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备学范式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2015-07-12 07:32
学周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范式经验图形

《基于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备学范式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朱美芬 (江苏省南通市城南小学 226000)

“引入—新授—练习—总结—作业”是传统的五部曲,备学范式研究对其进行了整合与变革,代之以“独立备学—合作交流—讨论问题—思维建构—检测反馈”的教学流程,即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维、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将课堂教学变为“协同学习”。

知识经验 生活经验 思维经验

为充分尊重学生差异资源,在小学生数学素养中呈现精彩,张扬个性,我校开始了“学为主导”的教育研究,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备学范式研究》,并通过立项。此课题是在协同教育理论创始人顾飞宇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他在课堂中提出“师生为主体、学习为主导、课标为主线”的教育主张,将“引入—新授—练习—总结—作业”的传统五部曲,变为了“独立备学—合作交流—讨论问题—思维建构—检测反馈”。具体如下。

一、独立备学,激发潜能

教师上课要备课,学生上课要备学,这是师生为主体的协同教育思想的体现。备学是指学生学习新知前,在教师引导下的活动。备学题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为激活学生的“三个经验”(即与即将学习的课题相关联的基本的知识经验、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思维经验)而设计的,备学与教材有联系,但不直接先学教材,与生活有联系,但不人为编造生活,从而引发学生的经验与新学习课题的思维冲突,使他们发现和提出自己独特的问题,成为自己进入课堂集体学习的主导目标。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时,课前我布置了以下备学:(1)请你回忆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以及它们的推导过程,并将你梳理的内容用“知识树”表示出来,比比谁表达得更棒;(2)你能不能准备两道有挑战性的平面图形面积题,考考你的小伙伴;(3)在你推导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和命题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疑惑,记录下来提交小组讨论。

二、 合作交流,彰显个性

因为有了备学,学生的学习意向场已经形成,课堂就无需情境导入环节,能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应尽量少占用课堂集体学习的时间,从而将课堂有限的时间尽量用于协同学习。每个学生备学产生的问题不尽相同,从而形成问题场;学生通过备学搜集的各种资料集中到课堂里成为公共的学习资源,从而形成资源场;课堂上充分利用备学资源,力求做到让一部分个体资源为另一部分个体所用,这就是情境场。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的备学作业精彩纷呈。他们凭着自己智慧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把知识树画得栩栩如生。虽然每棵树形态各异,但都是对平面图形面积的独特见解。

三、讨论问题,构建思维

掌握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何有效实现呢?我选择了小组活动:小组中的每个学生任选1—2种图形,和同组同学交流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我指导他们进行小组擂台赛:每小组推荐一名发言人,推导最有把握的那个图形。结果各小组踊跃展示,并且互相质疑、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使问题在讨论中得以巧妙解决,知识与思维也在帮助中得以建构。在此基础上,我再把学生的知识树改编成树形图让他们仔细观察,很快地同学们发现:从下往上看,下面一个能推导出上面一个的面积公式, 长方形就是基础;从上往下看,上面一个能转化成下面一个图形来进行推导。此时,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便在学生的思维中孕育而生。更有创意的是有学生倒过来看,认为平面图形的推导就像一个家族的族谱,长方形是祖先,其他图形是子孙,一代代繁衍下来。正验证了协同教育理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协同各种途经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

四、检测反馈,完善意境

接下来的环节,我有意安排了“跳一跳,够得着”的题目以及学生在备学时产生的命题应用于检测。这里检测反馈环节就是协同教育理论认为的意境场外化过程。学生在全班交流,组与组之间相互学习,讨论解决核心问题时,每个人必须选择自己需要建构思维模块的信息,从而形成了积极参与的情境场;在通过一番思维碰撞后,每个学生都建构了具有个性意味的思维模块。这种把个体零散的、断裂的数学知识通过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而形成丰富的、深厚的数学世界就是数学意境场。但再精彩的剧目总要落幕,全课的总结必不可少。为了更好地完成检测反馈,我还增加了这样的环节:把今天的收获、发现的问题,以及未解决的问题写进数学日记,并布置下一节的备学题。

写日记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过程,是唤醒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日记”的交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进行数学备学的价值。正所谓“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还是每人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流,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备学带给我们的智慧。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可创新之处,协同教育理论中的意向场意在启发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思维经验的“蛛丝马迹”间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全体学生对新知进行备学,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调查表明,大多数的数学教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备学作业,但事实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独立备学的能力。“备学”能把学生原来分散储存在大脑各处的“三个经验”激活、集中到“最近发展区”,再转变成“最近学习区”。学生的经验不同,环境不同,准备的资源也会不同。这样做,旨在彰显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同共融,从而展示一个自然和谐的纯生态课堂。

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因此,我们的课题《基于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备学范式研究》绝不是只以每学期一至两次的活动来达成的,而是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并在摸索中前行,在实践中思考,在探索中完善。

注:省级课题《基于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备学范式研究》,课题编号:D/2013/02/694。

朱美芬,女,江苏南通市人,现就职于南通市城南小学,小学高级教师。

(责编 冯红伟)

猜你喜欢
范式经验图形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