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5-07-12 07:32:05
学周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梯形猴子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姚守民 (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印庄乡大王屯小学 066405)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每次提到创新精神,都会使我想到一个故事:一群猴子一块儿爬行,有一天,其中的一只猴子勇敢地站起来并且还用两只后腿走了几步,没想到一群猴子都开始批评他:“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爬着走的,你竟然敢站起来走,太大逆不道了!”这只猴子不顾大家的指责还想再试试,没想到这群猴子一起上前把这只勇敢的猴子给活活地打死了。从此以后,就是有些想站起来走的猴子看到这个场景也不敢再尝试了,所以一直以来,猴子们只能爬行。刚开始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很好笑,后来结合我们的教学工作反思一下就会觉得,其实这个故事和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存在着相似之处。

曾经一个小学语文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目:雪融化了会变成什么?有个学生的答案是变成了春天,结果这道题没有得分,因为试卷的标准答案是“变成了水”。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是我们的学生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了吗?不是,而是我们的教师为了所谓的统一答案,为了所谓的教学成绩,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说到底,是因为教师缺少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创兴精神所致。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改变自己陈旧的教学观念,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

一、 摆正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摆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每次提到新课程改革,我们都会想到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做法和这些理论之间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例如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地体现,那么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大声地朗读课文,学生一遍一遍地读着课文,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却并没有达到教师设计朗读的目的,因为大声朗读并不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只有默读才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这样重形式而轻内涵,就把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本末倒置了。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会提出一些奖励机制,比如回答问题正确者奖励小红花或者适当的奖品,学生在奖品的利诱下积极参与了课堂活动,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学生的兴趣并不在学习这件事上,而是在奖励上。这样的利益驱使不利于学生产生真正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不能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积极性就会下降。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想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自主主动,合作互动。

比如在认识梯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出示一些梯形,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来总结梯形的定义。我记得有一各学生是这样概括的:“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做梯形。”这样的定义显然是不够准确的,但教师在这个时候不应急于否定学生的答案,还要适时引导学生:“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还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再经过观察进行补充:“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这个答案还是不准确,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了,比如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比较:这个图形是梯形吗?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后得出完整准确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这样经过三次观察和比较后,学生就明白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区别,记住了梯形的两个重要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四边形。这样的环节设置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发挥。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就可制定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了。

二、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

很多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都起源于疑问,如果牛顿没有思考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我们就不会知道有万有引力的存在;如果莱特兄弟没有思考鸟儿为什么能够飞翔,我们就不会拥有在天空飞翔的机会。所以,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创新发明的前提。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充分运用所学,而提出问题则需要学生拥有敢于创造的丰富想象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自身创新思维的形成。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材的内容及教师的讲解有冲突,教师也不能生硬地否定学生,要做到对学生充分地尊重和包容、正确地引导,保护学生探究新事物的积极性。

其次,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需做出适当的指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开始阶段要告诉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

1.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然后在课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开始阶段可能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提出的问题可能会五花八门甚至没有价值,与数学知识的重点没有任何关系,但教师在这个时候不能着急,而应正确引导,少否定多鼓励,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2.针对题目提出问题。题目是对一节课的重点总结,比如教师在讲解梯形知识的时候,可引导学生提出诸如:什么是梯形,梯形有什么特征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样做的目的性较强,学生的兴趣也十分高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

3.在每节课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进而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只是较浅层次的目标,真正的教学不只要维持在课上,还应持续到课下,让学生走出课堂后还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思考问题。所以,在一堂课结束时,教师还可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全课内容: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鼓励学生提出新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提出问题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你想的和别人的有不一样的地方吗?”“你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吗?”以此激发学生敢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通过日积月累的锻炼,学生自然能够大胆自如地提出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教师应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责编 吴海婷)

猜你喜欢
梯形猴子解决问题
玩转梯形
幼儿100(2023年37期)2023-10-23 11:38:58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猴子出海
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