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李 华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安子岭总校 066500)
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重视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就业、工作以及人际交往,且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他们受社会、家庭、学习压力等影响,极易诱发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广大教师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及时采取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学生 心理健康 原因 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中学生的心理疾患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主要表现为:自私任性,自尊心过重,不愿意和别人沟通交流,不能受到约束,虚荣心严重,生活不能独立,不能吃苦,厌烦学习,渴望结交异性朋友,不能客观地去看问题,沉溺于网络虚拟的世界等多个方面。可以说,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下面我就结合教师实践对此展开探究。
(一)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
在当今的中学阶段,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大都重视升学率,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一方面,学生由于受到成绩排名,以及教师和家长的压力感到身心疲惫,神经衰弱,甚至失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另一方面,学校和家长过于关心学生的成绩,很少和学生沟通,也没有帮助学生分析原因,造成学生的心理长期压抑。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就会自暴自弃,产出厌学的情绪,形成叛逆的心理,甚至和教师、家长形成对立,心理问题不断出现。
(二)家庭环境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
一个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家庭环境不好,如父母不和,经常吵架,或者家长的行为习惯不好等,都会影响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此外,在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监管不到位,更会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集体。
(三)校园周边环境的不协调,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些网吧、游戏厅的经营者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成长,他们在学校周围用尽一切办法吸引学生进入网吧和游戏厅,而青少年因为年龄的特点,自制力比较差,常常会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甚至一些工作人员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介绍一些低级趣味的游戏或者网站,更让学生无暇学业。久而久之,学生上课时常常无精打采,甚至睡觉,心情烦闷,有的更是在网吧结识不良青年,拉帮结派,到处惹是生非,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
(四)社会导向的偏差致使学生缺乏辨别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在物质生活上大多能得到满足,但是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形象还是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如人们对金钱的追求,造成了学生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他们只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却不能理解创业的艰难;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缺乏对真善美的辨别力。
(五)学生自身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情绪高涨
学生一般都有这样的表现:好学生会有理想,有明确的目标,学习积极。反之,学习成绩越差就越自暴自弃,没有信心。这样的学生在家一般是敷衍了事,在学校也是得过且过。他们认为:反正自己也考不上好的大学,不如就这样混下去,更有甚者干脆放弃学业,在社会上混,时间久了,就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到处惹事,有的更走上了犯罪之路。
(六)青春期心理问题困扰中学生
青春期是学生成长阶段的敏感时期,他们的心理和身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的男生和女生,性心理逐渐在发展,他们的情绪和情感起伏较大,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比较敏感,再加上教师和家长很少在这方面和学生去交流,导致青春期的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忧郁、早恋、厌学等不良行为。
(一)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会环境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教育场所,它的环境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社会应该重视对中学生的教育作用,为中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同时一些不良的娱乐场所也要严加管理和限制,以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是一个榜样,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有责任心、事业心,对学生要关心、尊重、理解,这样学生才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处事态度。如果教师素质不高,经常挖苦学生,就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失望,甚至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多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加强学校、家庭的配合
要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发挥两方面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引导学生,不能给学生灌输只有上好学、考高分才是好学生的思想,要让学生懂得拥有健全的人格同样重要,同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个性,帮助他们发挥特长,使学生全面发展。相信只要家长和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会越放越大。
(四)组织多种活动,创造健康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他们身边的小事入手,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产生共鸣,因此我们组织活动时要从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感兴趣的事情,或感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入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主动探究,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五)进行心理咨询,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需求可能会很多,且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也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但是教师和家长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及时、耐心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对症下药,找到有效合理的解决办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1]刘根平,李伟.心理咨询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3).
[2]周静.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湖北招生考试,2006(12).
[3]张茂林,李成金,弋鹏,王鹏.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3(1).
[4]包炎兵.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9.
[5]程丽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对策[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6]张红蕊.揭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神秘“面纱”[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4).
[7]刘晓静.试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2).
[8]张来琼,王建军.浅谈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5).
(责编 冯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