿人,占总网民数的81. 0%,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 4%,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人群,网络已成为其生活、学习、休闲、娱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普遍设置了网络教学课程,但内容均以网络知识技能为主,缺乏对应的网络行为规范、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及网络道德修养等网络伦理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知识。高校也只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科目“网络法规的知识”即《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违反网络伦理,做出了许多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因此,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素养亟待提高。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好网络这把“双刃剑”,传递正能量,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何有意识地在高校宣传网络伦理道德,通过理论知识的不断积累,增强鉴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素养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伦理素养的内涵

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规范。素养则指经过一定的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某种技巧或能力。故有军事素养、理论素养、信息素养、文化素养等各种素养之称。而网络伦理素养则是网络社会的产物,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而产生的,是在网络活动中人们应具备的网络知识技能和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网络伦理素养包括网络伦理知识、网络伦理道德、网络伦理意识和网络伦理行为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二、大学生网络非伦理的行为和现象

众所周知,网络具有方便,快捷,灵活等许多优点,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学习休闲娱乐的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网络这把“双刃剑”其负面作用所引发的网络伦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尤其对于使用网络媒体最多、追求个性、追求时尚和流行的90后来说,加强其网络伦理素养教育势在必行。目前,大学生网络非伦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和信息

网络上的信息鱼目混杂根源于网络自身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加之网络监管不易不力。由于大学生往往钟情于新奇事物,缺乏网络法制观教育,而客观评价和识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又不强,很容易被网络中的表象所迷惑,大量消极、不健康和腐朽的思想观念给正确的舆论导向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致使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认知上出现混乱迷失方向。许多大学生的一些网络行为失范,如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虚假的言论和信息,随意谩骂他人,认为在网上可以自由自在没人管等等。面对这些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帮助引导大学生正确地选择信息,加强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培养引导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自律意识。

(二)抄袭论文作业成风

根据调查走访发现,许多高校的文印部生意都非常火爆。多达百分之九十的大学生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是学位论文,他们不必像过去整天泡在图书馆查几十本书,而是在寝室、电子阅览室或网吧手指轻轻敲击键盘就可以轻松完成。不只如此,有些大学生以帮别人做作业、写论文成为其赚钱的门路。为了评职称许多老师也是上网下载、恶意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这主要反映了部分人知识产权观念极其淡薄,学术伦理早已被抛之脑后。

(三)沉迷于网络而荒废学业

网络的直观性、开放性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大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使其沉湎于此而难以自拔,出现了不少相当程度的网络成瘾。在校生因迷恋网络游戏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旷课、逃学的现象日益普遍。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容易上瘾,很难控制自己的占65%;玩起来就没完,自己控制不了的占18.1%;总想玩游戏,不想上学也不愿做作业的占5%;认为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玩游戏会使学习成绩受影响的占73.4%。徐州工程学院113名考试八门以上不及格的学生被勒令退学,156名四门以上不及格的学生被留级一年,这些被处理的学生当中绝大多数是因为染上网瘾而荒废学业的。

(四)网络交往引发不良后果

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思想单纯,在面对虚拟的网络世界时,缺乏应有的明辨是非能力,尤其是在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中遇挫以后,大学生就会选择逃避现实,转而投向虚拟的世界去寻求感情寄托,不愿面对现实,将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沉溺于网络交往中而迷失自我。长此以往,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还会滋生新的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美国曾做过一项调查,上网时间越久,人越感沮丧和孤独,这说明互联网确实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使人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甚至产生心理疾病。此外,每年由网恋、网婚而引发的诈骗、强奸等违法活动的案件频发,甚至在上当受骗之后引发的出走甚至自杀的悲剧也屡见不鲜。这主要反映了大学生的婚恋观念淡薄、西化,也是缺乏中国传统婚恋伦理道德的表现。

(五)网络违法和不道德行为日趋增多

互联网所特有的隐蔽性和虚拟性造就了大学生“他律道德”弱化,加上自律意识不强,就会放纵自己,丧失责任感和法律意识,造就网络违法和不道德行为日趋增多。如随意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或对他人进行诽谤、侮辱等人身攻击,或非法窃取、破坏、滥用他人信息,侵犯知识产权,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甚至散布反动言论,扩大反面影响等不道德的犯罪行为。这一现状值得引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深思。如不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求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鉴别是非的能力,势必会危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社会主义前途。endprint

三、大学生网络非伦理行为和现象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大学生在网络伦理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主要根源在于:

(一)学生自身和网络自身的特点

追求自由、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的90后。在网络环境下一是由于网络的直观性使得自控力差的学生易上网成瘾;二是虚拟的网络空间使得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大学生易产生交际障碍;三是开放性的网络决定了其提供的信息鱼目混杂;四是大学生网络违法和不道德行为日趋增多源于网络的隐蔽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在网络时代,高校教师上网人数远远少于学生上网人数和上网时间,因此,在网络技术方面和充分运用网上信息资源上就会处于劣势地位。面对迅猛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知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尽管现在大多数教师上课都借助于课件这种多媒体形式,但其内容仍局限于教材,方法仍多局限于单方面灌输。网络的广泛应用,其宏大的信息量对学生的思想会产生强大的冲击,进而会出现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关心,不认同,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其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培养大学生网络伦理素养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四)家庭教育

调查发现,多数家庭在对待孩子上网的问题采用的方法要么是禁止要么是放纵,这是非常不理性也不正确的。现在的大学生百分之九十五有智能手机,百分之四十有手提电脑,足可以看出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支持力度。有时过于禁止,加上孩子又处在叛逆期,好奇心又特别的旺盛,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五)社会因素

现在的社会教育,关注大学生网络伦理素养的相对比较低,相关的网络伦理教育也比较少。大多注重网络技能知识和网络犯罪的教育。同时政府对电脑网络出现的不健康内容和行为缺乏有效的管制和监督。加之学生的防范意识差,自律自控意识弱,也造就了大学生的网络失落行为和日益猖狂的网上犯罪。

四、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网络伦理素养的培养路径

学校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探析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网络伦理素养的培养路径,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素养,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育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重要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夯实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关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网络伦理素养培养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普及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所有上网者的网上行为;使大学生掌握网络道德规范,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选择信息、判断信息、评价信息以及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与侵蚀。学校应时常开展网络道德专题讨论活动,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通过舆论力量,发扬善举德行,从而使整个高校的网络环境形成扬善惩恶、扶正法邪的良好道德动力,随时引导、激励、敦促大学生做有德之人和守法公民。加强学生自我修养,实现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网络技能培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与学生沟通的能力

毛泽东同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教肓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即使面对网络时代的今天也不应有变化。信息传播大师尼葛洛庞蒂指出“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横亘再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对教育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不断学习充电,增强对网络化进程的正确认识,加强业务、科技知识学习,转变更新教育理念,使其成为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者。学生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一般都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表达思想,因此,网络时代需要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革新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网络媒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与交流。教育者只有熟知网络语言,用受教育者喜欢的方式与其交流,才能贴近、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构建学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阵地

1.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针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要加强思政课中有关网络道德规范知识的学习与宣传。深化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端正其上网动机,正确对待网络上的各类信息,拒绝各类情色信息,自觉做到不访问非法网页,加强网络素质教育,做到不过分痴迷于网络,不长时间地进行网上游戏和聊天,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正确相处。

2.依靠网络平台,拓展主体性教学的空间和渠道,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网站,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容量大、速度快、浏览方便、交互性的特点,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空间和渠道。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聊天室和BBS。在聊天室里,学生之间就可以在网上交流学习经验,师生之间可以进行网上对话,还可以特邀一些专家学者在预约的时间针对某些特点、焦点和难题问题进行即时的现场讨论。在BBS上学生既可以提出问题,寻求解答,也可以对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通过BBS即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习,并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与外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建立多重链接,就会形成开放性立体式的教育空间,使各校资源共享、信息互补、形成合力,从而加大思想在理论课教学的辐射力。endprint

3.加强学生处的管理作用。针对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不适和障碍,我校已经建立了学生心理咨询网站和热线电话,各院(系)都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网上聊天、热线电话和面对面咨询三位一体的方式,及时解决和排除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和办法,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初见成效。

4.充分发挥图书馆作用。高校的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和获取信息的主要场所,可充分利用自身的图书资源优势,构建图书馆网站,使其成为宣传引导的网络教学平台。

5.充分发挥学校宣传部门和校园广播的宣传作用。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和途径,让学生明确健康绿色网络,加强对主流思想的引导和疏导,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动机,获得多种精神需求的满足,从而提高网络伦理素质。

(四)加强校园网络的监管监控系统

高校应紧跟时代潮流,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促进平安校园建设和学生健康成长。这就需要用相应的监管方法来应对在网络的大量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管理制度;二要加强技术手段监控监督校园网内部舆论;三要强化对新生和年纪较长的教职工做好相关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普及,使其掌握应对网络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四要加强合理利用网络宣传正能量的力度。

四、结束语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高等院校学生带来了诸多的网络伦理问题。网络时代高校学生网络伦理问题需要我们从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努力,尤其是高校里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工作者们更应该承担起教育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虎业勤.青少年生态伦理素质的现状和成因探析[J].青年探索,2009(4).

[2]钱爱增.一种实用的校园网监控系统设计思想及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7).

[3]倪庆军.校园网监控对象的制定[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18).

[4]程琳,徐高翔.高校校园网流量分析与控制[J].科技广场,2007( 11)

[5]邹县芳,孙道德.高校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及策略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6]陆海,姜平波.网络文化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07( S2).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