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惯为抓手,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卢凤义 (河北省巨鹿县贾庄校区 055250)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善于思考,不爱完成作业,甚至养成了抄袭作业等不良习惯。对此,笔者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来简单阐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学生 习惯 培养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开创光明前途的先决条件。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思维性较强,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入手。对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谈几点做法。
数学教材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等,都可以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得以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方可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阅读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往往会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种种弊端:审题能力低下,对题目的内涵不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阅读不完整,无法正确解题。例如:一次小测中有这样的一道题:在给出的方格图中画一个直角,并标出其各部分名称。经测试发现问题的前一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而问题的后一部分完成的效果不容乐观,其中将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没有完成,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读完题目。学生在读题目时,只是急忙读过一遍而已,更有甚者从大面上扫一眼就凭着感觉做题。例如,在解决两数相差的题目时,多数学生是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刻不容缓。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逻辑思维开展的过程,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积极动脑就会掉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迎难而上的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假如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那么无论老师讲得多么精彩,学生总会有漏听之处,更有甚者连重点内容都随风而去了,这还何谈提高数学成绩呢?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良好行为尤其重要。
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学科最基本的特性就是思维性较强,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主动参与数学学习,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缺乏自控能力,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总爱人云亦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下意识地去创设思考情景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材料,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必须全面考虑,分层对待,必须保证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消。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差生我们要采用表扬激励的方法去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只要他们的回答靠一点边我们就应该给予鼓励。
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有力助手。如:我在进行《统计》的教学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钟之内过往的车辆中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就又播放了一次。播完以后,学生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我们看了两次都没有记录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动脑筋想一想,看谁有办法能既快又准确地将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表现得都非常积极,各抒己见,不一会就发现分工合作是个好办法:组员分工,有的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货车,还有的记录公交车。我又进行了1分钟的视频播放,各小组顺利完成了统计。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便体会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真正含义。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审题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分析不够全面,有的甚至一知半解,这就是学生在做题时总是出错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刻不容缓。对于解决问题类型的题目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让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理解题意;然后请学生汇报阅读和理解的情况;最后教师分析讲解,师生共同完成题目。这一过程可以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审题活动,其审题能力也就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遇到计算类的题目,学生总是一见题目便俯首开做,其结果是绕了不少弯路。因此,计算类题目也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观察算式中数字的特征,分析算理和其中的规律,这样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和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
大多数小学生在做作业时为了有时间玩,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为玩耍挤出更多的时间,那么最终完成的作业必然会是字迹潦草,错误百出。针对这些情况,我总是先警告提醒,如屡教不改,就只有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惩罚了。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十分罕见,对于这种行为必须及时予以批评或劝阻,使其明白抄袭作业的不良后果,下大力度使学生养成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并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后自觉进行检查,力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作业,这与教师的引导密不可分。课堂上,教师要及时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错题形成的原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觉检查的必要性。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非常重要。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只要教师训练有素,引导及时,方法得当,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很快形成。
(责编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