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芳
鞍山市华育外国语实验学校
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思考分析
郭 芳
鞍山市华育外国语实验学校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里,不仅要增强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和培养其知识能力,而且还要加入有关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们的道德品质,促进其全面的发展。其实,本质上来讲,德育教育与初中语文教育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因此,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能缺少德育教育这一重要元素。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增加德育教育,培养初中生的德育品质与其他培养德育的其他方式不同。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任课教师是通过听、说、读、写去发现教学题材中的德育因素的,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无意识的、间接的方式;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其有如下的具体特点。
1.针对性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具有针对性这一特点,并且其针对性大多都是隐性的,需要授课教师进行有意识的点化。初中语文教学中,课文中的教学重点、层次结构、中心思想等都是显而易见的,属于显性内容的范畴。这里所指的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是指在情感的熏陶和形象的感染上,需要每一位学生自己通过听、说、读、写,去体会其内在的东西,这一点是任课教师无法做到的,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就是突显其语文教学的目的性。
2.内容丰富
现阶段,在大多数学校里,初中语文所选用的教材,其内容大多都是比较丰富的,这就为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在进行初中语文学习时,课本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都有着其不同的教育重点,这便为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加广泛内容,使德育教育可以贯穿于各种内涵的文章中。
3.渗透性
德育教育的培养,是通过情感熏陶与理性教育相交融的方式进行的,对初中生达到潜移默化教育的目的,以便于最终可以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语文教师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讲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并且通过讲解其作品中的美好意境,对学生进行了德育启迪。而在面对非文学作品时,其课本内容大多数比较重视情感的流露,任课教师则可以通过交融其情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将德育知识深深地融入其心里。
4.长效性
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往往会给初中语文教学预留较多的课时。任课教师只需要在每一节课中,渗透一些德育教育,通过这种日积月累的灌输,就会对学生的道德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形成在其身上形成各种各样的、优良的品质。
1.通过记叙文教学渗透
初中教师在讲述记叙文时,可以通过启发教育来代替传统的理论教育去渗透德育教育。
比如,在讲述沈石溪的枟斑羚飞渡枠时,教师可以借助文章中所提供的领头羊、母斑羚、老斑羚、斑羚群、镰刀头羊这五个角色,先让同学们对这五个进行讨论,然后选择五名同学,让他们分别扮演这五个角色。设定情境,让学生们亲自地去体验各个角色的心理感受,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在演出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其演出的内容、技巧等做出适当的评价,引导着学生说出他们在演出时,或者是在观看演出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分别得到了哪些教育与启发。提问一些诸如:“老斑羚们那么从容地走向灭亡,体现了什么精神?当人类面临这种场景时,又将如何处理”等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解答问题,使他们获得德育教育,明确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最低要求。
2.在议论文中渗透
通过议论文教学来对其进行渗透德育,不仅可以以理服人,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理性地认识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为人处世的巨大作用。
(1)通过说话和写作去训练
在议论文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紧扣课文教材,以课文为基础;并通过进行适当的说话与写作练习,去实现德育教育内容的迁移,拓宽德育教育的涉及面。比如,在讲解枟谈生命枠一文时,任课教师完全可以由“谈生命”迁移到“谈人生”“谈理想”等一系列的新话题。还可以进行适当的作文练习,去引发学生们对人生、对生命、对理想抒发自己的理解,明辨其是非。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们的德育品质不断地得到高尚情怀的熏陶,受到良好的教育;促使其进行认真地思考,启发其进行思想的变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优良的品质和美好的心灵。
(2)立足于课文,按理说理比如,在学习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枠一文时,任课教师可以在课本内容上进行不断地拔高,敲响学生们思想的警钟,吸取古训,鼓励那些在生活上相对困难的学生,发愤图强;同时又警醒那些条件相对优越的学生,应该居安思危;培养他们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精神。再如,讲解鲁迅先生的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枠这篇文章时,在讲解结束后,让学生们自己去体会“失去自信力的中国人会怎么样”“如果一个国家都失去了自信力又会怎样”。以此来告诫同学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有自信力,人不可以不自信,但更不可以去自傲!
3.在说明文中渗透
通过说明文去进行渗透德育教育,需要任课教师紧扣新课改的有关要求,循循善诱。如讲解枟苏州园林枠时,任课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美丽的苏州园林来源于哪里”这样的问题。随着答案的公布,让学生们明白,美丽都是从劳动中创造的,是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汗水创造而来的。同时,在讲解枟中国石拱桥枠一课时,文中“赵州桥不朽的艺术价值与高超的技术水平,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极高的力量与智慧”。
总之,进行德育教育,培养每一位初中生的德育品质,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初中生的道德水平,对整个国家以及整个社会都有着极其巨大的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多增加一些德育教育的内容,为学生综合德育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1]杨春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3期
[2]衡玉侠.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石秀敏.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1期
[4]吕继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成才之路.2008年24期
[5]程森林.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