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F-MPQ 评价物理因子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2015-07-11 02:58张武昌高志成张红星余文惠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根型电针颈椎病

胡 晔,张武昌△,高志成,张红星,余文惠

(1.武汉市武昌医院,湖北 武汉430063;2.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 武汉430022)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颈椎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大约占所有颈椎病的60% ~70%[1]。近年来本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物理因子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运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SF-MPQ(Short- 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量表评定其临床治疗效果,疗效满意,现总结概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 年6 月~2013 年12 月武汉市武昌医院中医科、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部或住院部就诊的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120 例患者。将患者依照入院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对照1 组和对照2 组,每组各有40 例患者。研究过程中脱落27 例,占总数的22.5%。符合疗效评估者93 例,其中治疗组31 例,男17 例,女14例,年龄25 ~65(平均42.36 ±10.23)岁,病程1 ~10(平均3.45 ±0.71)年;对照1 组32 例,男16 例,女16例,年龄25 ~60(平均43.72 ±11.85)岁,病程1 ~15(平均3.72 ±0.65)年;对照2 组30 例,男17 例,女13例,年龄26 ~64(平均41.65 ±10.47)岁,病程1 ~13(平均3.69 ±0.48)年。3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相似,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均P >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1.3 纳入标准

与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相符合的患者;年龄介于18 ~65 岁之间(包括18 岁和65 岁);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同时符合前述3 项的患者,方能纳入本项研究。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有明确手术指征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原发性疾病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脊柱结核、肿瘤者;脊柱畸形或肢体残疾者;有精神病史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凡符合前述任何一条者予以排除。

1.5 剔除标准

因各种原因不能坚持参与者;患者未能按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进行了其它的治疗。

1.6 治疗方法

1.6.1 治疗组 采用物理因子(微波、牵引)配合电针治疗。该组患者先行微波、牵引治疗,休息5 min 后再行电针治疗。

牵引操作:使用微电脑牵引器(黄石健身医疗器械厂生产)牵引。患者取坐位,头部向前倾约15°左右,牵引重量从5 kg 开始,年龄较大、病情较重者可以适当减低牵引重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隔3 ~5 天可增加2 kg,最大重量不超过20 kg,每次持续牵引20 min。每日1 次,5 次为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天,共治疗2 个疗程。

微波操作:在牵引的同时配合使用青岛产Omic-800 ⅢTDE 型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微波频率为2450 mHz,波长12.24 cm,输出功率为40 ~60 W。患者取舒适坐位,微波照射头对准颈后部椎旁压痛处,间距7 cm并固定,采用温热量照射(治疗时注意不要因电流过高而灼伤皮肤)20 min。每日1 次,5 次为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天,共治疗2 个疗程。

电针操作:针具选用华佗牌规格0. 35 mm ×40 mm不锈钢毫针。取穴参照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王启才主编《针灸治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年1 月第1 版)中的经络选穴标准取穴。主穴:C3~C7夹脊穴;配穴:上肢疼痛者配曲池、合谷,上肢或手指麻木者配少海、手三里。操作方法:参考石学敏主编的《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8 月第1 版)中的操作方法。患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皮肤常规酒精消毒后予毫针针刺,手法为平补平泻法,要求局部有酸、麻、胀感,得气后取颈夹脊穴及配穴3 ~4对穴位接G6805-Ⅱ型低频脉冲电针仪(上海华谊),采用脉冲疏密波,频率1.5 ~3 Hz,逐渐增加脉冲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每日1 次,5 次为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天,共治疗2 个疗程。

1.6.2 对照1 组 采用电针治疗。电针操作方法同治疗组。

1.6.3 对照2 组 采用物理因子(牵引、微波)治疗。物理因子操作方法同治疗组。

1.7 观察项目

1.7.1 临床疗效 参考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原有不适症状彻底消失,颈部、肢体活动度正常,肌力恢复正常,能够正常的进行工作、劳动;好转:原有不适症状减轻,颈部、肩背部疼痛减轻,颈部、肢体活动度改善;无效:原有不适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于治疗结束后观察。

1.7.2 简化McGill 疼痛问卷 SF-MPQ[3]包括3 个部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疼痛等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及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PRI 中前11 项为患者疼痛感受评分,后4 项为患者情感评分,15 项的总和即为PRI 总分。VAS 评分法为一条10 cm 长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和剧痛,让患者标记出其目前疼痛的位置即表示疼痛程度。PPI 评分法以0 ~5 分分别表示“无疼痛”、“轻度不适”、“不适”、“难以忍受”、“可怕的疼痛”、“极为疼痛”这6 个级别,对疼痛进行量化评定。

1.8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由没有参与治疗方案设计和临床试验的人员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 版本软件包在计算机上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3 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1 组、对照2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1 组、对照2 组。详见表1。

表1 3 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SF-MPQ 各项积分比较

治疗前各组VAS、PRI、PPI 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治疗后3 组VAS、PRI、PPI 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 <0.01)。组间比较:与对照2 组比较,治疗组各项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对照1 组各项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对照1组比较,治疗组各项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果表明3 组均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VAS、PRI、PPI,且治疗组疗效更显著,明显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 组;对照1 组与对照2 组疗效无明显差异。详见表2。

表2 各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VAS、PRI、PPI 积分比较(±s,分)

表2 各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VAS、PRI、PPI 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组比较,0)P >0.05;与治疗前比较,1)P <0.01;与对照2组比较,2)P >0.05,3)P <0.01;与对照1 组比较,4)P <0.01。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病变机理是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颈部肌肉痉挛,钩椎关节紊乱,相邻椎体唇样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一般表现为颈项部、上肢疼痛,以及该脊神经根支配范围的运动功能减退、感觉缺失和反射改变[4]。多因颈椎相应脊神经根受到周围其它组织的机械性压迫、伤害性刺激或是炎症因子和髓核组织的化学性刺激导致[5]。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根性疼痛,而疼痛的测量极其复杂。McGill 疼痛问卷(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首先是由Melzack 在1975 年创建起来的[6],已成为广泛使用的疼痛评估方面的临床工具和研究工具[7]。因MPQ 囊括的内容繁多,检测耗时繁冗,Melzack 又创建出了内容简练、检测方便的SF-MPQ,缩减词汇为15 个,并且增加了VAS,大大提高了其实用性。SF-MPQ 是一种具有自评特点的调查用表,已被应用于众多的急、慢性疼痛实验研究之中。在实践中,疼痛的度量常用单维法,而SF-MPQ 用了多维参数。PRI 包括患者对各种疼痛感受的评价和患者情感的评价。VAS 是一种简洁、有效、疼痛强度最低限度地参与评价疼痛程度的测量方法;它能够灵敏的处理疼痛程度改变过程中的药理学和非药理学因素[8],其与反映疼痛程度的术语及数字定量表关系密切[9]。PPI 是一个评价疼痛大小的指标,测量个人受到疼痛伤害的尺度,分0 ~5 分,反映疼痛的本来含义。

颈椎牵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它的作用包括:①制动颈椎,减弱神经根受到的摩擦及刺激,促进神经根、肌肉等组织炎性反应的吸收;②加大椎间隙及椎间孔,减轻神经根受到的刺激和压迫直至消除;③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血供,降低椎间盘内压;④增大颈椎椎小关节间隙,消除滑膜嵌顿,调整颈椎相互关系,修复颈椎的序列[10]。颈椎牵引虽然能改善患者的部分症状及体征,却不能彻底修复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及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

微波具有高频电的治疗作用及生物学效应,可以加快组织微循环,促使局部炎性反应消散、水肿吸收,解除神经根粘连,阻滞感觉神经的传导,促使激肽类致痛物质排出体外,从而起到较好的镇痛作用[11]。微波的温热效应能够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促进修复损伤组织等;其非热效应能够影响神经的兴奋性,使免疫功能得到增强[12]。对患者颈后部直接照射微波,可松弛痉挛的颈部肌肉,明显减轻疼痛,且提高了患者对颈椎牵引的耐受力,保证了最大应力治疗,亦使椎间隙得到了扩张,负压加大,促使已突出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回纳,解除压迫,有利于神经根水肿的吸收[13]。

电针能够抑制痛觉传导,使人体的痛觉阈值升高,达到止痛的作用;使血管扩张,加速血液的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肌肉、神经的养供;使肌肉产生节律性颤动,缓解肌肉痉挛[14]。路阳等[15]研究结果提示,电针刺激颈夹脊穴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变及微循环血管状态,加快血液循环速度,促使充血水肿组织炎症的吸收,解除组织的压迫,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等不适症状。黄国付等[16]认为电针能够提高β-内啡肽活性,中断疼痛回路而镇痛;降低一氧化氮和丙二醛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阻止自由基对椎间盘的损害,改善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椎间盘内压力,从而改善临床症状。万碧江等[17]研究显示透刺电针能迅速缓解颈部局部肌肉痉挛、粘连,缓解神经压迫和刺激,从而达到止痛的作用。

从作用机理上看,3 种方法各有优势。因此,将三者综合使用,相得益彰,可避免单种方法治疗的狭隘性,更有效地改善神经根受压情况,改善局部血液流变学,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研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经过物理因子配合电针治疗后,总有效率96.77%,PRI、VAS 及PPI 积分均明显下降,均优于电针组及物理因子组,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体征。综上所述,采用物理因子(牵引、微波)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各治疗方法间相辅相成,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恢复颈椎活动度,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黄奕斌,冯典毅,谢群峰,等. 颈牵正骨循经取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9):21-2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3] Melzack R. The short- 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J]. Pain,1987,30(2):191-197

[4] 颜大荃,冯前,梁恒晔. 定点复位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0 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1):46-47

[5] 李明,徐天舒,阮建国.针刺颈夹脊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9):24-27

[6] Melzack R.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ajor properties and scoring methods[J].Pain,1975,1(3):277-299

[7] 李君,冯艺,韩济生,等.中文版简版McGill 疼痛问卷-2 的制定与多中心验证[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42-46

[8] Choinière M,Melzack R,Girard N.Comparisons between patients’and nurses’assessments of pain and medication efficacy in severe burn injuries[J].Pain,1990,40(2):143-152

[9] Ekblom A,Hansson P.Pain intensity measurem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in receiving afferent stimulation[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88,51(4):481-486

[10]高强.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伴脊髓压迫CSR 的机理及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11] 杨新文,曹曼林,俞红,等. 牵引结合微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国康复,2010,25(4):262-263

[12] 赵强,肖少华,魏全,等. McKenzie 方法配合微波和低周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53-54

[13] 钱雪华,毕联阳,王彩玲,等.微波、多角度分次牵引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7

[14] 徐蕾,李志强.电针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3 例[J].中医正骨,2012,24(7):64-65

[15] 路阳,黄钰玲,倪瑛.电针刺激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四川医学,2013,34(5):707-708

[16] 黄国付,张红星,张唐法,等. 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时效及对血浆相关因子的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3):1-6

[17] 万碧江,黄伟,张压西,等. 透刺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综合评分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5):407-410

猜你喜欢
根型电针颈椎病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低频电针针刺联合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癌症疼痛38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