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军 (宁夏歌舞剧院 751400)
浅谈“积极”与“放松”在歌唱实践中的意义
汪建军(宁夏歌舞剧院751400)
摘要:歌唱艺术是人声的艺术。是歌唱者对歌曲情感处理并用人声来表述和传递人的思想、情感的艺术。歌唱实践中的“积极”与“放松”,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也就是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即不能脱离“积极”说“放松”,也不能脱离“放松”说“积极”。只有“积极”与“放松”恰到好处的有机结合,我们才能在歌唱实践中获得动听、美妙的歌声。在整体歌唱中,“积极”与“放松”的意义重大。“积极”最主要的是指心情、发声器官、共鸣腔体以及全身心等要积极参与歌唱的整个流程;“放松”是指那些对声音造成阻碍的部分必须放松。如:嘴唇、面部肌肉、上腭、下腭、舌根、上胸等。歌唱实践中的“积极”与“放松”对整体歌唱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真正的在歌唱实践中做到“积极”与“放松”,才能使我们歌唱表演的情感自然到位,音色圆润、优美,从而发挥好自我的演唱水平。
关键词:歌唱;积极;放松;心理素质;生理因素;意义
众所周知,声乐艺术是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学科。歌唱的过程不仅是对自我歌唱技术、技巧的展现,更体现在自我心理素质与生理因素在这一过程中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歌唱实践过程中的“积极”与“放松”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们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只有“积极”与“放松”配合的恰到好处,才能发出美妙的歌声。 “放松”是自如歌唱的前提,“积极”是完满歌唱的保障。只有将发声器官积极调动起来,我们的身体才会自然放松,才能充分利用自我的腔体进行歌唱,才会有自然的声线和情感的表达。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我们在具体的歌唱过程中,才能把作品完美的展现出来。如果我们一味的追求技巧,而忽略了“积极”与“放松”,就有可能导致在演唱的过程中产生紧张,以及对作品不能完美诠释。例如:一些演唱者具备了很好的演唱技巧和技术,但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出现瑕疵,这是由心理素质所导致的。著名的声乐教育家、理论家邹长海先生说:“歌唱包含了生理学,物理学,但归根结底是心理学”。因此,我们除了掌握过硬的演唱技术外,还要对“积极”与“放松”对于歌唱的重要作用引起足够重视。所以,研究歌唱中的“积极”与“放松”的问题,有利于我们对歌唱与发声的技能进行调节、控制,从而提高我们的演唱水平。
在诸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歌唱艺术是最富有情感色彩的,歌唱的魅力在于其富含人声的美,又有着音乐的美和语言的美。这种极富有情感色彩的歌唱艺术的表现,就需要我们在表现的过程中,即要有过硬的歌唱技术技巧,又要有良好的歌唱心理。除此之外,我们还需在各个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培养出正确的歌唱心态和歌唱素质,汲取、积累宝贵的经验。
要想提高自我的歌唱水平,我们必须经过不断地刻苦练习,强化训练,在练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在歌唱过程中,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声乐的表现力;如果没有丰厚的修养,就谈不上对歌曲的情感处理。因此,基本功与自身的修养,对歌唱者来说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与修养的欠缺会使歌唱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并直接影响演唱的效果。
解决好歌唱环节中“积极”与“放松”的问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心理因素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感觉就是人的脑部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歌唱的感觉就是感觉器官在接受刺激的反映,导致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所以,我们在歌唱时必须首先从心理上得到放松,或者心理暗示自己要积极主动的歌唱。
许多歌者在台下各方面都挺好的,可是一到台上就出现嗓子干涩,声带紧等现象。这是自我心理素质不过关,过度紧张导致的。还有一些歌者在演唱时,总是让人感觉很慵懒,这是自我的过度放松、不严谨、随意所导致的。凡此种种的缺憾,都是与自我歌唱的心理活动分不开的。
只有克服了这些弊端,并拥有足够的自信;只有明确了“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们才能放松自我,才能积极歌唱,才能在舞台上自如的表演。
可想而知,心理因素对歌唱中的“积极”与“放松”有多重要。其实,在具体的歌唱实践中,我们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不紧张,没有哪一个歌唱演员,不管他上了多少次的舞台,敢说在台上一点儿也不紧张的。紧张在歌唱实践环节里,往往也表现出其相对性的特点。我认为在台上适当的紧张,有时是会帮助我们兴奋起来,能让自我的发声器官都积极起来。但要注意,激动而不失控,要掌握好这个度,才能自如的展现自我。因此,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歌唱学习与实践的根本保证。
2.生理因素
歌唱作为一门艺术,其学习与实践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特别是自我的生理条件。首先,我们得有一副好的歌喉。其次,得有一个好的身体,如果我们的歌唱器官不符合歌唱的需求,我们的身体上有疾病、有缺陷,是很难在这歌唱之路上走下去的。因此,自我良好的生理因素是歌唱学习与实践的前提。
1.对歌唱艺术的正确认知
歌唱是用人声来表述和传递人的思想、情感的艺术。想要真正做到在歌唱中的“积极”与“放松”,就必须先有扎实的歌唱理论基础和严格、系统的声音训练。
如上所述,正确的而又“积极”“放松”歌唱,源于科学的理论指导及严格的、系统的声音训练。因为,歌唱艺术是有其特定的内涵的。
歌唱过程一方面表现为是人们复杂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是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协调的肌肉活动。因此,我们只有领会了真正歌唱艺术的内涵,才能在正确歌唱理论的指导下,去体验歌唱中的“积极”与“放松”;才能在具体的歌唱实践中,真正做到“积极”与“放松”的歌唱。
2.对歌唱积极状态的认知
歌唱的积极状态是要通过一些手段与训练来培养的。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自我自信心的培养:
许多人开始接触声乐的过程中都是满怀激情,充满自信的。但真正进入正规的歌唱训练的时候往往不能自持,缺乏自信心。即使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歌者也存有这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在歌唱训练、实践过程中,要树立我行、我能的积极心态及我想歌唱的欲望,只有不断增强歌唱的自信心,才能形成自我良好的歌唱心理。
(2)自我良好乐感的培养:
许多人在歌唱学习中,往往只追求技术和声音的完美,而忽略对自我乐感的培养。好的歌唱是与自我良好的乐感休戚相关的。良好的乐感是检验歌者歌唱能力的试金石。我们在歌唱过程中要想更好的表达作品的内涵,风格,就必须拥有良好的乐感。在具体的歌唱实践中,我们只一味追求技术和声音的完美,而忽略良好的乐感对歌唱的支撑作用,我们的歌唱注定是不成功的。
(3)自我舞台实践历练:
我们在舞台上为什么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因素,使自己的演唱不能完美展现,大多数原因是我们舞台实践的经验太少。我们在台下的练唱,因为没有观众就不会产生心理负担,有时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可是到了舞台上,面对台下众多的观众时,我们就会产生紧张心理,无法投入到正常表演之中。所以,加强舞台实践环节就显得非常必要。只有通过不断的舞台实践,我们的心理素质才会得到提升,舞台经验才会更加丰富。除此之外,我们还得学会掌控和驾驭舞台,大方得体的台风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会表现,学会琢磨角色,学会如何演绎角色,该做什么样的表情,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等等,都是我们在歌唱中“积极”与“放松”的状态下完成的。不论你在台下准备得多好,把人物分析得多透;不论你在下面唱得多好,要是在台上还是不能做到“积极”与“放松”那都是徒劳的。因此,歌唱中“积极”与“放松”的重要作用,在歌唱实践环节中必须引以为重,它关乎我们歌唱的成败。只有在“放松”状态下的我们,才会有自然的表演和真挚情感的流露;只有在“积极”状态下的我们,才能自如的控制声音的强弱,声音才能饱满、圆润,让听众与你感同身受;只有做到了歌唱中“积极”与“放松”的有机结合,才能使自我的歌唱感染观众,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歌唱中的“积极”与“放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搞清这一问题会使我们的歌唱更加完满。
我们的演唱是受心理活动制约的。因此,养成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我们在声乐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保障。实践证明,我们只有真正解决好心理因素,让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技术技巧潜移默化的融合在一起,才会提高我们的歌唱水平,我们的技术技巧也会因为心理因素而得到提高,进而真正做到歌唱中的“积极”与“放松”。
参考文献:
[1]薛良著.歌唱的艺术[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2.
[2]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6.
[3]凯萨雷著.心的歌声[M].世界图书出版社,19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