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丽,王 健,王世军,王 锐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250014)
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而在生物化学和病理解剖学方面无器质性病的改变。为了探寻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取穴规律,笔者查阅了近20 年的相关文献,经过统计分析,初步总结出针灸治疗本病的用穴规律,为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制定选穴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1994 年~2014 年的全部中医药期刊。检索条件:关键词:“针灸”或“针刺”或“电针”和“胃肠功能紊乱”。
①文献类型包括病例报告、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经验总结等;②文献内容:以十四经脉腧穴及经外奇穴为主要腧穴,以针刺、灸法、电针、穴位注射等针灸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单独或结合多种针灸疗法治疗胃肠功能紊乱。
①综述性文献、基础研究、重复发表的文献;②以药物或非针灸疗法为单独治疗手段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文献;③未说明具体用穴的文献;④以观察非十四经腧穴及经外奇穴为研究目的的文献;⑤以观察除胃肠功能紊乱以外的其他疾病为研究目的的文献。
统计入选文献中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所用腧穴,对最后纳入的腧穴按照十四经分布、特定穴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根据上述检索方式检索近20 年的相关文献,共找到148 条结果,经筛选后44 篇文献[1-44]可被纳入分析。
2.2.1 腧穴选用统计结果 入选44 篇文献中累计使用腧穴为45 个,对其中使用频数最多的20 个腧穴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20 个使用最多的腧穴统计结果
表2 腧穴十四经分布规律
2.2.2 腧穴十四经分布统计结果 入选的44 篇文献中,主要选用经脉为胃经、脾经、任脉。足阳明胃经共选用9 个腧穴,累计腧穴使用频次为93。足太阴脾经共选用4 个腧穴,累计腧穴使用频次为22。任脉共选用8 个腧穴,累计腧穴使用频次为23。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使用频次较少,但单穴选用频次多,共选用9 个腧穴。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阳明大肠经选用腧穴个数很少,但腧穴累计使用频次高。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及经外奇穴极少使用。统计结果见表2。
2.2.3 特定穴选用统计结果 下合穴选用最多,共选用4 个腧穴,累计使用频次为79,其中足三里使用44次、上巨虚使用20 次、下巨虚使用9 次及阳陵泉使用6 次。其次,合穴共选用3 个腧穴,累计使用频次为54,其中足三里使用44 次、阳陵泉使用6 次及阴陵泉使用4 次。募穴选用4 个腧穴,累计使用频次为26,其中天枢使用12 次、中脘使用10 次、关元使用2 次及膻中使用2 次。八会穴选用4 个腧穴,累计使用频次为20,其中中脘使用10 次、阳陵泉使用6 次、绝骨使用2 次及膻中使用2 次。络穴选用3 个腧穴,累计使用频次为16,其中内关使用11 次、公孙使用4 次、外关使用1 次。八脉交会穴选用3 个腧穴,累计使用频次为16,其中内关使用11 次、公孙使用4 次、外关使用1 次。原穴选用3 个腧穴,累计使用频次为12,其中太冲使用6 次、合谷使用5 次、太溪使用1 次。五输穴除合穴以外的腧穴、背俞穴使用较少,累计使用频次均小于10。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特定穴使用统计
胃肠功能紊乱是临床常见疾病,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饱胀、反酸、嗳气、食欲差、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具有起病缓慢、病程长、呈持续性或反复性,而查体多无明显阳性体征的特点。中医学认为,胃肠均属六腑,《素问·五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腹部手术、创伤、长期抑郁等因素造成气机郁结、气滞血瘀,腑气不通则痛,传化之物停滞,气机不畅则胀,治疗上以通畅六腑为主。
统计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是足三里、上巨虚。《灵枢·海论》曰:“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胃病者,腹月真胀……取之三里也。”足三里为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腧穴,四总穴“肚腹三里留”之首穴。对于胃肠本身的疾病选用足三里穴,有助脾胃运化以消胀除满、补益脾胃以生化有源,亦有温胃散寒、清热养胃、降逆和胃等功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意思是大肠病,肠中急痛,由于传导失常,水液停留,所以肠鸣濯濯,大肠连属于胃,故可以取胃经的巨虚上廉治疗。
统计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主要选用脾经、胃经。《灵枢·经脉》曰:“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在经脉循行中都到达胃。《灵枢·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属胃,络脾”,“脾足太阴之脉…属脾,络胃”。两经互为表里,脏腑经脉互相络属。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同为阳明,二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针刺治疗胃肠功能紊乱,选用两经的腧穴可调理脾胃气机、通调胃腑。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称为特定穴。在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中下合穴选用最多,又称六腑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输穴。根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合治内府”的理论,“合”是指下合穴,即指“胃合于三里,大肠合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肤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45]。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选用其下合穴可通畅腑气。
胃肠功能紊乱主要是由腹部手术、情志不舒引起,造成脏腑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气机不畅则胀,针灸治疗可通畅腑肠气机,改善胃肠功能,有助于整体机能的恢复,疗效安全、有效。从以上结果看,选用脾经、胃经、任脉的腧穴为主,特定穴主要是下合穴、合穴、募穴,其中足三里、上巨虚、天枢、三阴交、内关、中脘最具有治疗意义,临床上可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选穴配伍使用。但临床治疗胃肠功能紊乱除单纯针灸外,还有拔罐、耳针、穴位贴敷、TDP 照射等辅助疗法,未形成单纯用针灸方法治疗本病的临床选穴规范,这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 易玉珍,夏冬梅,李淑敏,等. 外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针灸治疗及护理疗效观察[C]//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山:广东省针灸学会,2011:54-56
[2] 苗新旗. 温针灸疗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影响的临床观察[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
[3] 曹飞,张卉秋.温针灸足三里治疗胃肠功能紊乱40 例[J].四川中医,1994(3):56-57
[4] 凌飞.针灸促进康复外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72-73
[5] 赵武,赵生华,付宇,等.针灸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86 例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5):22-23
[6] 易玉珍,夏冬梅,李淑敏,等. 针灸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及护理疗效观察[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2011,5(6):539-540
[7] 闫滨.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腹泻[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5):136-137
[8] 周雪贞. 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症10 例[J]. 四川中医,1995(2):52-53
[9] 吕光.胆总管结石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针刺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0
[10] 王宽宇,陈静,孙晓龙,等.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2):19-20
[11] 徐旭娟,张凤,刘东华,等.针刺、艾灸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J].江苏医药,2009,35(11):1372-1373
[12] 赵相锋,张旸,李平.针刺对阑尾切除术后血管活性肠肽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J].新中医,2010,42(11):95-96
[13] 马天伟.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4 例[J].中国针灸,1996(2):7-8
[14] 王谦. 针刺结合艾灸治疗抑郁症伴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评价[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15]丁怀莹. 针刺双侧足三里穴治疗冠脉搭桥术后胃肠功能紊乱1 例报告[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1):129-130
[16] 代志毅,林生君.针刺治疗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30 例[J].陕西中医,2011,32(2):210-211
[17] 寇晓茹,孙立明,郭娜.针刺治疗胆结石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103-104
[18] 陈捷,孙立明,马尚伟.针刺治疗胆囊结石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观[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298-299
[19] 孙健.针刺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30 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7):1042-1043
[20] 崔延超,吴琼,周灿.针刺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92-1793
[21] 吴峰.针刺治疗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62 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8,14(6):557-558
[22] 张旸,焦娟娟,吕福全.针刺治疗开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介入时点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4,46(4):167-168
[23] 蒋晗.针刺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105 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6):364-365
[24] 王继娟. 针刺治疗心胸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25] 李丽.针刺足三里治疗胃肠功能紊乱38 例[J]. 山东医药,1998,38(5):57
[26] 樊德祥,张洪波,徐雨虹.针刺足三里治疗胃肠功能紊乱38 例临床观察[J].河南医药信息,1996,4(8):50-51
[27] 崔玉,韩培立,张杰.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症51 例[J].陕西中医,2006,27(8):991-992
[28]崔红缨,邓景元,王忠华.变频电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87例[J].陕西中医,2009,30(10):1376-1377
[29] 杨俊杰.电针刺下合穴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影响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30] 甘可.电针对妇科全子宫切除术后吗啡PCIA 镇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31] 严志登,李建明,陈海生,等. 电针结合中药促进急诊开腹手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492-493
[32] 李勋,李永炬.电针疗法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胃动素含量变化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4,36(2):244-245
[33] 易新平.电针配合艾灸防治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889-890
[34] 吴健瑜. 电针胃经合穴对腹部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35] 孟凡征,李平. 电针治疗胆石症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1,29(8):117-118
[36] 陈静.电针足三里、上巨虚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37] 魏殿龙.电针足三里、上巨虚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恢复的规范操作与疗效再评价[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38] 张力,伍松合,黄小明,等. 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1,24(4):36-37
[39] 解然勇,侯超,王璇,等. 电针足三里联合甲氧氯普胺注射治疗上消化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50 例[J]. 陕西中医,2013,34(6):744-745
[40] 陈丽荣,李长艳,沈亚男.电针足三里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29):5096-5097
[41] 景晓慧.吴茱萸敷脐联合电针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4,27(3):117-118
[42] 宋晓玲.药灸配合电针治疗急性胃肠功能紊乱[J].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增刊):104-105
[43] 邓晶晶.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调整作用及机理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44] 胡盛书.针药干预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45] 陈时,付文涛.从《灵枢》看六腑病的取穴原则[J]. 按摩与导引,2008,2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