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花+刘丽
摘 要 计算机课程现在已经成为中职教学中的重要课程,是信息化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应然之举。对于学校计算机教学,教师应该认真分析目前的教育现状和学生特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行动感悟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抓好课堂质量。尤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学生的基础、层次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所以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技能。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计算机教学 行动感悟法
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05-02
一、分析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状况和行动感悟法的优势
1.目前普通的讲授法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来说相对比较陈旧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通常运用展示法,即先由教师展示操作流程,然后学生跟随着执行。从表面上我们通常认为学生已经领悟了,然后事实上学生并不能做到融会贯通,也无法做到熟悉运用的状态,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往往疏忽了学生的主导位置,只是以教师为重心把知识囫囵吞枣式的教给他们,无法训练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个性受到了很大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些也无法形成学生自己的实践技能。
2.行动感悟教学法的优势
(1)让学生会学从而乐学。行动感悟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理念,是在遵循职业教育和学生发展规律基础上对行动导向教学的一种深化。它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德为主线、会为核心”为基本原则,让学生在充满快乐、活力的环境中,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行动中感悟道理,在感悟中收获知识、技能和素养。
(2)易于完成教学目标。教师的思路相对比较清晰,学生的学习目的也是非常明确的,这样就比较容易掌握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讲解Flash遮罩动画的时候,行动感悟教学法不再是孤立的介绍概念、作用以及相应的操作方式,而是把需要讲授的内容做成一个完整的小动画,例如“坐井观天”“欢乐剧场”“卷轴画”“放大镜”等,先由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再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呼唤感悟式的教学理念,即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地加以构建,这种主动构建必须是学生在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
(3)顺应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条件和学习基础的不同,表现出来的个性也有所不同,而随着行动感悟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根据学生的个性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可能。教师把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通过网络渠道发布到学校的公共平台上,并给学生们制定一系列的相关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内容,同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成长。
(4)易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行动感悟式的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布置的任务,用自主探索和小组使用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个任务与学习过程是融为一体的,这样既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行动感悟教学法的具体步骤
任务引领:仔细研究教材,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好的构思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的教学设计要像别的科目一样做到因材施教、详略得当。例如讲授Flash二维动画中的遮罩动画,怎样构思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两节连堂)学会并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呢?上课之前,我先从网址上搜索了几种比较精美的遮罩动画,并把相关的素材下载下来,然后用Flash软件进行了几个动画的制作,分别制作了“坐井观天”“欢乐剧场”“卷轴画”“放大镜”“万花筒”“探照灯”等,然后我按照遮罩层运动和被遮罩层运动的原则分成两类,以便学生区分。
自我探究:课堂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通过课前或课上学生自我探究学习,形成完成学习任务的初步方案。
合作学习:学生按照4—6人的标准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确定学习方案,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成果检测:小组合作形成的成果要通过作品展示的方式进行交流,教师、组员及个人要对学
习成果进行评价反馈,实现共同提高的学习目标。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要认真总结问题所在,找出任务解决的技巧,这个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做法: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展示一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给予肯定和认可;要带领学生们总结分析任务中运用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强调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及注意事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们处在一个积极主动的位置上,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也看到努力的方向,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反思感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能引导学生适时在行动中反思感悟道理,收获知识、技能和素养,个人能及时改进不足,完善教学。
参考文献:
[1]乌春香.学习计算机,迎接教育革命[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02).
[2]傅德荣.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内容与意义[J]. 教育技术研究,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