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洋 (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014030)
所谓通识教育,又称 “全人教育”, 主张教育应该解放人的心智,培养人的思维和探索精神,完善人的品德心性,追求真理,最终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提出主张人文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其主要内容包括人文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道德情感和价值观教育。可见,通识教育是对高等教育的深层次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愈发向市场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而在这种功利性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各类人才虽然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实用能力,但是知识偏狭,缺乏人文精神,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相对欠缺。这不得不引起人们深思和关注,随之,在高校担当人文教育任务的公共艺术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虽然高校艺术教育理念与通识教育理念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教育背景下,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为了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使学生尽可能获得全面发展,我们十分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对通识教育视野下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进行初步探讨。
虽然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逐渐被重视起来,但是依然属于高校的薄弱环节。无论是在师资力量上,还是在硬件设施设备上,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高校的投入力度还是有限,难以达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高效开展的运作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艺术教育的实用性不高,而且作为公共教育,更是与学生的将来就业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以就业为主要导向的高校教育理念中,公共艺术教育可有可无。也正因为如此,很多高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投入很是有限,这直接导致公共艺术教育硬件设施设备或者落后,或者陈旧,致使公共艺术师资匮乏,开展活动所需专门场地和场馆的欠缺也使得艺术教育活动效果大打折扣。这不仅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直接导致学生失去兴趣,还严重制约了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的开展。
从现行的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的选择,还是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评价机制的制定等,都没有一致的要求或者标准。每个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基本上都是按照自身的需要,由公共艺术教师结合已有经验选择教学内容等。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师都是专业的艺术教师,不仅接受的是专业艺术教育,而且担任的专业艺术教育工作,这些教师的教育理念过于专业,导致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普通学生难以适应。这样,师生之间就难以交流,即使教师经验和学识丰富,讲授认真,学生也难以理解,更谈不上将知识进行掌握,实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中,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能是空谈。
通识教育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是要培养艺术家,而是要一种人人参与的大众化的渗透式教育。高效要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将公共艺术教育做好普及,要保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接触艺术、体验美和感悟美的机会,要通过公共艺术教育教会学生用艺术的思维和美的眼光看待事物、对待生活。 针对师资匮乏问题,高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加大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投入,同时搞好教师建设,力求培养出一专多能的教师,使既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又具备深厚的文化整合功底,能承担起艺术普及教育工作,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通识教育主张培养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高校公共艺术教师要力求将课堂打造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探索精神等的阵地。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尽可能全面考虑学生的特点,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接收能力,还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接受程度,切忌按照专业艺术教学模式授课。 高校要科学合理地完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不断丰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方式,如研究和讨论结合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得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可以将通识性价值理念落到教育教学的实处,使得课程讲授内容朝着多元化的目标不断迈进。同时,在评价机制上,高校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公共艺术教育的成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仅考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更关注的是对学生艺术素质、完善人格的养成,审美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发展等。
目前,很多高校的艺术实践课仅仅是针对少数艺术团的艺术骨干提升水平而设,真正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的艺术实践课程在很多学校还是空白。艺术实践课程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直接参与艺术活动的平台。当代大学生很多在中小学阶段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对于很多艺术爱好者来说,其迫切希望将压抑多年的“艺术梦”得以释放,而艺术实践课程恰恰可以给他们提供亲密接触艺术和感悟艺术的机会。艺术实践课程应不设门槛的面向所有学生,学生通过参加实践课丰富了课余生活,用艺术愉悦心灵、丰富情感体验,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同时也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
总之,虽然当前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但是,伴随着人们对于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认识逐步加深,我们相信,通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理念的融合,学生的综合素养会逐步提高,也会越发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A].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李万斌.高校文化艺术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方略初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3.
[4]莫莉.通识教育视野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文教资料,2011.
[5]冯元元.试论大学通识教育目标下的艺术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6]陈晓艳.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J].江苏高教,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