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7-13 21:55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北旺乡北旺中心小学065000
学周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列宁意识语文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北旺乡北旺中心小学065000)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杨会娟(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北旺乡北旺中心小学065000)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由此可见,创新决定着我们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小学语文课在小学教学中课时多,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对学生一生影响很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让学生敢想敢说不断开拓进取。为此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教育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教师的话,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唯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

例如,教学《争画》一课时,我则站在与作者平等的地位上,与学生共读、共讲、共议,只有他们有困难时,适当地进行点拨和指导,让他们在我身上获取平等主动参与意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创新欲望

比如《登山》一文中,在通读全文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课文写谁的什么事?然后,学生细细地对列宁与巴果茨基的对话,那条险峻的小路,山顶日出的美景进行朗读,让学生思考质疑,这些内容说明了什么,从而明白文章写作的意图。在读的基础上,通过画画小路的险而窄,让学生在画中体会到列宁勇敢、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品格。再让学生演演列宁与巴果茨基走小路登山的情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会列宁登山的情景,并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对这些内容进行合理想象,学生把自己想到的内容重现出来,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学生在回读全文时,就山顶日出的美景展开激烈的争论,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进行创造性的评价学习。

学生在读中有的谈自己在课文中认识列宁勇于挑战困难,无所畏惧的精神;有的谈自己感悟到“无限风光在险处”的道理;有的谈自己受列宁的影响,准备在今后好好地锻炼自己的意志;有的谈自己想对列宁说句表扬的话。

总之,采用“以读促思”的方法,结合读、说、评、写、画、演、议等形式,学生在自己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以读促思”的教学特点。

又如,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通过插图,我作了这样的处理,首先提问:1.谁在十里长街送总理?2.你认为课题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3.插图是怎样描绘人们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等等,通过我的启发,学生都能认真仔细地观察。

三、因材施教,各个击破

集体都是由单个的个体所组成的,只有个体的力量大了,集体的力量才会超凡。要时时刻刻把眼睛放在学生的身上,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将其优点无限地延伸和放大,力求保留发扬,同时,帮助他在其他方面展开尝试,不断尝试,慢慢进步。这是最为漫长和困难的一个过程,就像是改变一个人长久以来的习惯一样,是个转变和渗透的过程。如果人数实在较多,也可以采取归类帮扶的办法。

比如,针对文静的不爱说话的学生,他们往往认真仔细,注意倾听,能把教师和同学的话都记录下来,成绩也较好,但缺乏的是一种领头羊意识、自信心和责任感。对待这样的学生,一开始要使用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们,然后给予他们自己代表小组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带领小组甚至全班同学对其进行肯定,提高他的自信心。

为此,变化多种小组展示的模式,教师的提问、其他组的挑战等都可以增强课堂的紧迫感和积极性。

另外,在课堂上还有一些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不能切中要害的学生,他们往往思维较迅速,但是容易忽略一些细节,思维缺乏连贯性。这样的学生,一般我不会第一个就请他来回答,而是提示他注意倾听,这样一则锻炼他的耐心和倾听的能力,也能训练他思维的连贯性,反应出来的答案不只是一时的激发,而是灵感加上一定的沉淀,这样的回答不但会慢慢切中问题要害,还能更加完善。

作为教师,要揣摩学生,改进学法,才能各个击破,才能将一根根单个薄弱的力量,整合起来,拧成一股不可分离的力量。

四、鼓励质疑问难,激发创新兴趣

打破单一以分数评价学生的机制,通过观察和思考,发掘学生特殊的特点,立足语文学科的学科本质,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评价学生。比如,在课堂上看到不太爱发言的学生,请他重复一遍教师的问题,或者小组成员的解答,用“你太善于倾听了,那你能给我们说说你的看法吗?”来激发他。遇到说得比较好的学生,我们需要在班里培养和寻找能与其进行碰撞的人,往往如果两位同学能够碰撞,才能激发出这节课的“课堂生成”,如果没有则需要由教师出面,通过示范,将具有这样能力的学生培养出来,这也是交流中“评价——补充——质疑”中的最高境界“质疑”。

说到朗读,同样的,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讲清楚每个关键字的语气、停顿才会有有效朗读的生成。

最后,在写作中,教会模仿,从课文中模仿到课外的模仿,才会有创作的生成。

但是,一个班的学生就如同人的五指一般,总会各有各的特点,千万不要强求一致,不要步步紧逼,要在鼓励的同时把握好课堂收与放的幅度,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育人”,一次的鼓励换得一个细微的变化,贵在坚持,长久坚持才会有茁壮成长的树木,才会开出别样娇艳的花朵。

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实践活动中接受磨炼。通过亲身的操作、感受,积累直接经验,体会科学的精神、体会学习方法、体会做人的道理,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自己办手抄报,教师只要把活动的计划告诉学生,至于稿件的来源、版面的设计均由学生完成。这样学生投身于整个活动之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有的学生给自己的小报起了“春芽”“浪花”等有意思的名字,这也是一种创新意识。评报也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成就,增强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陈元晖主编.教育与心理词典.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

[2]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凌皓主编.中外教育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吴杰主编.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责编 金东)

猜你喜欢
列宁意识语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